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陛下何故造反 > 第323章 加紧

陛下何故造反 第323章 加紧

作者:竹杖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5:24

第323章 加紧

项阳在柴桑的行动,不但对于徐凌风来说是个极大的震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江北战局。

虽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项阳在宋齐军这次反扑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徐凌风的“后院”在这种敏感时刻突然起火,而且几乎烧了半个院子!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

易秋娴与霍飞勇等人更是直接得到了信心加持。

虽说陛下与他们还隔着整个大江,而且短期内没有回江陵的意思,不过听到陛下在柴桑的活跃,让他们产生了依然是陛下在指挥这场大战,还是在陛下麾下作战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们一直无往不胜,这次也不会例外!

徐凌风紧急回到建邺。

他虽然帐下大将无数,但是这种牵制到一郡得失的大事,必须要他亲自处理。

宋齐军与他多年争锋,乃是老对头了,互相间的仇恨感也远胜过大凉军。

所以,徐凌风明知道争霸天下的重头戏在江北,明知道宋齐还需要些时间重整旗鼓恢复实力,但却绝不敢低估他们反击的心!

袁义从徐凌风的动向里,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的心中,何尝不知道徐凌风一直对徐州军的主导地位虎视眈眈,能让他如此失措,说明柴桑之事比传出来的信息要复杂很多啊。

江夏之战,他已经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进攻,必须要加紧了。

不仅是这边,只靠江夏给大凉军整体的压力不足,北边也必须要动手才行!

……

宛城东北方向的商道之上。

因为宛城周边地形较为平坦,本身也处于四通八达之地,所以商路发达,人员往来密集,而且没有什么艰险的关隘作为防守支点。

大凉军的防守重心集中在江夏一线,手上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兵力集中在宛城,所以易秋娴没有再向宛城增兵,还是利用刚刚进军荆州之时,项阳留守在这里的一万多精兵,最多再加上霍飞勇领军南下之时,留下了数千兵力。

此时,宛城的总防守兵力也不到两万人。

他们不可能在这么广的平地上布置防线,设立大营,只能主动回缩防线,优先保证宛城的防守力量。

只要宛城不失,哪怕这边遇到什么意外,也能保证大凉军将来有反击的支点,可以保证从关中至襄阳之间的联系,避免让荆州之地变成一块“飞地”。

但是,守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不对啊。

所谓的“联军”,进攻压力一直集中在南部江夏之地,而且霍飞勇将军作战给力,没有让敌人得手。

宛城守军甚至奇怪,南边这么紧张的局面,为何不把他们抽调一部分支援南部。

敌人近期也开始从其他方向上发起进攻,不过最靠北的,也只是对襄阳之地有些骚扰而已。据说易秋娴将军早有准备,在襄阳布下不少兵力,狠狠地给了敌军一个教训。

至于宛城……

本来敌人的数量就比较少,大凉军又主动把兵力回缩。将士们大都缩在城内,怎么可能遇到敌情?

所以,就好像是一派风平浪静的样子。

可是,敌人也学精了,不知道哪一路诸侯分出了少量的骑兵,开始不断地对宛城周围的商路进行袭击了。

这样做,其实对他们自身也有一定的损害,但现在大家已经不在乎了。

大凉军拿下荆州之后,对于中原诸侯的威胁性陡然增加。

过去,他们因为跟大凉朝廷势力离得远,诸侯彼此之间互相征伐,都想着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明知道某些商队的来历可能会有问题,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

他们当初都是以反大凉的名义起兵,但打到现在,只要能增强自己的实力,让他们在其他诸侯之间脱颖而出,就能借用大凉商队的力量。

然而,当大凉的威胁逼近到面前之时,他们再短视,也不可能因为一点小利,放过眼前的大敌。

因此,冀州与青州甚至是徐州小沛等地的商队依然会在宛城周边往来,但是兖州与豫州之间的诸侯,却完全断绝了他们的商队往来。

区别在于,有些诸侯还想着持中立态度,最多只是拒绝他们的商队进入,却没有主动进攻。

而现在已经结盟敌对大凉军的势力,直接派出了骑兵开始发起突袭。

宛城守将孙林接到消息之后,立即把手下诸将集中起来,商讨应对方略。

“孙将军,现在接到的敌情,不过是些许敌人突袭,我等身负朝廷重责,当以大局为重,先忍一忍吧,只要守好了宛城,等南方分出胜负,陛下回军之后,敌人也绝不敢继续嚣张了。”

两位老成持重的将领觉得还是以稳为主。

“那怎么可以呢!此时我们绝对不能默不作声,更不应该满足于死守宛城!”

