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03章 帝国的诞生

第603章 帝国的诞生

第603章 帝国的诞生

“一个人在社会上,他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男人同时是丈夫、父亲、儿子。作为丈夫,他对妻子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作为父亲,他对儿女应该做出表率,身体力行教育他们;作为儿子,对待父母应该竭尽全力赡养他们。”

“这样的爱,难道算不得兼爱。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爱。这种爱不是份量上的不一样,而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如果将兼爱狭义的定义为对每个人都是一样,这种爱岂不是让天下大乱吗?”

相里车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子。一个群体从外部看起来,其实每個人都一样。”

“可是要从内部看,个体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您说的这些道理知道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真正能够执行的人只有少数,而有些人,他并没有执行这些的条件。”

扶苏:“我需要一种思想,适应未来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对全新的一代施加文教。”

“所以太子是最后看上了我墨家啊。”相里车在分析可行性。

“墨家的基础是最好的。我已经考虑很久了。现在只要你答应,愿意帮助我,这件事就可以推行了。”

相里车不住地摇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用儒家的伦理替代兼爱……太子该不会打算,用百家的学说补充我墨家吧。”

“我没记得的话,墨家最核心的教义是实践吧。只要有用,实用,管用,我们就用。不需要在乎那些学说都是从什么门派来的。”

相里车望着扶苏,身后不知不觉出了一身热汗。

他望着雅舍的四下,红漆木地板上闪映着点点烛光,火苗随风飘摆。

“这件事,大王意下如何啊?”

扶苏:“我想君父不会拒绝。你侍奉君父的时间比我都要长久,你认为君父会拒绝这个选择吗?”

“把早就融入秦国的东西拆解出来,然后用其他学派的学说加以补充,最后再用老祖宗墨子的名义。这样的设计,几乎说是天衣无缝。”

相里车由衷地赞美扶苏的思想体系构造。

“太子想要打造的大一统思想,其实是为了同时让我秦国这一战胜国和六国战败国的子民都能接受,这就意味着,这个新的思想,它一定要做到普遍适应每个人的心中所想。”

“而天下数量最广大的群体正是庶民,所以太子希望从保证最根本庶民群体的利益来维护秦国的利益。”

“但是这么做,会得罪既得利益者秦法家。”

扶苏立刻反驳。“不,这个思想的确立,只会保护秦法家的利益。赏罚分明,那正是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不是吗。”

“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心感到世道不公。为什么不公,是因为做的多的人拿的少,做的少的人反而拿得多。”

“一旦提出墨家作为治国之学,法律作为治国之方,墨家和法家互相配合,诸子百家加以补充。那时候,天下人云集响应,六国贵族不攻自破。便是天下大同。”

相里车怔怔地望着扶苏。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件事,事关重大,你回去好好想,到时候再答复我。不过,我相信你终究会答应帮我的。因为你的心里始终记得你是墨家的传人。”

相里车默默告退。

回自己住处的路上,正是天上飘飘洒洒落着薄薄的雪花,

扶苏的话每一句都是那样动人心弦,让人心潮澎湃。

只是,相里车担忧的是,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思想落在实处。

墨家不是梦想家,专门出来说相声招揽客人的。

这是一个治国的方略思想啊,一旦确立,将影响深远。

他不能那么草率。

固然太子的说辞让他看到太子谋划此事已经很久了,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甚至太子主持这件大事他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这件事,绝对不能那么草率。

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总得召集三公九卿……——

扶苏这边找墨家、儒家,都在谈话沟通,积极筹备。

而嬴政这边,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这个月是正月。

下旬的时候,功臣武将都赶回来了。

李信也能回来上朝,大殿还是那个大殿,只是李信在听了扶苏的教诲之后,已经决心韬光养晦。

此时此刻,李信低头坐在席位上,面对众人的恭维都是严谨客气的推辞。

杨端和惊讶地看着李信,“这小子,怎么去了一趟燕国回来,整个人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任嚣也看出李信的反常,他不再双目如电,身上泛着一股子柔和的光。就像是……太子那样。

“他是不是,有了心上人啊?”

