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陛下何故造反 > 第227章 除去祸根

陛下何故造反 第227章 除去祸根

作者:竹杖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5:24

第227章 除去祸根

易秋娴的态度,既是对于项阳的附和,同时也是给他泼了点凉水。

项阳仔细读过易秋娴的奏章,心中也有了些许反思。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秋娴其实会当面跟他说,通过奏章说起,就说明这些事情非常正式,而且有一定的严重性。

过去,项阳大力发展工坊,是严重偏向于军事用途,剩余的则是对商业的补足,希望生产更多容易交易的商品,方便他们扩展商路。

但是,易秋娴的提醒让项阳认识到,在这个时代,农业依然是立国之本,是最需要重视的产业。

易秋娴对项阳知之甚深,知道他对于各种工具的技术都有了解,而且现在大凉王朝治下的工坊与钢铁产量,只要挪出一部分用来多生产些农具,就足以让百姓更有效率地种地。

过去,大凉王朝在农业上的着手,更多的是政策方面,依靠着风调雨顺,得到丰收,满足大军作战需求。

但是在古代,“风不调雨不顺”的年份其实才是常态。

特别是关中之地还处于西北,不论是旱灾还是寒流,都可能让百姓们的努力变成一场空,那时大凉王朝就要面临非常严重的粮食危机了。

依靠商队从外地买粮,那绝对是不现实的。

项阳思考之后,决定将此事提到更靠前处理的朝政之中。

不仅仅各地工坊会偏重于农具生产,项阳甚至大笔一挥,将大量的炸药拨予水利工程方面。

过去,想要挖掘水渠,只能依靠着大量的劳力来做,但是现在有了炸药,那就方便许多了,甚至很多地形上不适合开沟挖渠的地段,现在也能通畅地挖开,引水灌田。

虽然以现在的农业技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抵抗天灾,特别是可怕的蝗灾,但是这些工程与农具,无疑大大加强了关中的农业生产能力,哪怕是遇到一般的灾害,他们也能保证田地收成。

而易秋娴提出的开新学堂,本就是项阳畅导的政策。

招人才反而就有点儿意思了。

过去,项阳的招人才其实是偏向于从寒门之中提拔人才。

她希望项阳可以寒门与豪门并重,这不但能为朝廷直接简拔人才,免去了中间培训的时间,而且也是借此举措来“收买”豪门之心。

大凉王朝的措施是瞒不过人的,特别是关中豪门,非常清楚,按陛下的各项政策,他们的地位绝对保不住。

莫说爵位与官位了,就连他们掌控的土地也会被那些乡巴佬瓜分。

若是加强从豪门之中吸取人才,则能消除他们心中的不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也能得到巩固。

天下的豪门是除不净的,而且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豪门。

关中豪门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西部关中的豪门。

他们已经无力组织武装力量与大凉朝廷作对,但是他们若是下了狠心,照样可以暗中破坏关中的稳定局面,非常不利于短期内稳定关中,恢复生产的策略。

项阳对于此策,决定接纳一半。

那就是从小门阀之中吸取人才,对于那些势力较弱的小门小户,保障他们的田地利益,从其中吸收人才进入朝廷都可以。

但是,对于那些大门阀大家族,朝廷依然会进行限制。

不仅不会从中吸收人才,而且会继续团结底层百姓,发动百姓,对他们的田地进行分割,“还地于民”。

甚至可以把其中一部分利益让于小家族手中,稍稍壮大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团结一般的百姓与“小地主”,对付“大地主”。

易秋娴着眼于关中的稳定,让他们能腾出手脚全力争霸天下,而项阳着眼于长远,先踢开这些绊脚石,完全解放百姓的生产能力,发挥土地的生产效率。

通过连日与朝臣们的商议和妥协,最终,项阳再次稍稍让步。

对于那些名声非常好,以诗书传家,而且对朝廷政令愿意配合的家族,朝廷可以网开一面,将之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中,不会对其“动刀”。

项阳也不由得感叹,有时候“人情”这种东西,真的是让人难以拒绝啊。

自家的朝臣们,多少都与那些世家有着某种关系。

在大凉王朝生死存亡之秋,当然一切政策雷厉风行,敢挡在他们路上的全部是敌人,杀之!

但是现在随着环境好转,大家的心也好像变软了。

那些朝臣可是风里雨里追随着大凉王朝从未有过二心的,处理项阳交托的政策也是兢兢业业。

现在人家苦苦求情,怎么好说个不字?

