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八十八章 平定淮北(中)

天下安康 第八十八章 平定淮北(中)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八十八章 平定淮北(中)

大业十二年九月,蔡知运奉命南征淮北。

作为联盟的老大,左才相屯聚在下邳郡的治所宿豫城,其余众人,或是分领各县,或是依靠左才相立营。

蔡知运第一个目标是东海郡。他很清楚,淮北盗匪战斗力强, 流动性更强,他要是主动攻击,追着左才相打,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还有可能为敌所趁。

当初董纯、薛世雄就是这样吃得亏。

所以这一仗一开始,就必须攻其必救,逼着盗匪与隋军决战。

东海郡治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海州镇)是杜扬州的地盘, 他和好友沈觅敌二人分兵屯兵朐山和沭阳, 经营日久,未必舍得放弃。

而隋军南下,二人不敌必然会向左才相求援。

这时候不管左才相来不来,都中了隋军的圈套。若来,蔡知运便是围点打援,以逸待劳;可若是不来,左才相苦心经营的这个淮北势力小团体就要崩溃了

大家认你当老大就是希望有事的时候有老大罩着。但老大若是做不到,那要老大干什么。

为此,蔡知运还让滕县的黄明仪派兵攻打兰陵的卢公暹。

你要来救,便落入隋军的圈套。若是不来,隋军也可从容将这些小盗匪给歼灭。

隋军就是要逼着左才相做决断,甚至是分开救援。

右武侯卫主力先取了临沂南面的郯城,然后直插沭阳城。

沭阳的位置很特殊,在朐山和宿豫之间,是沈觅敌的老巢。

隋军主力万余,直趋城下,沈觅敌野战中不敌, 立刻退守县城,而隋军则趁机包围了沭阳。

之前左才相曾要求众人,不要和隋军野战,更不能死战,对于城池该放弃便放弃,绝不可留恋。要发挥他们的长处,而非以短击长。

不得不说,左才相的计划绝对是个良方,可是这东西不是光说就成的,尤其是左才相也不可能具体干涉各人事务。毕竟经营良久的老巢,大家都安下尾,有了家,谁能说舍弃就舍弃。

沈觅敌眼看不敌,便分别派人向左才相和杜扬州二人求救。

左才相是老大,而杜扬州是他的结拜兄弟。二人相互依存,才在小联盟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

杜扬州听闻沈觅敌有难,立刻率兵南下支援。

而此时左才相就有些为难了。

左才相不愿意去救沈觅敌。一方面他的主力还在下邳郡内和薛万淑来回拉扯,力有不逮。薛家兄弟勇猛善战,不必他们老子差。

另一方面, 左才相很生气沈觅敌不听他的话, 最终被隋军包围。

听说南下的隋军实力不弱,他若是北上救援沭阳, 损失定然不小。

自从利用游击战术击败了薛世雄之后,左才相仿佛打开了任督二脉。他放弃了与隋军主力决战的想法,四处游击,流动作战,官军皆不能胜之。

而且兰陵的卢公暹也在求援。

这时长孙云却是劝他,再是恼恨沈觅敌,该出兵还是得出兵。毕竟他是淮北小联盟的盟主,大家名义上都听他的。这次一旦见死不救,怕是以后这个联盟就要散了。

当然长孙云计划的也不是白救。

此次出兵,可趁机调动彭城郡的左君行、张大虎、魏骐麟三人,涟水的蒋弘度,以及依附于他的郭方预、左孝友、陶彭孝等人一同救援,到时趁机收拢众人兵权,最好能合为一家,当个真真正正的淮北王。

左才相一听,也动了心。

淮北王啊,听着就很厉害,比他自己自称的“齐王”厉害多了。

于是左才相分别给众人下令,令众人随他一起救援沭阳。众人先在沭阳以西集合,再行计划。

对此,并没有人反对。

大家都很清楚,每人实力都不强,保不齐哪天就落了难,被官军包围了。若是你现在不去救援旁人,等你落难之后,也没人来救你。

这个时候,大家可是分得很清。

众人在北面的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西南)会师,差不多有十二三万人马。

一众盗匪别的没有,但人数就是多。一“呼啦”的便是十多万人,让人咋舌。当然能战之兵肯定没有这么多,真正的精锐,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其余都是凑数的。

不过这么多人,还是能唬住不少人。

从下相到沭阳,差不多有百里左右。

左才相为了掌控兵权,将所有人的军队都聚集在了一起,大家一同扎营、行军、吃饭,也一同调度。其他人虽然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左才相的理由冠冕堂皇,方便行军,防止敌袭。

此时左才相尚不知的是,在下相不远,便有人死死地盯住了他。

为了这一战,蔡知运将军队一分为四。

他亲率主力两个军和部分青州兵在沭阳县以西布防,以为决战主战场;侯莫陈煚率领一个军围困沭阳城;罗艺率领一个军在沭阳城东北的韩山设伏,阻击来援的杜扬州;而刘兰成则率领一部青州兵攻打杜扬州的老巢朐山城。

单论人数,蔡知运手中兵力加起来还不到四万,但多是精兵,远不是这些淮北乱匪可比。

从下相往东到沭阳,乃是一片平原,无险可依,这也是左才相做大的依仗。

平原之地,往哪逃都可以,隋军还不便设伏。一旦真的兵败,撒丫子跑路,根本追不上他们。

只要核心不失,众人随时可以拉起一支队伍。

可惜的是左才相不知道对面隋军最大的依仗,恰恰是战无不胜的骑兵,以及大量的骑马步兵。

两腿再快,也比不过四个蹄子。

蔡知运说是设伏,但也没准备将全部的计划都压在伏击上。沭阳的地形,并不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蔡知运为了破敌,还从围城一军中抽调了骑兵,手中的骑兵加起来有接近四千人。这个数量在江淮地区,很难见到。

这一次蔡知运特意选取了一片较为泥泞的地方设伏,主力在东面列阵,骑兵则尽数分散到南北两翼的外围。

其中隋军主力,又分作四阵,蔡知运自领半军居中,半军居左,青州兵居右,背水列阵,以待左才相。

而隋军的一支整军则埋伏于芦苇丛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