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93章 汉高祖舌战群儒

第593章 汉高祖舌战群儒

第593章 汉高祖舌战群儒

诸子百家门生闻言,一个个互相议论,忍不住连连点头称赞。

从张苍的传达的诏令可以让众人看到,扶苏的心意非常坚决,这次诸子百家,就是给天下庶民开的。

以这样的心意,何愁无法打动昔日本来就都是为庶民请命而发源诞生的诸子百家呢。

张苍的话,也确实是铁打的事实。这是过去贵族和士人做学问一个很大的弊端。

先上车的人和后上车的人,他们永远也都无法理解体会彼此。

那既然如此,每天鲜衣怒马的人,谈何能够研究设计出一个保障那些衣食不足的人的制度呢。

这本身就是個谬论。

“所以这一次质询,太子下令,安排一些原本就是庶民出身的秦国底层官吏来作为质问者,诸子百家作为回答者。”

“诸子百家,要让秦国官府同意留下,又或者留下之后,日后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在今日的集会辩论上。那么今日的集会,不仅要给当今天下人一个交代,也要给后世子孙后代一个交代。”

叔孙通收敛住自己的怒气,双手作揖。

这个人,就是今天的主角。

“方才起,我就有一个疑惑。庶民之所以为庶民,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具备能够让自己翻身的能力。而识文断字这种最基本的事情都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更不要说博古通今,晓谕大道这些事情。”

直到张苍和蒙毅一道望着叔孙通,“刘季——此人乃孔子八世孙孔鲋之徒,伱怎可出言侮辱他。”

太子曾经多次让他改造儒学,虽然学问理论未成,但是他已经琢磨出来了一套礼法、音律,这些对于未来的秦国绝对是大有裨益。

“实话告诉你们,今天这个集会,就是让你们这些人来说服我们四个,你们要是不满意,太子就会找来宫女宦侍问你们问题。不是我小看诸位,实在是诸位太小看庶民了。我看就是太子身边的婢女来质辩,你们到时候更加答不出来。”

他双手环胸,用十分不雅的姿势坐着,无声地蔑视儒家。

这个时候,他还没意识到扶苏的安排将给师门带去怎样的灾难。

但是,惹到叔孙通,刘季算是踢到棉花了。

张苍看到大家都在小声地议论,就说,“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大会正式开始。”

刘季看着众人都有意帮助叔孙通,身边三个人也都是不帮着他,这一度限制了刘季的发挥。

刘季气笑了,“你们看,这儒家的大耳朵蠢笨否?长一对大耳朵,听不懂人言,也就算了。关键脑子也不好用。我骂你就骂你,还要找理由吗?”

“今日的质辩,看似比日前的形式流于简单,但是绝对不可以儿戏。今日诸位的言行举止,日后都将成为天下人议论的对象。请诸位慎重。”

在历史上,很多儒生在天下一统后,都是接受了秦国的招安,去往咸阳城安家。

诸子百家一个个纷纷低头,他们本来以为是什么世外高人,结果是太子身边的家仆一类臣子。

“诸位认为这样的决定公允合理吗?”

曹参拉着刘季,“要不你安分一点,小心失了太子颜面。你可是替太子前来。”

只是之后汉朝建立,他们的屁股坐在印刻汉王朝纹样的席子上时,有个人把他们儒家上下弄得很不爽快。

“让一些根本我们听都没听过名号的人来质辩我们,岂不是很荒唐吗?”

儒家并非不懂得变故,恰恰相反,他们是最懂得择时而动的一群人。

诸子百家的领袖,也纷纷站出来说话。

道家、阴阳家、杂家、兵家、纵横家一个个都觉得今天这轮质辩水很深。

“等一等——我有问题。”叔孙通站了起来。

叔孙通顿时气得满面羞红。

儒门弟子窃窃私语,名家、墨家擅长辩论,自信能够拿下这一轮。

有了儒家带头唱戏,其他诸子百家自然纷纷跟着响应。

在他出面后,孔鲋、荀卿后人、纷纷站出来附和。

“请问阁下何人?为什么要出言羞辱我。”

“太子固然发心为民,矢志不渝。可是庶民不通晓道理,更加不明白百家之学的经义。所以我一开始就感到这样的安排有不合理之处。”

张苍信心满满地望着自己的同门师兄弟。

“要为天下庶民所认可,自然当有庶民参与。太子认为,过去诸子百家集会,从未有一字不识的庶民参与。但是一字不识的庶民,即便登上此台,恐怕也说不出所以然。”

“既是为天下生民、为后世子孙而开设集合,我等势必倾力配合,全力襄助秦国。”儒家孟氏派的宗师,年近七旬。

张苍望着儒家的门生师徒,心中十分宽慰,他们儒家,现在可算是天下第一大宗了。

“说罢。”蒙毅直直望着叔孙通。

历史上的汉高祖,如今扶苏的卫尉官刘季。

叔孙通正说呢,一个头戴竹皮编制的发冠盛年大叔忍不住痛斥起来,“差不多行了。咬文嚼字。比我们秦国两位大夫还能说。”