于南乃是随着陛下突围之后,军中新崛起的将领。他一直随着霍飞勇与陛下在关中等地作战,屡立战功,算是军中崛起速度极快的新贵将领。

“将军,宛城的战况算是较为平稳,而且作为新收复的地域,荆州的价值对我大凉来说,其实还在拖后腿,唯一那点儿价值,全在于宛城身上了。”

孙林一听这话,心中微动。

他虽然出身于军中,不过乃是大凉世家出身。

虽说自陛下重建朝廷以来,对于世家出身的重臣都进行暗中打压,大力提拔寒门士子,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是必须要承认,世家出身的文臣武将受教育情况都更好,看待战局的时候也更有大局观。

若以朝廷交付给他们的任务来说,回缩兵力,就在宛城等着局势变化更好。除非有敌人想要越过宛城直接袭击武关等西部地区,否则他们都不需要出城。

但是,大凉复兴,关中等地不但连年大战,现在还要供应主战场各种物资,兵员,使得他们的压力非常大。

荆州本为富庶之地,特别是荆州北部,除了人口总数比中原大州有所不如,其他的方面并不落后。

若是完全依靠着关中供养,才能打赢本次大战,说不定会耗空关中今年的生产能力,甚至对明年造成影响,这绝非陛下与朝廷诸公所乐见。

想到这里,孙林已经明白他该怎么做了。

“既然现在宛城周边的敌人并不多,那我们自然不能只满足于固守本城,应该将一部分商路纳入保护范围。”

“但是将军,如此一来,必将使我军兵力分散,而且我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数量极少,难以在远距离来回策应,万一被敌人各个击破……”

于南略带不满地道:“二位怎么总是涨他人志气,以我军步军的实力,纵然面对数量优势的敌人,好歹也能原地防守等到援军赶到。”

“再者说了,请问在宛城周围,哪里有什么优势数量的敌人?”

孙林却摆了摆手:“于南,莫要大意,谨慎并非坏事,而且我们镇守宛城,关系重大,绝不可掉以轻心,万一宛城有失,你我皆百死莫赎!”

“而且,我军多为步军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广阔的平原之地作战,虽然不畏惧敌军,但是彼此间的接应是个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被动地在这么广阔的地方寻找敌人,那样效率太低,而且敌军可以轻松退回兖州豫州之地,我们要想个办法,将敌军诱出来!”

于南跟几位激进的将领不由得眼前一亮。

“将军,您的意思是……”

孙林沉声道:“其实我们不需要想得太复杂,敌军既然以我们的商队作为主要袭击目标,而且只派小股骑兵前来,那我们就以商队为饵引诱敌人主动来袭!”

几位将领商议了一下,附和道:“以商队为饵,显得自然,而且我们所冒的风险并不算太大,不过越是简单的计策,越要在细节做好才能不让敌人怀疑啊。”

孙林显然已经把他的计策想过很多遍,微笑道:“确是如此,此计的难点有二,其一自然是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的商队有问题,其二嘛,就是要让敌人肯定咬上我们的饵!”

……

宛城东方的商路之上,出现了一支规模非常大的队伍,而且其组成也非常奇怪。

队伍之中,不但有数量极多的马车与货物,周围甚至还有数量多达两千人的军队护卫!

结合这里的位置,傻子也能看得出来,这支商队必定是大凉王朝的。

只怕是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商队被劫,使得大凉王朝无法再顾及伪装的效果,只能把多支商队集中起来,然后再派出正规军进行护送。

假如还有不开眼的小股骑兵敢来偷袭,这支护卫足以御敌,而且给敌军制造不小的杀伤。

当然,他们如此做,也等于明着告诉中原的诸侯们,这支商队就是大凉王朝的官派商队,使得很多诸侯跟他们暗中交易的时候会产生更多顾忌。

再怎么说对方也是义军出身,这种事做起来名声上不大好听啊。

但那也是以后的麻烦了,目前的大凉军,显然是要先想办法把商队护送过危险路段再说,连商队都无法往来,那还谈个屁的后续交易?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布置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