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九十七章 浸彼稻田

天下安康 第九十七章 浸彼稻田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九十七章 浸彼稻田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家庭和睦,反应到政务上,人心也顺畅不少。

今年从四月份开始,丰州便开始了有序的耕种。不像去年那样耕种的无序,今年无论是小麦还是黍、稷都是根据地理条件有规划的种植。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黄明远开始在丰州推广沤肥。

中国古代一直有给土地施肥的习惯。《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诗句,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汉代以后,包括溷肥、厩肥、蚕矢及其它排泄物、碎骨等肥料已经充分使用。

《齐民要术》总结了“粪大水勤”,首次出现了利用牛粪制造堆肥的“踏粪法”的记载,但肥料的使用都是老农根据经验来发挥的,并没有完全成体系。

黄明远命人在各地挖坑沤肥。把粪肥及动物尿液、动物内脏及下脚料、骨头、蹄角、疏菜下脚、豆角壳、淘米水、草木灰等,分别埋到坑中,进行沤制、发酵、腐熟,便能成肥。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将坑中用来沤肥的材料加水充分浸没,有些干料要多加水胀泡,并且水要有部分余量,然后将盖子盖好并略为旋好,并留有透气余地。夏天温度高发酵容易,一般一到两个月即可沤好;冬天沤肥,则应沤至来年开春使用。

为了应对植物缺乏氮、磷、钾不同的肥料,黄明远还分别发明了不同的肥料。沤制动物内脏及下脚料、骨头、蹄角,便能得到上好的磷钾;沤制草木灰,则能得到上好的钾肥;沤制粪肥及动物尿液,不仅能够补充植物需要的主要元素,还能补充植物必须的重金属及稀有元素。

很快,丰州便建立了大批的沤肥中心,整个丰州大人、小孩都到处拾粪,捡垃圾,甚至连草木灰都不放过。甚至有的地方还打出口号,“人人沤肥,田田施肥”,倒整的像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

丰州大小官员看到这场面都是无比欣喜,今年秋来,想来会是个大丰收。

黄明远还在水力灌溉发达的九原地区和天德城西的低洼地区种植了水稻,倒是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往日这水稻最少也要生长在淮河以南,没听说阴山以南天寒地冻的也会有水稻。

黄明远听了对其嗤之以鼻,不知道在中国最好吃的水稻是东北水稻吗,到了二十一世纪谁会吃南方水稻?都是东北大米供应全国,既然东北可以,阴山也可以。

幸亏黄明远上辈子出身农村,没少种地,所以也对栽种有所研究。现在肯定是没有早熟稻,但稻子的适宜生存时间还是不变的。而且水稻稻根生长的最适土温超过三十五度便会生长受阻,加速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超过三十七度显著衰退。而阴山地区到了夏季也是炎热,但反而不会超过三十五度的高温。

黄明远又从北地寻觅稻种,使其勉强能够适应北地的生活环境。

众人半信半疑的将这些稻种种下,都觉得是瞎胡闹,谁也不敢相信是黄明远下令去种的。使君是个多睿智的人啊,怎么会下这种看起来有些愚蠢的命令。

老齐头是曹州人,种了三十多年的地了,也是个种田好手。

来到丰州之后,因为擅长种地,被屯垦团任命为所在屯垦营的农长。屯垦营除了是辅兵,重要作用就是屯田,因此黄明远特意设置了农长一职,任命那些长期种地的老农民担任此职,就是希望术业有专攻,不要让外行指挥内行。

来丰州这些日子,老齐头待得别提有多舒心。倒不是做了这个一营的农长,那不过是个领着众人种地的活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让他舒心的是这里跟曹州不一样,都是好官。总管贵人心忧他们老百姓不容易,那是爱民如子,他们再也不用过曹州的苦日子了。

只是这两日老齐头看着这田地里的庄稼,满是忧心。

前段时间去县里,屯垦司马就下传了总管府的钧令,让他们今年种稻子。这天可怜见,他种了几十年的地了,什么时候北方可以种稻子了,真是瞎胡搞。

但是这是总管府的命令,他们也无法违抗,可是更令老齐头无法接受的是要在清明之后就把这些稻种种了。他真想抓着这群人的衣领问问,难道他们不知道要在芒种种稻子吗?

看着这些新栽种的稻田,老齐头满是眩晕,要是今年颗粒无收该怎么办?

不少其他种地的老把头也议论纷纷,众人倒是不认为英明神武的黄明远会下这种荒谬的命令,反而认为是下边的官吏私自做主,败坏总管府的名声。

“走,咱们得告诉总管贵人去,不能让这些下边的小吏败坏总管贵人的名声。”

···········································································

众人议论纷纷,在总管府内,荣毗早就来找黄明远的麻烦。

“黄使君,你不会不知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吧?”

看到荣毗一副愤怒的样子,黄明远眼皮也不翻,继续坐定喝茶。

“黄使君,芒种时节,有芒的稻子可种,这是连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可是使君却枉顾这些前例,下令让四月就开始种植稻子,若是明年这些稻子颗粒无收该怎么办?”

黄明远当然知道什么情况,他把杯子放下说道:“荣长史,你且放平静下来,这不是也没出什么问题吗?”

“黄使君,若是闹出乱子就晚了。对老百姓来说,粮食大于天。”

黄明远的不以为意更让荣毗发怒,因此说起话来也不怎么客气起来。

黄明远笑着说道:“荣长史莫要一副问罪于人的样子,这不是还没有什么糟糕的后果吗?再说不过是几十顷土地,就是真的绝种了,丰州还撑得住。”

说着却是端茶送客,不想再和荣毗纠缠。

荣毗说得都不错,但后世北地的水稻的确都是四月份种,华北地区的单季稻甚至要求清明种植,四月底五月初移栽,所以黄明远的安排并不是无的放矢。

当然也可能会有偏差,但若是成功了,丰州就能产米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黄明远坐在那里喝着茶,忽然陈远带着吴增、皇甫惟急匆匆地赶来,言有要事向黄明远汇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