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航海王 > 第一百二十章 兖州分号

大宋最强航海王 第一百二十章 兖州分号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2:30

第一百二十章 兖州分号

晁盖拿了二百贯钱沉甸甸的铜钱出了酒楼的门,门外刘唐、大壮正等候呢。

“走,回家。”晁盖上了马车,大壮鞭子一挥,马车缓缓启动,往镖局赶去。

刘唐很好奇:“哥哥哪里弄的钱?”

“官府的赔偿,难得啊,陈师爷说是官府弄错了,给晁熊赔的汤药费。”

刘唐也是大惊,的确很难得:“哥哥厉害,官府都认错赔钱。”

“陈大人想要稳定的局面,两家必须言和。刚好趁机咱们也快速发展,唯有实力才真的,别的都是虚的。”

安通镖局,晁熊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看着天花板。

晁盖乐呵呵的把二百贯放在晁熊床头上。

刘唐笑道:“老熊,你发财了,官府给你赔钱了。”

“什么,官府给我赔钱了,赔了多少?”

“快看看,好大一包,二百贯呢。”

“还真多,这顿打没白挨。不过我感觉我能起来了。”

“不行,伤口化脓,毒素进入血液里,到时候神仙难救。不仅要躺着,还得忌口。大夫说了必须结疤以后才能起来。”

伤口又多又长,还有烙铁烫伤,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难得的和平时期,刚好努力发展。

镖局着手开始筹备兖州府分号,从济州府向东,不过百余里就是兖州府,而且水上、陆上都很方便。

兖州属于大府,盛产煤炭、焦炭、人口众多。来往货物也比较多,安通镖局主打普通货物,所以在兖州开分号是势在必行的。

而且晁家庄的产业是一个系列,酒楼、客栈、商铺,都以镖局为先驱。

因为这个时候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没点势力,想开个酒楼,那是不可能的。

晁盖回到晁家庄,检查了养鱼、养牛、养猪、养羊,一切进展顺利。

见晁盖来了,公孙胜非常的高兴。

“恭喜哥哥,贺喜哥哥。土豆丰收已经成定局了。”

“哦,道长如何得知?”

“前天一头小野猪闯入土豆地,护卫驱赶不及时,破坏了几颗土豆,在那放着呢,小的有鸡蛋大,大的有拳头大,哥哥随我前去看看。”

“太好了,快去。”

两人一路小跑,从养牛场来到土豆地。

负责看护的护卫过来承认错误是难免的,两人专门负责土地,还让野猪糟蹋了。

晁盖处罚肯定是要的,休息日去庄里打扫一天卫生。

公孙胜提议又加了两个护卫,晚上值夜守护。

窝棚里,公孙胜拿出六个土豆,崭新的土豆嫩皮很白。

最大的一个拳头大了,最小的也有鸡蛋大了。

“很好,很好,大局已定。这就是土豆,能做菜,能当饭,还能加工。拿回家我给道长炒菜吃。”

公孙胜连连摇手:“这可使不得,留着做种吧。”

“这个留不住的,留种的土豆立秋前后种植,生长出来个头都不大,等天冷了才挖出来地窖保存。不过道长可清楚,我研究土豆、红薯的真正用意?”

公孙胜摇摇头:“贫道可不会算这个。”

晁盖把晁斌喊过来:“你来说说。”

“那小人就献丑说说了。这些年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卖儿鬻女,虽然有朝廷和奸臣的因素,但是也有百姓愚昧的因素。天旱了之后求雨。发洪水了只会拜龙王,蝗虫来了不敢捕杀,荒年来了,只好去逃荒。咱们山东道上几乎年年都有蝗灾,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有时候有夏蝗,有时候有秋蝗。”

公孙胜恍然大悟:“贫道明白了,春土豆成熟的时候,正好赶在初夏。就算蝗虫来了,把土豆叶子吃光,丝毫不影响土豆的收获。秋天蝗虫来了,也同样对红薯影响不大,只是收多收少的问题,不至于颗粒无收。”

晁盖点点头:“道长说的不错,百姓愚昧就要开化民智。道长平常要多多给百姓传授一些正确知识,切记不可糊弄百姓。”

“哥哥放心,但凡有妖道糊弄百姓,定然让他吃我一剑。”

其实公孙胜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为晁盖宣传,让百姓感恩晁盖,偶尔也会稍微的神话一下。

时文彬县令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县令,而且为人开明,每年从春季开始就会鼓励百姓夜间在地头点火,让蝗虫扑火烧死。

而今正是土豆膨大期,最需要水分。

五天刚浇水过一次,晁斌决定安排壮丁两头再浇水一次。

再有二十来天就能丰收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开挖,只需明年多种几千亩,那就能养活数万人之多。

红薯种块育苗的秧子已经一拃长了,也可以种植了。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不能快速进步,但是每走一步都很踏实。

“晁家庄三村建设的如何了,咱们去看看。”

晁盖最近太忙,有两个月没去三村转转了,今天有空刚好过去看看。

远远的就看见原本毫不起眼的村子现在大变样了,一座座的院落拔地而起。

青砖红瓦五间正房,东面灶房柴房,西面是菜园、鸡舍、牛舍、茅厕。一套院子占地半亩还多,宽敞明亮,非常的漂亮。在当时的属于中等人家的住宅了,因为大多数的农户、佃户住的都是土房子,草顶。

除了外聘的泥瓦匠、木匠、石匠之外,其他都是大家自己动手。砖瓦、石材、木料、人工,庄上一共作价十贯钱。按照庄上一月三百多文的工钱水平,只需一共个人三年就能还清了。

不过这种事情着急不来,这一个大庄子四百户,才只建了一百五十套。最快也得冬天来临前才能完工。

“这两天新来了三百流民,不过晁管家要求很严,但凡体弱多病一概不许他们干活,不然的话还能更快一些。”

“这种事情着急不来,道长多理解吧,体弱多病的流民万一带有瘟疫,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何况咱们做的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给饼给干粮,还让他们在远离村落的地方搭建草棚居住。”

“这个贫道明白。天下穷苦人太多,如果都救助,咱们没这个能力。有多大本事做多少事情。就比如给流民修建的这个村落,一村二村的小部分人是有意见的,认为不该给他们修这么好。”

一村、二村也在改建,只是有房子住那么着急做什么?

“道长这是用心了,三村的管理的井井有条,各家各户毛驴子养的很好,鸡鸭鹅养的也不错。”

“这都是村中兽医的功劳,经常过来给毛驴子修蹄子。今年春种的时候毛驴都派上了用场,驮东西、拉车、拉磨都挺好。”

这些人算是真正的从晁家庄扎根了,不可能离开了。

房子,在百姓心目中不仅仅是房子,代表的更是家的温暖。

房子建好了,就代表家建好了。

三村的农民土地少,但是几乎每户都有人做工。

要么在碾米坊,要么在造纸坊,每个月保底就二百多文,加上奖金、全勤等三百文还是有的。

工人们不舍得花一分钱,大多数都拿来还房子钱了。

晁盖定的是良心价,十贯钱偌大一个院子,本钱都不够。

傍晚,回到家里后院。

火铳坊的工匠们都已经下工了,只有坊主还在,正拿着一把三尺的长火铳实验呢。

和短火铳不同的是,晁盖要求只发射一颗铁丸,这样能把距离提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