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壮丽河山 > 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总第二十七章)、收取晋阳

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总第二十七章)、收取晋阳1

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总第二十七章)、收取晋阳1

探马和天狼队来报,晋阳城一直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没有任何动静,看来城内的守军对张燕取胜有绝对的信心,在等着张燕胜利归来。

靖勇军休息、整合完毕,黑山军的俘虏们感觉到靖勇军的待遇很不错,吃得饱,每月还有兵饷,都心甘情愿的跟着马宇,所以很快就把战斗的胜利果实消化了。其实在三国时代,跟着旧主的士兵,一旦战败,为了保命多半都会投靠新主。

初平二年(191年)五月底。

看到新旧部队也磨合的差不多了,马宇下令大军往晋阳城而来。将四城门团团围住,安营扎寨后,马宇率前后左右中各部司马往晋阳城西门而来。

见靖勇军围城,又有人马靠近城门,城墙上一阵慌乱,来来往往,号令此起彼伏,守城将士迅速到位,看来早有准备。不时有士兵探头探脑向下查看,士兵们刀枪齐举,持弓待射,各种守城器械也到达预定位置,可见戒备相当森严。随之匆匆过来一群人,当先一人正是杨凤,后面跟着陶升等人簇拥着杨凤,站在西门城楼上,对着城下的马宇等人指指点点。

只见马宇军中驰出一小将,对着城头上的杨凤等人大声道:“张燕将军已阵亡,城内若打开城门,靖勇军保证所有人的平安,所有人去留随意,决不食言。”

杨凤恨道:“马宇率兵围困晋阳,看来张燕将军阵亡属实。”随即厉声道:“众将听令:现在必须严守军令,众人一心,方能守住晋阳城,凡违抗我军令者,斩。”

陶升等人齐道:“遵将军令。”

这是马宇穿越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城市,城墙既高又厚,高约四五丈,为后世的十四米左右,城门雄伟,城楼巍峨,四周有角楼,围城护城河又宽又深,出入全靠高悬的吊桥,这在冷兵器时代,护城河以及城墙就如同天堑一般。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兵攻城,攻城之法不得已。兵法上虽然说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但是时间拖不起啊,而且靖勇军的兵力也不是太充足,分散到四个城门也就是二千多人,若是要让靖勇军搭梯子,硬着头皮玩命爬城墙,那也太Low了吧。

古代攻城,无非就是爬城墙(含云梯、钩梯),挖地道(含隧道、穴攻和挖墙),堆土山(含高轩车),撞城门,这些方法马宇觉得都不是好办法。用偷袭、水攻、长期围困拼粮食多少等方法,要看情况才能实施,就是可以马宇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若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引敌出城的办法倒是不错,但是看杨凤小心谨慎的劲儿,打死他也不会出城,他肯定是想死守拖时间,或者等待救兵,或者耗尽靖勇军的粮草。

马宇率众司马围着晋阳城转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城墙的和防守情况,回到营帐后商议。有的司马说四面一起攻城,同时用大木撞击城门,让城上防不胜防;有的说攻三留一,给城内留一条路,杨凤就不会拼死顽抗了。有的说夜晚偷偷的爬上城墙,夺取城门,一拥而入。这些办法不是说不行,马宇总觉得不是最佳方案。

商议到最后,马宇让亲兵取来笔墨纸张,上写十个大字:开门纳降者封侯赏千金,令人重复写了上百张,用箭弩四面射入城内。围城的同时必须给晋阳城一定的压力,以催动内部分化。马宇下令各部整理器械设备,准备运土填护城河,制作云梯和撞击大门的大木,准备明日开始填护城河,攻城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尽量减少伤亡。

次日辰时刚过,靖勇军先在四个城门开始擂鼓攻城,成排的大盾小心翼翼的推至护城河边,在大盾的掩护下,士兵们冒着如雨的箭矢,扛着装满泥土的袋子往护城河里扔,一天下来只有数十人受了轻伤,护城河填的也不多。

但多日下来,进度还是明显的。杨凤在城墙上看着靖勇军不紧不慢的填平了近半护城河,知道已具备攻城条件,与陶升等人商议道:“再有几日,马宇可能要攻城,虽然我们做好了守城准备,但还是要想法从上党郡或雁门郡求得援兵,争取早日破敌。”陶升道:“可是马宇已将四面围住了,派人求援恐怕不易冲出去。”

偏将张定风道:“某不才,愿杀出重围去求援。”

陶升赞道:“张将军勇猛多智,此去并能成功。”

杨凤也知道张定风武艺高强,骑术精良,对他一向是青眼相加,但还是担心的道:“你如何出城?”

张定风道:“待夜深马宇疲劳困乏入睡之时,我只率十余轻骑饱餐一顿,从南门壕沟填平处杀出,昼夜不停,直奔上党。”

杨凤道:“夜深之时确实不错,但勿走南门。我观西门似有机可乘,你可从西门杀出,待冲出之后再转去上党,这样较为妥当,如此一来马宇也不知你究竟去往何处。我再与你修书一封,尽达求援之意,到上党你须当面交与左髭丈八,让他速发兵来救晋阳。一旦晋阳城失守,唇亡齿寒,上党郡也难以保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左髭丈八必然发兵来救晋阳。”

“某决不负将军之托,必请左髭丈八将军发兵以解晋阳之危。”张定风道。

“好!张将军此去,只要请到左髭丈八就是大功一件。”杨凤道:“你们来时可从城东的马宇大营的后面杀人,我等立即打开城门冲入马宇大营,前后夹击,必擒马宇。”

“好计,好计。”众人道:“如此一来大事可定。”

旁一亲兵热血沸腾,出列道:“禀将军,在下愿随张将军去上党求援。”

“好个壮士,精神可嘉,我任命你为勇武校尉,随同张将军一同去上党。”杨凤见其身材魁梧,知是武艺不低,正可随同张定风去,随即将自己的佩刀赠送给他,以壮行色。

勇武校尉接过佩刀,执礼道:“在下决不负杨将军所望,此去定要尽全力和张将军一起搬来救兵。”

见此人相貌堂堂,身体强壮,有了这样的助手同行,行事更有把握。张定风也很高兴,上前与之亲切相见。

商议后,离去时张定风见四周无人,对杨凤悄声道:“杨将军,须要防范陶升那厮,我闻他私藏了数张马宇射入城内的信函,似有不轨之心。”

“不会,不会,陶将军是多年弟兄,决不会做出如此之事。你尽管放心去,若是请得左髭丈八来,自然无人存有二心,若有二心,无论是谁,我决不手软”

“某去也。”张定风揖礼转身匆匆离去。

晋阳,地处晋中盆地北端,西侧有蒙山,龙山,天龙山等峻岭,东有汾河南有晋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之争的战略要地。晋阳之名来源已久,据《世本》记载,相传夏时大禹曾初都晋阳,晋阳城始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焚毁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灭北汉。最早见于《左传》鲁定公十三年“秋,赵鞅入晋阳以叛”。历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而享誉大江南北。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太原东西两山之间的广阔地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由城池遗址、古墓葬遗址、宗教祭祀遗址等组成。城池遗址东西宽4750米,南北长375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

陶升,生卒年月不详。原为内黄小吏。黑山军将领。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绍兵变,黑山军占据邺城,陶升独自率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让他人进入,随后用车将袁绍家人送到袁绍所在的斥丘,袁绍任命为建义中郎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