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航海王 > 第三百零一章 飞剪和盖伦

大宋最强航海王 第三百零一章 飞剪和盖伦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2:30

第三百零一章 飞剪和盖伦

元宵节一过,晁盖大壮、焦挺率领一百名火铳手抵达密州港。

吴用、公孙胜、阮小二、扈勇都来了。

港口第一造船厂彩旗飘扬,六艘二十五丈长的大福船从滑道上缓缓下滑,紧跟着溅起巨大的水花,平稳的落在海面上。

掌声雷动,孟康也是很高兴,这六艘船可是比前几批船长了五丈,别小看这小小的五丈,载重量可是大了上百吨。

六艘福船要在港口附近航行半月,检查完毕之后再交给舰队。

阮小二、扈勇都眼巴巴的看着晁盖。

“哥哥,分给我们第一舰队几艘?”

现在第一舰队七艘主力福船,水手已经到达一千四百人。

“第一舰队现在往返金米岛和密州港之间,距离远,任务重,而且南洋风浪大,我决定调拨四艘归第一舰队。新福船每船最少要配备二百六十人,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第二舰队现在已经很多船了,从最初的三艘福船,发到现在的五艘福船,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扈勇,给你们第二舰队新调拨三艘福船,第二舰队发展到八艘主力舰。”

“一共六艘,第一舰队四艘,我们第二舰队应该是两艘才对啊?”

“李应李庄主从明州买了一艘新福船,并入第二舰队。第二舰队要尽快展开大练兵,争取三个月的时间要具备初步的战斗力,来往航行高丽、东瀛,为咱们的商队运输货物,保护商旅。”

“是,请晁大人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好,都去训练吧,争取早日完成新船试航。”

“是。”

其实明州、泉州能大量定制福船,但是为什么不花钱定做呢,因为这些地方做的船用料薄弱,作为民船还是相当好的。但是晁盖要求的是战船,而且还能经受得起火炮和蒸汽机。

所以晁盖要花大价钱自己来做,这样用着才放心。

不管是第一舰队,还是第二舰队,都装配有数艘蜈蚣船。这些船平时吊在福船两侧,用于探险海岛、登陆用。

阮小二、扈勇安排人手和造船坊的工匠上了新船,开始了新船测试。

晁盖、吴用在孟康的陪同下来到第一造船坊。

和当初全手工的造船坊不同,如今的造船坊已经初步实现了半机械化、畜力化。

已经配备了四台小型蒸汽机的机械锯子,就连船厂内来回转运木头用的都是骡车,骡子吃苦耐劳,消耗不大,干活挺多,还不用领工钱,深得工匠们的喜爱。

船台上一艘飞剪式帆船,一艘盖伦是战船正在建造,已经成型了,正进行细节和收尾的工作。

飞剪式帆船用料薄,属于纯风帆的船,用来航行从密州港到非洲的航线波斯、印度、大食的航线。

至于盖伦式战船,比起福船来更加的流畅,重心低,船型抗风浪更强。

六个月前第一造船厂和第二造船厂比赛,第一造船厂赢了。毕竟第一造船厂实力雄厚,工匠多,各种工具也多。

孟康还是有些心疼的,飞剪船还倒是好说,但是盖伦船的成本可是比福船高的。

“哥哥,这盖伦船比起福船来,成本可是高了不少,值得吗?福船载货多,扛沉性能也好,为什么还要发展这种盖伦船呢?”

“短期来看,咱们的福船舰队搭配蜈蚣船可以说是海上无敌的存在。但是西洋人、东洋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会造船,到时候就会发生激烈的海战。福船稳定性强,但是加速慢、调头慢,作为战船这是很大的缺陷,所以要发展一些盖伦船来作为冲锋陷阵的战船。”

孟康那是造船的行家,晁盖一说就明白了。福船长宽比比较大,稳定性很强,通航的速度偏慢,调头、转向也稍微的有些不灵活。

飞剪船造价低,虽然非常灵活,但是它皮薄,只能算是风帆运输船,速度快,来往转运粮食和金属。

盖伦船,虽然也是非常灵活,但是他的造价很贵。载货量小,算是专业的战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福船还是主流。盖轮船也好,飞剪船也好,都只是尝试,要走的路都还很长,可能要三年,可能要五年,也可能更长。”

“哥哥放心好了,盖伦船我不敢打包票,飞剪船和李春讨论过了,要点已经掌握了,下半年就能量产。”

吴用摇着扇子:“若要是量产了,一艘飞剪船能运输数十万斤的稻谷,金米岛的稻谷可以很快的运输到密州岛码头,对于咱们的事业可是极为有利的。飞剪船不用燃料,运输成本更加的低廉。”

“等到飞剪船量产的时候,济州十三行每家都可以单独组建船队进行海上贸易,咱们的盖伦船只负责在海盗出没地区进行护航。到时候不仅仅是密州岛、金米岛,更会向西方的波斯、大食、埃及等国进行茶叶、丝绸贸易。”

两艘样船已经造的差不多了,再有两个月就可以下海航行了。

除了两支远洋舰队,下属还有三支近海舰队,阮小五率领的平底沙船、蜈蚣船多达三十多艘。

这次从沧州一次性运输了五千多人的壮丁抵达了,密州港口。

港口这里有专门周转分流的帐篷房舍,愿意去密州岛的会乘坐上高大的福船前往密州岛去垦荒种地。

不愿意去的就会安排到港口附近的厂矿进行工作,或者安排到沂水县进行屯垦种地。

沂水县在公孙胜通过租赁、购买、开垦,差不多有一万亩的山坡地。

山区的山坡地不值钱,价格低廉。在别人手里没多大用途。

但是到了公孙胜手里就不一样了,这一万亩就成了红薯基地,培育红薯种块。只等来年就能从东平府大力发展了,要说人没私心那是不可能的。

晁盖第一步发展了晁家庄,第二步那就东平府,要为岳父大人的政绩出力,当然,这是表面。

实则晁盖要为安顿的流民准备口粮,人每天一睁眼必须做的事情那就是吃饭喝水,水好解决,饭呢,饭就要靠红薯土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