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九十一章 长安之变(七)

天下安康 第九十一章 长安之变(七)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九十一章 长安之变(七)

李幼良这个人,身上或许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他有一条优点,不弱于人,那就是果决。因此当他决定投降卫公黄明远之后,立刻让长孙敞派人去和黄明辽联络,商议献城之事,也就是投降后的待遇问题。

这种人办事,未必靠谱,可他不犹犹豫豫,却也能真正做出事来。

与李幼良相反,长孙敞虽然鼓动了李幼良参与到造反之中,可并不敢太积极,唯恐让人知晓。而且他善于掩饰,在李幼良面前并没有显得很活跃,倒好像是被李幼良逼着这么做一般。

不过私底下,长孙敞开始组织力量。

当然长孙敞并没有胡乱拉拢人。

长孙敞深知“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的道理,他很清楚,有了李幼良这数千人马,打开长安城,乃易如反掌之事,因此并不需要四面联络太多的人员参与。

贸然扩散,反而容易导致消息的泄露,功亏一篑。

因此长孙敞只秘密集中长孙家的力量,再加上李蔚的实力,准备到时候给李幼良做个策应。

实际上劝反了李幼良,长孙家最大的功劳已经拿下,剩下的夺城之功,已经没必要再去抢了。

说到底,长孙家既然已经准备投靠卫公,那长孙家的未来便不在现在,而在观音婢身上。

长孙敞又派人前往黄明辽军中,汇报此事,请求黄明辽派军策应。

此时的黄明辽,正在渭水边上和李渊激战。

当日黄明辽在击破杨屯之后,便率军北上迎击姜宝谊所部,隋军本在渭水南岸设好了埋伏,就等着姜宝谊上钩,谁料本计划渡河的姜宝谊忽然得李渊之命,北上接应,这才躲过一劫。而黄明辽徒劳无功,便只得在渭水之南布防。

李渊南来,此时隋军数路大军,将李渊包围在渭水以北、白渠以南的狭长地带,使其动弹不得。整个平唐之战,已经到达了最**。

对于长孙敞的选择,黄明辽并不吃惊。

在李唐即将覆没的时候,树倒猢狲散是必然的结果。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前来他军中请求投降之事的人或者家族,不知道有多少。

今日一封密信,来日便有可能是保全家族东西。

不过像李幼良这般手握重权的李氏宗族还是第一个。

对于李幼良这种身份人提出的投降,黄明辽是不太敢相信的,一旦在此过程中设计坑害隋军,隋军很容易便入彀。

而且现在是否是占领长安的最佳时机还有待商榷。

黄明辽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接受李幼良的投降,并派部分军队去接收长安。

李幼良是忠是奸,谁也没法提前决定,但要想得到长安城,只能见招拆招了。

而且黄明征西挡薛仁杲,刘云芳的鹰扬卫有一半还被牵制在同州。隋军此时兵力只有右屯卫、神武卫和半个鹰扬卫,面对李渊的主力部队,着实不足。

实际上黄明辽根本无力分兵去取长安。

所以攻打长安的事情,只能让李幼良自己来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长安,打与不打,对整个战局已经影响不大。

其实黄明辽已经改变过一次计划。

最初的计划是强攻长安,乱李唐之根本,之后黄明辽根据实际情况,将计划改变成以长安为诱饵,对李唐来一场围点打援的歼灭战,一点一点消灭李唐的有生力量。

但现在形势发展的远超预料,随着杨屯等部的先后覆灭,而李唐主力也被包围在渭水北岸,长安城已经失去了诱敌的作用。

而且此时李渊在渭水北岸,冥顽不灵,坚决抵抗,双方不断进行鏖战,看样子想歼灭对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若是此时占领长安城,断了李渊最后的生乱,必能使得唐军心中生乱,军中大溃。当初四面楚歌,便是此意。

当然对于李幼良能不能献城成功,黄明辽并不放在心上。

策反之事,伤敌一分,便利我两分。李幼良即使失败了,也能让长安城再乱上两日,自顾不暇。

最后为了情感上支援李幼良和长孙敞,同时也不希望二人真的打下长安城之后祸乱好好一座长安城,所以黄明辽又分兵两千,交给大将秦昭,令其前往长安。

两千人马,是黄明辽能拿出的最大的兵力了。

但这些兵力,远远不够。所以若想破城,主要还是看李幼良和长孙敞的表现。

为了激励李幼良,使其拼力作战,黄明辽还承诺,只要李幼良完完整整的献出长安城,可封李幼良为侯爵,领大将军之职。

也算是下了本了。

秦昭受命之后,乃率军西进,屯兵灞桥驿,等待李幼良的反正。

灞桥驿离着长安城十多里,随时可向长安城发起攻击。

而长孙敞的使者回去之后,长孙敞立刻拿着黄明辽的亲笔信去见李幼良。

李幼良一听黄明辽愿意接纳,心中大喜,只是当听说黄明辽只承诺封他一个侯爵的时候,他还很是不满意。他在李唐都是郡公了,可将一座长安城送给卫公,多大的功劳,却只获得一个侯爵之位,卫公实在是太小气了。

长孙敞听得李幼良的抱怨,连忙劝说道:“郡公,卫公那里,可不是长安这种草头班子,官职满天飞,公爵、侯爵封的都不值钱了。

物以稀为贵,卫公自己才是一个公爵,麾下不过十余个侯爵,个顶个都是大功臣。像张文远、蔡知运、郑言庆等等,就连黄明辽都没有爵位。

这一个侯爵,绝对是卫公那里最大的诚意了。

况且除了侯爵,您还有个大将军的官职,这有爵有官,郡公还担心以后没有立功的机会,成不了公爵。”

听得长孙敞的话,李幼良将信将疑,不过还是不得劲,以后人家就得叫自己什么侯了,这远不如郡公威风啊。

这黄明远,怎么不喜欢封官啊。就这点不爽利,你学学人家李叔德,封起官来多豪横。

不过李幼良勉强也能接受了,实在是手中的本钱不多,没资格跟人家讨价还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