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凶兵 > 第251章 君臣相谈

明末凶兵 第251章 君臣相谈

作者:怒江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3:47

第251章 君臣相谈

明末凶兵正文卷第251章君臣相谈第251章君臣相谈

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还重创了明军,这就代表他皇太极率领下的大金国已经与大明朝有了分庭抗礼的实力。让那些人认识到这一点,将来做起事情来,将顺利无比。

草草撤退,岂能甘心?现在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就差临门一脚了,这一脚不让踹,皇太极第一个不答应。

“诸位,此事还请不要外传,我们还需继续攻下去,撤退的事情要一步步来,不能给明军衔尾追杀的机会。”

“大汗,你放心,我等知道轻重,只是,沈阳那边怎么办?还要喀喇沁以及科尔沁,我们不能不管啊!”

皇太极按住桌面,脸色有些发苦,“放心吧,多尔衮不是在那里么?”

“多尔衮在沈阳?”

代善问出口后,就有些后悔了。这话问的可真够白痴的,如今大金国有点影响力,能领兵抵御宣府大军的就只有多尔衮了。同样多尔衮野心勃勃,他会放过这个机会么?这么好的机会,多尔衮一定会迅速进入沈阳,积累资本。

哎,皇太极把多尔衮兄弟俩扔在海西,就是想困住多尔衮的。现在倒好,反而给多尔衮创造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贝勒们全都愁眉苦脸,唯独阿济格盘着腿,眼眉狂跳,嘴角掠过一丝冷笑。阿济格莽撞归莽撞,可对皇太极的心思也知晓一二。虽说阿济格与多尔衮兄弟的关系不是太亲近,但毕竟是亲兄弟,这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真要出什么事,阿济格自然是站在多尔衮那边的。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才将他阿济格带来,一方面是离间三兄弟的关系,另一方面削弱他阿济格的实力。

皇太极当真是好算计,可惜,全都落了空。他阿济格不会傻愣愣的去送死,大后方还被多尔衮钻了空子。

........

巳时,侯世禄站在德胜门临时指挥所,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按说,经过几日恶战,鞑子应该露出疲态才对,可是今日不知为何,鞑子的进攻比往常还要猛。不仅德胜门如此,皇太极还在广渠门增加了许多兵力,将进攻提升了一个档次,关宁铁骑受到的压力倍增。

见后金兵马的架势,袁崇焕断定皇太极急眼了,鞑子是想短时间内展开决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袁崇焕果断下命令收缩防御圈,集中兵力防守广渠门。与此同时,袁崇焕写了一道公文送到了城头。

在袁崇焕想来,既然鞑子想要决战,那就跟他们决战,靠着北京城高墙铁壁,定能重创皇太极。因为有了计划,所以袁崇焕想请命进城。

可以说,袁崇焕这个想法,完全是个昏招,亦或者说,他根本没想过这道公文会造成什么后果。当公文送到崇祯手中后,崇祯默然不语,随后将这道公文提到朝会上商议。这一次,似乎所有人都站到了一起,没有一个人同意袁崇焕的提议。

众所周知,敌军压境,大军在外防守,不能轻易进城。一方面,是怕敌军跟着闯进来,另一方面也为了防止兵变。袁崇焕手底下几万精锐,激战正酣的时候,居然要领兵进城,打得什么主意?说是靠城墙重创鞑子,可要是别有用心呢?

大战之时,外边的将领不得入城,这是常理,怎么你袁崇焕就不懂呢?袁崇焕这么做,是真的犯了大忌,朝堂上甚至有人说袁崇焕要谋反。

当然,崇祯从来没怀疑过袁崇焕会造反,可是他依旧很生气,气的是袁崇焕不守规矩,这个时候居然还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到了此时,崇祯已经对袁崇焕失望至极,只不过他一直忍着,什么都没有说。同样,袁崇焕也不知道自己在崇祯心中的位置已经一落千丈。

夜,经过一天的恶战,双方各自罢兵休息。大约子时左右,一个裹着黑袍的人领着几个人来到了城墙上。守卫正想阻拦,对方却拿出了一块令牌,守卫赶紧让开路,黑袍人顺下一到绳索,没多久,便有人顺着绳索爬了上来。

