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59章 伟大的蜂后(求打赏月票全订!)

第559章 伟大的蜂后(求打赏月票全订!)

第559章 伟大的蜂后(求打赏月票全订!)

沟渠里的春雪开始融化了,融化后的积水清澈无比,映照着咸阳天空上的蓝天白云。

飞鸟略过天空,天空上却无一点痕迹。

苍穹一片青蓝色,澄澈干净,像是一面大镜子,在俯瞰着芸芸众生。

咸阳城门口的车辆越来越多,后来的车辙印痕压盖前面的车辙印痕。

历史的车轮也是如此。

但是也只有车轮一辆覆盖了一辆,人的力量越发强大,知道的越多,掌握的越多,把路碾压地越平坦,人才能有能力自己掌握发展的方向,迈向新的道路。

没有谁在做决定之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也没有什么人在看到崭新的一截道路时,看到道路那头的终点是什么。

总之,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已经是一件喜事了。

秦国骊山旁,一个旷古绝今的工程正式开工了。

一批又一批的楚卒,他们开始走入大坑,走入人生之中最苦闷漫长的阶段。

从那天开始,骊山附近就总是响着接连不断地轰鸣声。

旷野里,时不时传出石块互相碰撞,又或者开凿炸裂巨石的响声。

哐哐哐——哐哐哐——

那是降卒和刑徒一起砍伐周边树木的响声。群鸟在骊山上空徘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它们刚准备做窝生崽,事已经办了,但是窝没了。

儒生们追着扶苏,不住地吐槽这件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在这样的日子就开始动工,实在是于礼不合啊。”

“太子当劝谏大王啊。”

“礼?你们还是老样子。”扶苏望着这名儒生,“要么你自己去向君父上谏;要么我押着你去向君父上谏。”

从此不再有儒生敢在扶苏面前再提上谏的事情。

扶苏的耳朵终于得到了清净。

萧何和一些真正的大儒,帮他挖掘出了越来越多的史料,竹书纪年的整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现在他们挖掘出了新的史籍,又在埋头苦干。

扶苏看着萧何、曹参这些人每天泡在太学里研读史书,每日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扶苏深感欣慰。

就像是看着自己从外地采撷回来的种子,正努力在自己家的田地里扎根,向上生长。

“告诉太学的庖厨,给萧舍人他们加肉。”

而诸公子的表现,更是让他满意。

他们纷纷研究百家的经典,不出意外,日后总有几个人能够成为当世著名的学者。

至于诸子后人,宗师传人,扶苏计划让他们以后就依附着这些王室公子。

只是,事情只要发展,必然有两面。

总得找些什么来制约这些未来王室学阀,不能到时候再形成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局面。

……

骊山河谷里,时而又传来车声隆隆,那是士兵们在押着降卒开始运送物资;

乒乒乓乓,那是降卒们人手一把锹,正齐齐向着地下一锹一锹铲着泥石。一锹的声音没有多大,几万人一起挖,场面十分壮观。

刑徒们齐齐发出吆喝声,一个個黝黑的脊背正弯曲着。

李斯坐着马车,在大坑上方观望着这些人。

他十分庆幸地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若非我当初看到那生活在仓库里的两只仓鼠,恐怕如今我们父子,就是要在这里挖石头的人了。”

李由也很感慨,“是啊,父亲,想起来人生真是无常。好像昨天我们还在小小的下蔡正和父亲一起放犬走猎,如今父亲却已经位极人臣,受万人拥戴。”

“人活着,果然还是选择大于努力啊。你们看这墓坑里的人,哪个不比我们更加努力呢。但是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李斯发出的感慨,引得周围的秦国将士不住地望过来。

守将忍不住道,“廷尉所言,句句振聋发聩啊。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

李斯微微笑笑。

站在一侧的章邯也心里默念着,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

是啊,当初一念之差,选择了来到大王身边做禁卫。

本想走个捷路,可是到头来却与战功彻底无缘。

现在想想,和自己出生差不多的人,比如赵佗、任嚣,他们可都成了非常有名的将军。

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正压在章邯的胸膛上。

……

……

……

从去年开始,一块块巨石就开始从郡县各地运来,各种珍稀的矿藏、宝石,美轮美奂的铜器,珍贵的宝物不断地从各地搜罗,献上。

秦王政就像是一只蜂后,深得这个国家所有人的爱戴,他们得到了宝物,第一时间就是想着拿回家去,献给他们敬爱的秦王政。

秦兵们在外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不断地往给咸阳老巢的嬴政献宝。就像是蚂蚁对待他们敬爱的蚁后一般。

