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二章 工期之难

天下安康 第二章 工期之难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二章 工期之难

为了建造东都洛阳城,杨广下令,每个月役使壮丁二百万人;又为了充实东都洛阳城,杨广下令迁徙洛州城内的居民和各州的富商大贾几万户入东都;最后为了加强东都洛阳城的防务,杨广下令废弃二崤道,开辟册道。

为了增加修建东都的合法性,压制朝中的反对声音,杨广在诏书中称:废汉王谅起兵时,山东州县曾一度沦陷,根本原因是由于“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又称“国朝新立,南服遐远(指陈朝故地),东夏殷大(指北齐故地)”,要看准时机,采取方法加以控制。而此刻即是良机,为此杨广亲自来到洛阳。

杨广如此说法,倒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长居洛阳的礼法问题。天子本应该长居都城,不得轻出,可现在杨广为了天下安定而长居洛阳,以便控制关东、江南。这件事本就是天子不辞辛苦,诸朝臣还有什么可置喙的呢。

至此,朝野内外再无人反对营建东都之事。

不过没人反对营建东都并不代表此事彻底底定,能建城是一件事,能建好城又是一件事。因此杨广任命黄明远担任营建东都大监,更多的是为建城一事保驾护航。

黄明远虽然身为营建东都大监,但实际上整个工程的建设主要依靠副监将作大匠宇文恺。宇文恺是北周大司徒宇文贵之子,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隋大兴城便是宇文恺设计建设的。

黄明远不是一个贪权、拦权之人,因此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黄明远基本上将权利放手给宇文恺,任其自专。至于另一个副监纳言杨达,他本就是个低调谨慎的人,也知道在天子那里他就是一个挂名人物,因此更是决不插手东都的建设。

宇文恺本就有建设大兴城的经验,再加上拥有足够的权利,很快便使得东都洛阳城的建设进入正轨。

不过杨广给黄明远的工期只有一年,使得整个东都的建设异常紧张。而实际上当初的大兴城,光是宫城和皇城已经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还在天下人看来颇为神速,惊为神迹,至于外郭城实际上营建的断断续续,要在大业九年才完全竣工。同样是大隋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仁寿宫,也是宇文恺用了整整二十五个月的时间才建设完成。现在这么大的东都洛阳要一年之内竣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且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设计的东京极其穷极壮丽。这更增添了整个工程量。

宇文恺也是个狠人,知道若是按部就班的建设,根本不可能如期完工,因此为了赶工期,便狠下心来,用人命来填补时间的空缺。

在营建过程中,每月役丁两百万人,其中筑宫城(紫微城)者七十万人,建宫殿墙院者十多万人,土工八十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十多万人。宇文恺任命了一大批监工督办驱使民夫日夜不停地工作,其催逼之急,简直如狼似虎,不给役夫一丁点的活路。

不过才一个月的时间,工地上已经有数万人因沉重的劳役而死去,载尸车相望于道。

黄明远虽然放权给宇文恺,但也不是对营建之事不管不问,眼看役夫伤亡超出了想象,黄明远已经坐不住了。要是这样下去,整个东都要死多少人,而自己的名声也要坏了。

黄明远自不能让宇文恺再胡作非为,因此直接停了宇文恺的职权,只令其负责营建设计之事。

对于黄明远的强势,宇文恺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

重新掌权之后,黄明远当即将隶属于左武卫的军医营调到了东都建设工地,进行卫生整改,确保这上百万人堆在一起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疫病。

左武卫的军医营是黄明远仿照丰州的军医营建设的一个机构,名扬于平定废汉王杨谅之乱期间。当时平叛事急,黄明远来不及约束各军的卫生和伤员的医治工作,便以左武卫的军医营总揽军中的卫生、医疗工作。没想到效果大佳,整个军医营保住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也成功引发了禁军中的卫生改革。

这一次情急之下,黄明远便准备使左武卫军医营老保障整个工程的医疗。

军医营的到来对于役夫的救治、修养有极大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缓解这些役夫沉重地劳役负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黄明远便招来各工程的管事,令众人约束各部,减轻役夫的工作量,不要把人命当草芥。

听到黄明远的训斥,众人也满是无奈,一脸委屈。谁也不想役使役夫过度,但实在是完不成工作,他们也没有办法。下边的各级监工下吏也是如此,不使劲逼迫,就不能按期完成进度,众人为了不掉自己的脑袋,也就只得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了。

还是这该死的工期害的。

要想治本,还得将工期设计在合理的时间内。黄明远便前往宫中请求杨广能否延长一下东都洛阳城修建的工期,但被杨广拒绝。

也就是这个人是黄明远,换了别人早就被杨广免职了。

杨广给黄明远算了一笔账,这些年作为关中农业命脉的郑国渠、白渠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又因河床下切,灌溉面积减少四分之三,严重时甚至减少十分之九。和汉代相比,关中田地减少三万**千顷之多,而人口增加了数十万。其粮食还要供应整个关北、河西、陇右地区,因此这几年关中长安的粮食供应发生严重困难,实际上整个关中的崩溃就在眼前。原本东南粮食可以转输于洛阳,但转输至长安得改用陆路绕过三门天险,既运粮有限,又耗费耗时,得不偿失。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人饥”,隋文帝只得亲“率户口就食于洛阳”,并“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粮贩给,不以官位为限”,成为名副其实的“逐粮天子”。

天子说得如此真切,黄明远又能如何再推辞,总不能跟杨广说建城容易,可你那些该死的宫殿、楼阁、园林实在是太多了,能不能少建设一点。

杨广这里实在是指望不上,黄明远便只能自己想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