文华殿内依旧烛光闪烁,这几日崇祯为战事发愁,几乎除了上朝便待在文华殿处理政务。累了,便躺在内屋的软榻上歇息一会。

为了大明江山,朱由检真的很用心,也很努力,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几丝白发。让人心焦的日子,并没有远去,这让他睡觉都睡不踏实。门外响起轻轻地敲打声,没一会儿,王承恩亦步亦趋的走了进来,“陛下,娘娘来了,说有要事相商。”

“嗯?皇嫂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朱由检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起身披上一件衣服。

很快,王承恩将张嫣请到了御书房内,崇祯苦笑道:“皇嫂啊,天色已晚,什么事劳你这个时候来?”

张嫣福了一礼,有些神色凝重的说道:“打扰陛下了,只是事情太过紧急,不过有半点耽搁。云府守备铁墨送来了一封急信,因为军情紧急,怕交兵部司有所耽搁,这才将信交给了我,希望我能尽快转交给陛下。”

“哦?有此事?”崇祯一听是紧急军情,睡意顿时去了七八分,草草的坐下来,接过信阅览一番,眉头便舒展了一下。渐渐地,眉宇间竟露出一丝掩藏不住的笑意。

“好好好,铁墨不愧是我大明肱骨良将,也苦了老师了,如此年纪,还要为国事忧心!”

崇祯心中的喜悦,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鞑子围城,无计可施的时候,铁墨送来了一个好消息。铁墨与孙老师竟然越过茫茫草原,远征辽东。朱由检不知道大明版图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辽东与云府有多远,但他知道,那段距离一定非常遥远,路程一定充满艰难。

云府铁骑威胁辽东,鞑子还能在京城待多久?除非他们不想要老家了。这是个好机会啊,鞑子一定会撤退的,趁着鞑子后撤,派兵追杀,一定能让鞑子吃个大亏的,说不定还能夺回一部分物资。往椅背上靠了靠,身心放松了不少,这一刻,朱由检又想到了袁崇焕。

为什么袁崇焕就不能威逼辽东,把鞑子逼回去?反而让云府铁骑千里迢迢去辽东作战。有些事情不能细想,越是细想,越是生气。

这两年,为了支持袁崇焕,为了完成五年平辽的梦想,几乎把所有的物资全都送到了袁崇焕手上。袁崇焕越权擅自杀毛文龙,忍了,不断地讨要钱粮,也忍了。可是结果呢?五年平辽还未见什么效果,却把鞑子平到了大明京师脚下。袁崇焕啊袁崇焕,你五年平辽,就是这样平辽的?

想想近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崇祯失望至极,鞑子长驱直入,袁崇焕一路尾随,竟然没打一场大仗,任由鞑子来到了京城脚下。崇祯至今还记得当初袁崇焕送来的公文,袁崇焕要在京师与鞑子决战。当时,崇祯差点没忍住,竟生出将袁崇焕扔进天牢的想法。

京师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大明中枢,是君王所在,是天下心脏。别说鞑子能不能打下京师,只要让鞑子打到京师,那对大明王朝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天下人,尤其是蒙古各部,可不知道实际情况,他们只知道大明虚弱了,虚弱到让女真人的铁蹄随意杀到京师。那时,敬畏之心还能剩下多少?大明的子民对朝廷还有多少信心?

为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袁崇焕就不懂?他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就在几个时辰之前,袁崇焕居然还想带兵入城,哎,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牵制鞑子,这本应该是辽东兵马应该做的,结果却让千里之外的云府铁骑去做,袁崇焕,失职啊!

既然如此,你袁崇焕当初为什么杀毛文龙?杀了毛文龙,又不能继承毛文龙的作用,这是严重的失职。

朱由检突然觉得很累,也非常的恨,可他还是要忍着。至少,眼下非常需要袁崇焕,还需要他打退鞑子。

与张嫣说了一会儿话,等送走了对方,朱由检才让王承恩去传旨,接袁崇焕进城。朱由检自然不会让袁崇焕带兵进城的,万一袁崇焕别有用心,那岂不是引狼入室?寅时末,守城士卒放下绳索,下边拴着一个大篮子,蓟辽督师袁崇焕就这样坐着大篮子慢悠悠来到了城头。