叔孙通一直因为自己儒士的身份而得到世人的尊敬和礼让,万万没想到,一个满口粗言的男子竟然用一句话羞辱了他三次。

“所以今次,太子开了先河,请了来自秦国的一士一武;又请了来自六国的吏与庶。由这四个并非高官、名士、大学者出身身份的人来质辩。”

“可是太子说,此次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既然如此,这就是承认孟子之说,将民众的生机看作是最宝贵的。”

刘季却笑,“你不懂。太子派我来,就是来收拾这帮儒家的人。”

“但是太子及二位大夫,都是朝中大臣,辅佐太子,也算是将集会安排的周全了。没有直接让庶民上场,但是这样的安排,只能说是折冲樽俎。”

曹参拉着刘季,“那你等会再发挥你的才干,现在还没到你说话呢。”

刘季这次安静下来。

曹参像个老妈子一样,又给刘季把手摆放下来。企图用自己的行为让儒家的人消消气。

叔孙通慢慢坐下来。

在看到刘季和灌夫后,本来就觉得今日怕是要有怪事发生,等到刘季开口,这下更是确信,今天太子怕是要拿儒家开刀。

秦墨家第一轮被众人以票否决,使得秦国自身也受到侮辱。

那么儒家,必然是被打击的对象。

因为秦国要给墨家找回平衡。

否则秦国这场诸子百家集会,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叔孙通是坐下来,可是孔鲋却受不了这样的奇耻大辱。

他站出来,不仅重复了叔孙通的问题,更是质问张苍和蒙毅。

“若以此四人籍籍无名之辈,来质问我诸子百家,试问天下人如何心服?日后诸子百家后人门生,又当何说?日后秦廷官员又如何看待此事?”

这时候,张苍和蒙毅两个人低语一番,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二人本想搪塞,可是孔鲋抓着不放。

张苍甚至暗示孔鲋,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失去面见扶苏的机会,只要表现好,日后为官不是难事。

现在全天下的士人,他们最缺的不就是表现的平台,缺乏表现的对象吗?

孔鲋并没有轻易落座。

直到刘季一把甩开一直拉着他的曹参,他大吼一声。

“太子让我们几个来,就是为了给全天下人的交代。倘若你们连我们几个籍籍无名之辈都说服不了,又能说服谁呢!?”

“难道你们觉得,连我们这些读书少的人都不能说服,就能去说服我们秦国的太子或者身在咸阳的大王吗?”

“又或者是连我们这些读书少的人都尚且不能被说服的道理,打算留到后世,让子孙后代笑话我们吗?”

孔鲋顿时被刘季这番话说的哑口无言,甚至脸色微微发红。

正在叔孙通羞耻愤怒不已,打算拔剑杀了刘季这个恶贼的时候。“师傅,他们欺人太甚。”

孔鲋却拦下了叔孙通,“非也。”

当着众人的面,孔鲋对着刘季作揖,“先生说的是极对。如若我们今日说服不了四位,反而是我们无能。太子的做法,正是为了考验我们诸子百家。”

原本紧张兮兮,打算让儒家展翅抗住一切骤风暴雨的诸子百家闻言,纷纷紧张起来。

孔鲋的意思是,太子和秦国这么安排,不是去羞辱他们,是为了真正考验他们的实力。

刘季听到,刚刚‘跑’了两步的他自然开始‘大喘气’。

“这才对啊。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连我们都不能说服,你们所信奉的法则和道理,又怎么可能让庶民执行呢。”

孔鲋因为刘季的这些话,感觉对方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张苍心里积攒了许多不满,这个刘季抢了他的风头不说,还整了这么多幺蛾子,他大骂儒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和太子的老师,都是儒家赫赫有名的人物啊。

张苍继续了主持,在冗长的说明后,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这四位分别是卫尉刘季、卫率池武、执戟郎冯敬、中庶子曹参。”

“四人将一起质辩,轮流对诸子百家发问。”

“第一轮,正是儒家。”

刚刚才缓和的气氛,一度又开始剑拔弩张起来。

孔鲋带着叔孙通,孟氏弟子,荀卿后人,十个人一同上前。

他们坐在团席上。

而冯敬四个人则坐在长案前。

四个问十个,看起来还是儒家占优势。

冯敬极聪明的人,他感觉这个刘季有点东西,太子安排他上场,不可能因为脑子昏了。

也许,他所说的那些话,真的是太子的真实想法。

所以冯敬没有做第一个问话的人。

灌夫,他是一个名门将臣之后,这些天韩非之说背的滚瓜烂熟,可是一看到将屋子坐满四分之一的儒家门生,灌夫顿时感到脑后一阵空白。

“怎么办,我感觉我大脑里的有什么东西正在流出去。”灌夫十分紧张地问冯敬。

吓得冯敬满头大汗,但是仔细看灌夫后,只是告诉他,“你只是脑后流汗了!”

