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航海王 >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中年男人的崩溃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中年男人的崩溃

公孙胜那是唱白脸的,悲天悯人,总是安慰这些流民,一副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

李逵则恰恰相反,他扮演一秩序维持者的角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平常也不过来,但凡有人不守规矩,捣乱,李逵过来就那必定是黑着脸的。

刚开始的时候人很少,但是两天后传开了,一下来了三千多流民,而且这些流民以青壮年为主。乱世就是这么残酷,年老的、体弱的早就在流浪的日子里丢了性命。

这些人家中的房屋、粮食多半都毁掉了,想要重建家园那是难上加难。

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端来了两碗粥,一碗给了大孩子,一碗给了二孩子。

老大有七八岁了,很乖,自己能吃。

老二只有三四岁,这个年纪正是躲在娘怀里撒娇的时候,但是今天他是难民流民。

老二一边吃粥,一边哭:“我要娘亲,我要娘亲。”

“乖,好好吃饭。”

“不嘛,我要娘亲,我要娘亲。”

原来这孩子的娘死于战乱之中了,男人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逃荒。

孩子一闹,男人崩溃了,嚎啕大哭,哭的浑天地暗。

周边流民谁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哪家没有这样的经历,哪家都是如此的苦难。

公孙胜没管他,让他哭了一会儿,过来劝说。

“别哭了,日子还长呢,两个娃需要你来照顾。”

男人一听这话哭的更狠了:“又当爹,又当妈,我熬不下去了,我感觉自己已经不行了,我感觉我也要走了。”

公孙胜劝说不好了,这算是遇到难事了。

李逵走过来了:“道长走开,让我来了。”

公孙胜摇摇头:“你切不可伤他,都是苦命人。”

李逵把袖子撸起来,一把男人从地上拉了起来。

“男人,就要有个男人的样子。这么怂包,孩子都看不起你。”

男人吓了一跳,眼前这黑大汉有点凶。

“苦、累不仅仅你一个,光你苦吗,光你累吗?看见那个烧火的老妇人了吗,她家一家人都找不到了,她还在那里帮忙烧火煮粥。”

男人擦干眼泪:“我也不想,可是总感觉自己不行了。”

这个时候郎中过来了:“李队长且回去,他这是病,过度悲伤伤了心神,再加上长期没有吃东西,心神出问题了。”

李逵回到旁边,郎中给男人切脉。

“你这是不是总感觉到心跳快,甚至感觉到自己马上就不行了?”

“对对,就是这样。浑身难受,总想一些坏事。”

“吃药也没那条件,我给你针灸,你且把衣服脱掉。”

这郎中是从东平府带来的郎中,真是好人,不图名不图利。

拿出银针,擦拭干净。

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银针颤巍巍的,几针下去,中年男人缓解了不少。

“你这伤了情志了,加上现在颠沛流离,短期内难以恢复了。我给你扎针,只能暂时缓解一下,若是想恢复必须靠你自己的意志坚强,只有你好起来孩子才会有好日子。”

起了针,男人深施一礼。

“多谢郎中。”

郎中很忙,又去给其他人忙了。

众人吃过粥,一个个想起了自己的出路,这施舍的粥不是天天有的。

“仙长,给我们条明路吧。”

“大家不用着急,田虎军很快就能平定,大家到时候回家种地,过安稳日子。若是不想回去的,可以去东平府,东平府有工作,有地方安顿流民。”

公孙胜这么一说,身强力壮的人都挺心动。

去东平府,有活干,能安顿流民,这不是挺好吗?田虎军什么时候安定那是说不准的。

当即有几百人愿意去东平府,这些壮丁身无牵挂,跟着运输队走的。

公孙胜接连施粥五六天,招募了上千的壮丁。

眼看青年壮年离开,老弱们急眼了。

一个个要求公孙胜想办法:“道长,求求你救救我们吧。我们没办法走远路,但是又不想在这里等死。”

公孙胜这人就是心肠软,一晃拂尘:“城里的粮食也坚持不了多久,就算是贫道给你们安排进城了。等我们大军一走,你们吃什么喝什么?就算是吃野菜,也必须坚持到明年春天才会有。”

一片哀嚎,这是绝望的哭声。

不是死于兵乱,就是死于饥荒、不是死于饥荒,就是死于冻死。

“你们且在这里耐心等着,贫道进城问问,看看如何安顿。”

公孙胜进城来找晁盖:“哥哥,这段时间城外聚集了三千老弱,若是不救济恐怕难以熬过这个冬天。”

“粮食很充足,可是运力不足,不过也没事,我想办法从邢台买一些陈年粮食。城里数次战火,空地不少,安顿下来就是了。至于咱们走了以后他们怎么办,那就不是咱们该想的了。”

公孙胜也释然了,以后的事情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每个有每个人命数,能救一时算一时。

三千老弱,晁盖安排在了沁州城里,开了一片空地,让大家各自修建地窝子。

地窝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冬天也能很好的保暖。

赵凌有些担忧:“晁团练,如此多的流民会带来不少的问题。一是粮草紧张了,二是可能引发瘟疫。”

“赵副将担心有的道理,不过公孙道长都已经做了安排。流民分成五个村子居住,互相之间不串门,也不乱跑,外面以壕沟和栅栏围住,更不会和咱们士卒有什么交集,也就是说让他们相对封闭起来,就算是传播瘟疫也是在他们内部。再说目前为止,没发现什么,一切良好。至于粮食,已经从邢台买了五千贯的陈粮,没几天就能送来。”

赵凌惊讶的无话可说,救济流民,一下买了五千贯的陈粮。相当于三千人每人给了二两银子,就这么多粮食,吃一年都差不多。要知道陈粮一文钱二斤,一贯钱就是两千斤,五千贯那就多去了,只是运输费用也不少吧。一头骡子能托运二百斤,一辆马车不过拉一千多斤。这么多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