王承恩亲自到宫门迎接袁崇焕,这让袁崇焕受宠若惊。不久之后,来到了文华殿门外。

嘎吱一声,推开门,袁崇焕慢慢走进屋,只见晕黄的烛光闪烁着,将整个房间映的犹如黄昏一般。朱由检站在书桌前,脸上带着微醺的笑容。

比起上一次相见,崇祯皇帝似乎老了一些,身子有些佝偻了。再见崇祯皇帝,袁崇焕也是心情激动,他袁某人能复起,执掌辽东,全靠这个男人的信任。袁崇焕整了整有些脏乱的战袍,有些激动地屈膝跪地,朗声道:“臣袁崇焕,叩见陛下,陛下万福!”

“爱卿,快快请起”朱由检快走两步,屈身扶住了袁崇焕的胳膊,有些欣慰的笑道,“这些日子真是苦了爱卿了。”

袁崇焕站起身,感慨万千的摇了摇头,“谢谢陛下挂念,臣不苦,为陛下效忠,为了大明千秋大业,臣便是再苦,也是值得的。”

“哎,若是朝堂上下全是爱卿这样的,那该多好啊”朱由检叹息道,随后伸出右手,从王承恩那里接过一件披风。抖抖柔软的披风,轻轻搭在了袁崇焕肩头。

袁崇焕顿时受宠若惊,连忙道:“陛下,这使不得!”

“有何使不得的?天气渐寒,辽东亦是苦寒之地,这件披风就当是真赐给爱卿的赏赐!”朱由检摆手笑了笑,示意袁崇焕坐下来说话。

感受着披风带来的温暖,旁边一盏香茗,袅袅雾气。不知何时,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不只是感动还是因为别的。

崇祯坐在椅子里,就像聊家常那般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袁崇焕正襟危坐,认真的听着。二人就像一对关系极好的君臣,任谁也看不出有半点的隔阂。

“爱卿啊,你的意思朕心中明白,可你也知道,辽东两万多兵马,可不是小数目,朝堂上压力很大的。今日朝议,竟然一个支持朕的都没有”说到这里,朱由检重重的拍了拍下椅子扶手,眉宇间充满怒色,“这些人若是有爱卿半点的忠心,也不会这样做。”

“大军入城阻力重重,不过若是爱卿能打一场漂亮仗,朕再着人开城门,想来那些人也说不出什么。而且,朕得到一个消息,如今宣府方面的云府铁骑已经抵达辽东科尔沁部,估计没多久,鞑子就该乱了,爱卿,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袁崇焕猛地大惊,瞪着眼睛道:“这?是真的?这怎么可能?云府千里迢迢,怎么可能越过瀚海草原和喀喇沁部?其中是否有诈?”

崇祯不着痕迹的皱了下眉头,心中不由得怒急。不过面上依旧没有任何变化,笑道:“爱卿放心,这个消息绝对可靠,云府铁骑已经拿下了庆州城,相信,现在城外的鞑子也该得到消息了。”

“这.....这个铁墨端的是胆大包天,不思进京,保卫陛下安危,竟然去打辽东......”

听袁崇焕这般说,崇祯心中大为不悦。让各路大军进京勤王,这导旨意是他崇祯发出去的,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让鞑子滚回辽东,并不是真的想让各路兵马汇聚京师。

崇祯其实想法很简单,你只要能把鞑子弄回辽东,怎么着都行。五年平辽亦是如此,你只要这能把辽东平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期间有什么僭越之事,崇祯也会装作没看见。

之前,崇祯就是这样支持袁崇焕的,这袁崇焕倒好,自己享受了好处,却不容许别人也有这种特权。铁墨不领着兵马进京勤王,看上去确实不怎么样,可人家打到辽东去了,其困难不比来京城勤王容易。真要说起来,你袁崇焕杀毛文龙,可比任何事都过分。

有时候就是这样,若是心里开始讨厌一个人,那这个人似乎处处都是槽点。崇祯看袁崇焕就是这样,越看越闹心,越想越生气。

半个时辰后,袁崇焕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文华殿,顺着绳索下了城。

袁崇焕没想到的是,当他再次见到崇祯时,已经是另一番光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