曹参坐着,他不想破坏刚刚才齐心协力制造出来的和谐气氛。

只是这么一个犹豫,就被刘季抢了先。

“既然大家都不说,那就我来问。”

刘季说着,又将双手筒在袖子里,反正是不会坐得端正。

“儒家最著名的,不就是克己复礼吗?”

“克己,你们说是修身养性。也就是吃饱了撑的。”刘季毫不客气就对儒家开始攻击。

儒家众弟子,方才就恨不得削了刘季脑袋,现在刘季这么说,自然是火上浇油。

只是儒家弟子也都没有上当,这个时候,谁怒了,就是在告诉刘季,他们的‘修己’根本没有一点功夫。

儒家弟子闻言,一个个始终正襟危坐,个个坚如磐石,没有一点怒意。

反倒是刘季在这种场面下,冒失、无礼、滑稽的行为给诸子百家都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当儒家的人在和刘季这样的人交手时,其他人却在迅速地分析刘季这个人的想法和性格,试图找到突破点,说服他,让自己的门派通关。

刘季见这些人对自己如此抵抗,一个个坐得端正,用蔑视的眼神看着他,这让他更为恼火,早晚有一天,我会成为秦国的三公九卿,看你们儒家到时候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随后,刘季又拍了一下案。

“克己在我看来没什么意思,天下哪门哪派不会修这门功夫呢。我们沛县的屠夫也懂得克制自己。”

“现在,我要问你们的是,儒家讲究的复礼,到底在当世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直击儒家的灵魂!

刘季轻叩着案面,像是在模仿某个人。冯敬在一边静静地打量着这个沛县来的凡夫俗子。

这个刘季总是让人感到意外,看不出来,他竟然还有这样的志向。

但是,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头呢。

叔孙通第一个出言。

“晚生叔孙通,字子贱。”

“刘卫尉所问,百年前,孔子曾经说明过礼为何。”

“当时景公问政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当时天下的君王,都不知道如何使得自己的国家有秩序,唯有孔子给出了答案。”

刘季听到之后,用了在扶苏身边学到的一句话,“思之令人发笑。”

儒家弟子闻言,一个个险些都按捺不住。

这时候,孔鲋想要亲自站出来问话,却被叔孙通阻拦。

“师傅,对待这样的泼皮无赖,交给弟子就可以了。我不愿意让师傅受到他的侮辱。”

邵平正带着属官在记录,听到叔孙通说了这句话,他忍不住抬头看这个小子。

刘季不是什么君子,可是这个叔孙通,却不是什么好人呐。

随后,叔孙通和刘季又开始一轮对辩。

叔孙通早就发现了刘季的本性,这个人,他想说真话,说实话。

等到这些都被他说出来了,儒家也就被他给毁了。

不是所有人都把自己的门派当学术信仰,很多人都是拿门派来作为自己的平台,试图通过这个平台去牟取利益。叔孙通就是一个完美典型!

秦国铲除了子张氏之儒这一个门派,可是他们似乎做错了一件事。难道说孟氏之儒、孔子后人的弟子,就一定都是正人君子吗?

叔孙通不打算在辩论上取胜了,他要让刘季丢人,让这场秦国太子安排好的天真会议被他刘季撕个粉碎,让自己一战成名,面见秦国的太子,然后一步步,去面见秦王。

叔孙通为自己谋划着。

两人唇枪舌剑不说,刘季每次都是骂脏话,在场的人都开始受不了了,纷纷对刘季投去鄙夷的目光,随后对礼貌有加的叔孙通投去同情、赞扬的目光。

事实上,他手底下那些虎贲卫也受不了他这个臭毛病。

不过没关系,这一次集会就是扶苏要来治掉他这些臭毛病的。

不管叔孙通怎么引经据典,他都无法占据辩论上风。

一开始大家都对他十分欣赏,但是渐渐地,开始有人对刘季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比如,叔孙通的师傅——孔鲋。

只因为刘季掌握了质问儒家决胜密码。

刘季问,“你说的礼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吗?”

孔鲋说了长达千言的论述,可是没有一句话正面回答。

刘季就开始打哈欠。

在一个漫不经心的哈欠过后,就是刘季暴跳如雷地质问叔孙通!

“所以说,礼到底能不能让庶民百姓都吃饱肚子,问你能还是不能!?”

叔孙通一时间哑口无言,脸色泛红。

“那我要开始问我的第二个问题了。你说的礼,那么好。那这个礼,它能把祭品分公平吗?”

叔孙通支吾一阵,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见他也就这点水平,甚至不如他的师傅大度,刘季就说,“第三个问题,礼能让庶民感激君王吗?”

“我看你也答不出来。我干脆大发慈悲,让你们这些儒家弟子好好商量商量。等你们商量出结果来,再回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