反正随着各地学堂的开展,那些世家也甭想形成知识垄断,对于大凉王朝而言,威胁几乎不存在反而只有益处。

以快刀斩乱麻的姿态定调朝政方向之后,项阳给主力大军放了个长假。

……

易秋娴嘟着嘴,走入宫殿之中,无奈地看着仰躺在床上轻松悠闲的项阳。

“陛下!”

“哎呀,现在军中将领都放假了,有什么事情押后再说。”

项阳懒洋洋地摆了摆手,他知道假如真有紧急军情的话,前方探子早就快马先报至他这里,不需要等易秋娴来说了。

所以,现在易秋娴说的事情,不会有什么急事大事。

易秋娴加大了声量:“月影从凉州回来了!你见是不见!”

“呃,月影回来了?”

项阳仰头算了算日子,好像也差不多该回来了,这小妮子应该没骗人。

易秋娴与项阳相处日久,也越来越没大没小了,仗着自己宠她,真是什么玩笑都敢开。

易秋娴的小嘴嘟得更厉害了:“呵,一听到月影妹妹回来,来精神了吧?”

项阳尴尬地道:“什么啊,我这不是关心凉州局势嘛,月影在凉州,身负商路重责,对于我们大凉的经济关系重大,别闹了,快让月影进来吧。”

“不用了!我已经把她带进来了,月影妹妹,快点儿进来吧,陛下想你已经想得迫不及待了。”

项阳无奈地看着易秋娴亲妮地走出门去把孙月影拉了进来。

她们两姐妹倒是亲得很,但是跟自己说话就有点儿阴阳怪调了呀。

我招谁惹谁了?

不过,还别说,她们两人并排走在一起,那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啊。

“咳,月影,一路辛苦了,路上还算安全吧?”

项阳回了回神儿,开口问道。

孙月影笑道:“劳烦陛下挂念,月影一切安好,陛下交托的任务也已完成。”

瞅瞅人家,君前奏对多么合章法,不像易秋娴一样。

项阳无奈地斜了易秋娴一眼,笑着点头道:“现在凉州那边的形势如何了,各方商队都还安分吧?”

“是,赵泉将军真乃天下英杰,他虽然手上兵力较少,但却不会固守于城池之中,积极地带领大军四处出击,所有马匪见着大凉军,都望风而逃,逃得慢了就会被赵将军直接清剿。”

“玄甲军来去如风,在后方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不惧与任何一支骑兵正面硬碰硬,就连异族骑兵都不太敢来招惹,所以各方商队的安全现在更加有保障了。”

项阳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初他把赵泉留在西凉,就是看重了他对于骑兵的指挥能力。现在看来,果然没有用错人啊。

孙月影续道:“赵泉将军不仅仅是维护商路,而且借助于凉州的战马积极扩充军力,他时常说道,玄甲骑兵对于我大凉军中原争霸极为重要,不能久待于凉州。”

“虽然以陛下之能,还是可以再训练现一支顶级骑兵,但毕竟不如玄甲军用来顺手,只要凉州之军适当扩充,就能把他们调回来了。”

易秋娴笑道:“难为赵将军有这份心思。”

项阳也很满意。

现在赵泉不但能领军独当一面,而且思考问题也很周到嘛。

“在商队方面,也请陛下放心,各方商队见到武威郡局势已经大定,而且也见识过赵泉将军的厉害,都表示只要维持我大凉开放商路的政策,保障他们的利益,绝对会配伍我们在武威、天水、金城三郡的统治,不会主动找麻烦的。”

项阳皱了皱眉头,笑道:“呵呵,他们这说法有点儿意思,这是软中带硬呀。”

孙月影欠身道:“我与赵泉将军分析,也是这以觉得,不过目前我大凉的重心并不在凉州,只要他们现在不捣乱,那就先由得他们去,”

“我大凉王朝在中原争霸中越能得到先机,实力越是扩充,自然能给西凉更多的支持,甚至陛下能抽出空来再次御驾亲征,到时候谁还敢有什么小心思,再铲除不迟!”

“说得不错,不过我们也要早做准备,对于各路势力的亲疏需要心中有数啊。”

孙月影特意提醒道:“其他势力,就算有些许野心也不足为虑,真正让我注意的,则是我们的‘盟友’难法!”

……

此刻,在长安城门处,一支西域商队已经通过城防检查,正在缓缓进城。

为首的素密震撼地打量着高大的城墙。

他已经不止一次带领商队前来关中,但每次都会被长安城所震撼,在西域从来就没有这么伟大的城池,而且,现在的长安城可是已经落入了大凉王朝的手中,那么大凉的势力将更加难以遏制,对他们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