蚁后被越喂越胖,越喂越胖。

渐渐地,嬴政的身材逐渐发福,已经开始走样了。

嬴政的身材越发魁梧高大,当然,他的面相也越发威严。额头处的隆角越发凸起,隆鼻也越发丰满。

与此同时,他的**也开始越发膨胀。

眼下,他正坐在上座,对着群臣发号施令。

“从咸阳抵达各郡县城池,道路崎岖难行,若是有变,恐怕难以及时救援。寡人很早就想要修建驰道,以便大军随时抵达。”

“楚国的战事已经全部结束了,该是时候让他们着手去修建这些道路了。”

“民众,让他们的生活过于安逸,他们就会去想着**的事情。就是要让他们每个人都尝一尝皮肉之苦,剥掉他们那旺盛的精力。”

嬴政是个非常讲究实际结果的人。他只从结果看事情。

在他看来,天下之所以太过混乱,**、偷窃、叛乱、战争,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吃得太饱了,但是没有人去约束他们导致的。

既然他们喜欢刺激的生活,那就干脆让他们贯彻到底吧!

就这样,秦国开启了一项又一项庞大的工程。

只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个开始。

毕竟陵墓的规划图纸还在完善,一切都处于准备状态;驰道的修建,也只是正式提出来。

然而天下万民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磨难从战争结束那一刻才开始。

人生是如此的魔幻。只有在痛苦中才能清醒,在安逸之中只会丧失思考的能力,以及做出错误的选择。

都说秦王为政很是严苛,可到底是因为损害了那些恶民不该的**而招致谩骂,还是说打消了某些人在地方只手遮天的可能,所以被世人大加责罚。

这就得去问那些当事人了。

反正从眼下的事实结果来看,在嬴政的高压之下,没有贵族再骑在庶民头上了。

而曾经法度不严明的国家,那些坏事做了百倍的人一直在六国旧贵族的庇护下横行无忌,苟且于世。自从秦吏到场,也都开始一个个收押的收押,处死的处死。

正义已然得到伸张!

在这种情况下,真的不见得当时的人都很怨恨秦国。

只是,甚至于秦国人他们也都天真的以为,战争结束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所有人都在静待着美好幸福生活的到来。只要有这个巨大的希望在,秦国人自认为还能撑得住。

也许秦王给予秦人的,本身就不是那些丰厚的资产。而是给他们只要活下去,未来会更好的愿景。

但是,有那么一件事,却横亘在了大家眼前,似乎在阻止天下人追求幸福。

嗯,没错,就是曾经七国之中最富裕的齐国。

偌大的天下版图上,齐国骄傲地矗立着,坚挺到了最后啊!

“楚国的战事已经结束。寡人决定发兵攻打齐国。由王贲、蒙恬为将。汝等以为如何啊?”

王绾站出来道,“大王,齐国本来就国力消耗殆尽。不足与秦一战。眼下大王应该将精力都放在楚国啊,大王应当加强对赵楚的控制。至于灭亡齐国,根本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王绾只觉得嬴政有些太心急了。

“人生在世,当如龙马,自强不息。哪能因为一时取得了胜利就停止呢。要接连不断地保持战争的状态,连续不断地获胜,这样才对得起这年华岁月啊。右相总是每次赢得战役后,总希望寡人能够停一停,是因为年老了,所以担心力不足吗?”

王绾听罢,气得手都在抖。

他早就知道上座之人不是个好东西了。说出这样的话,他也不意外。

他还不想抛弃秦王,所以只是面露勉强。

“大王,微臣只是希望大王明白,欲速则不达。大王攻城略地,越是追求快速,就一定有所失去。眼下那些楚国庶民,急需要大王派人前去安抚看守。”

“如果此时抽调兵力,那楚地必然空虚。这就是给楚国遗贵可乘之机。”

嬴政开始不高兴了。

罗里吧嗦的,为什么每个人都和王后一个样子。

“好啦好啦。寡人不爱听这些道理。寡人今日心情好,不与你计较。”

王绾听得,十分诧异。你这坏小子还反过来原谅我了……

每个人都听着王绾说着忠言逆耳的道理,但是每个人却都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早就已经看到他们的大王如今正在像昔日尉缭说的那样,一旦得志,以天下人为俘虏。

侍奉嬴政久了,你就知道没有人能够改变他。

李斯站出来道,“微臣以为,大王应该尽快攻打齐国。”

“所谓趁热打铁。楚国灭亡,应该尽快攻打齐国,这样才能尽快使得天下安定。等到战事全部结束,到时候大王再慢慢对那些庶民施压,使得他们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嬴政大悦。

“善!”

冯去疾听得李斯这么说,只觉得反感。李斯每次都顺着嬴政的心意,渐渐地在嬴政心目中已经成了最得力的人了。好个貌似大忠的奸臣啊。

冯去疾皱着眉。

“少府,你怎么看?”嬴政双眼微微眯着。

自己身边的人每个都是盖世能臣,只是把他们都放在一个筐子里,难免互相不服气。

冯去疾忽然被嬴政问政,却毫无准备。

“大王——微臣以为,右相言之有理。”

众臣一片哗然。

大家都望着冯去疾,眼里多少带着佩服。

王绾也有些惊讶,冯去疾一向喜欢中立。须知两边都讨好,就是两边都不讨好,这种人最容易被人厌恶,抛弃。但是冯去疾他就是能在两边都站得稳脚。

那他靠什么呢?

就是关键时刻站在正理上。

嬴政也是拂袖而笑。

“伱们一个个,都很高明。”

随即军功世家诸多武将站出来反对,一人一句。最终,嬴政还是选择了攻打齐国。

嬴政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王绾在退朝之后气得拂袖而出。

他看到国尉缭,连忙拉着他问,“国尉乃大王亲封的国尉,却为什么在今日这样的大事上不帮助大王呢。当初秦国灭亡了赵国,是因为楚国一直蠢蠢欲动。秦国不得已才必须去攻打楚国。”

“但是现在,齐国对秦国没有什么威胁。大王何必赶着去攻打齐国呢。这就是把好不容易抓到的肥羊转头又放回山林里去。”

王绾气得跺脚,“固然吾不善军事,可是其中道理,就是三岁小儿也比我明白。”

“难道真的有人会去做下猴子上山的蠢事吗?看到苞谷就掰下苞谷,看到地瓜又扔下苞谷去挖地瓜;得到地瓜又看到桃子,又去摘桃子。”

宫里的侍卫一个个双目瞪大,不可置信地望着丞相王绾。

尉缭望着王绾,向后退了三步,对着他行了大礼。

“举朝望之,唯有丞相一人对大王忠耳。”

王绾听了,拂袖而去。

“和你说正事,扯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呢!”

很快地,消息就传到了嬴政耳中。

“尉缭这个乡巴佬!当初寡人不以他身份卑微,毫无寸功,只是因为蒙武力荐,寡人这才力排众议,不顾众人流言蜚语,待他如此恩重。”

“可是这些年,他都做了什么呢?整天摆着一张臭脸,不管谁去问他什么大事,他总是把人家打发回去。”

赵高听得愣了。

大王,你是不是听错了,变着法骂你的人是丞相王绾啊,大王您怎么去责骂国尉缭呢。

国尉缭谁也没得罪啊……

“想想这些年,他享受着和寡人一样的待遇。寡人一直以为,他能在寡人需要的时候献上计策,可是结果呢。他只是年复一年的消遣取乐。把王宫当他的家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从今日起,对国尉的待遇一切都恢复到上卿才有的待遇。”

信很惊讶。

“大王,国尉虽然这些年没有大的功劳。可是国尉得到朝野上下之人的认同,没有人不敬重国尉。现在大王去废弃当初许下的诺言,恐怕于大王威名有损。”

嬴政望着信,“但是国尉,举朝上下,唯独他不敬重寡人。这就是他的罪。”

他看了看信,一副忠臣义士的模样。想必到时候见到国尉,还要给自己百般掩饰。

“赵高,你去办这件事。”

赵高眼前一亮,他高高地撅起屁股,“唯。”

信不明白,他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大王让赵高去办这样的差事。

为什么,又回到了以前。

难道他什么长进都没有吗。

……

……

……

很快,赵高抵达了缭所在的王宫。

他见到尉缭,立刻将腰杆撑得笔直,双目流露出阴险的光。

“国尉,您这些时日在宫中住的可还习惯?”

缭看到这位不速之客乖张的行为,顿时明白了他的来意。

“大王当初请我,乃是认为我对他有用,却不问我为什么要来到大王身边。如今大王再度派遣你这样的小人过来,不会是为了给我加官进爵。”

“想必是大王认为我对大王没有了用处,不值得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又要把我撵出宫去。”

“士,不可受此屈辱。”

“请你回去告诉大王,将我废弃吧!”

缭甩着袖子,随后把大门给关上了。

对于小人,缭一点情面都没有给赵高留。

赵高果然跑去嬴政面前,他添油加醋,“大王,尉缭听说了您的命令,请求说,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大王把他给废弃了。”

“竟有此事?”嬴政狐疑。

他盯着赵高。

赵高胆怯地低下了头。

信也站出来道,“大王,臣不相信国尉会做出这样冒犯大王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其他原因。”

嬴政望着信,又望望赵高。

对错他都清楚,但是知道做事不能只以这个为依据。赵高撒谎又怎么样,污蔑缭又怎么样,起码他的心是向着寡人的,而不是缭和信一样。

每天站在正理上,是寡人给他们衣食俸禄,而不是正理啊!

“如果寡人不惩治国尉,不是显得寡人的威严可以随意被人冒犯吗?”

“摘了他的冠!让他出宫去!派人盯着他,他走到哪里,都要有官兵看护。”

信大惊,“大王,不可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