“李信,他怎么可能呢。他少年说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战场,他喜欢的事情是杀敌立功。而女人则会阻碍这一切。”

李信听着自己穿开裆裤时放出的豪言壮语在大殿里被人当笑话传播,有些烦躁。

他这次回来,已经是秦国的不二功臣了,声威赫赫。

很多人都认为他未来能够得到一块很大的封地。

但是李信却不敢回应他们的话。

那日太子教了他太多。

他要做万山之中最为谦卑的那一座山。只有这样,未来才有机会等到太子封他为诸侯王。

因为就和太子说的一样,他一回到咸阳,就听到人人都在讨论分封诸侯的事情。可是当他进一步打听后这才确定真实情况。

其实大王根本没有主动提出过要分封,郡县和封国并立那是丞相和上卿们共同的决意,只是上报给大王。

然后人人都说今日就是论功行赏的日子。

李信这才相信,太子说的话是真的。

之后他就开始闭门不出,丝毫不参与与分封有关的议论。

嗯……李信安静下来后,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一帮武将在席座上不住地围着他玩笑。

大殿在嬴政尚未抵达前,局面可谓十分混乱。

对比武臣们个个声如牛吼,他们笑声连连、无所顾忌的举止,气势昂阔的姿态,文臣们今天则格外安静。

他们严谨规矩地跪坐在一边,个个都低着头,像是出嫁前不敢娇羞的新人,满是胆怯。

因为他们数量稀少,加起来只有十个。重量级的人物则以李斯、王绾、隗状为首。

但是他们这地位,已经等于封侯拜爵。未来也是可以被分封的对象。

只有几位秦吏了,他们家里和战功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能悲催的留在这老地方,继续做臣子。不比其他人可以出去翻身做主人。

人数过百的大朝会,在秦国的历史上几乎也是头一遭了。

场面十分嘈杂,人声鼎沸。

维持礼仪的宗正,他也懒得管了,他早就加入了等待裂土封侯的行列,正和他们闲聊。

“未来我们这些人,都将要各自占据一方国土,恐怕相见要很困难了啊。”

“是啊,今日这朝会,也许就是我们彼此最后一次朝会了。”

众人流露出悲伤,有的甚至假惺惺流出几滴眼泪来。

“姚上卿,我可是舍不得你啊。”

王贲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些人平日里伱争我夺的厉害,怎么今天个个哭得这么凄厉,仿佛生离死别一般。

他冷酷地站在一边,对于分封的事情。他其实毫无想法。

天下一统结束,群臣云集参与的第一场大朝会之中,赵佗也在。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他虽然坐在很后的位置,但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也意味着他未来大有可为。

赵佗知道,自己没有被分封的资格。但是大王因为有着蒙将军的举荐,所以给了他上朝议政的资格。

想到蒙将军,赵佗内心很是纠结。

如果蒙将军也被分封了,去了其他的国家,那我该怎么办呢。——

大政殿后,一个高大的身影静静立。

长长的太阿剑,其剑身之长格外引人注目。

赵高低声询问,“大王,时辰已经过了。大王还不入殿吗?”

嬴政低头看了赵高一眼。

此时,嬴政的脸色极其难看。

其实,他早就到了大政殿。在这里观察,聆听这些臣子的言行举止有一段时间了。

看着他们失去了平日里的恭敬,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欢声笑语,无所顾忌。

嬴政持剑的手攥得更紧了。

在这样重要的日子,他选择站在殿后先看看诸臣们的举止。

因为,嬴政他怯了。

现在他的身后,只有王后一个人的支持。

做王都多少年了,君王和臣子之间谈感情就好像去抓在空中飘舞的蒲公英。只有利益才是维护彼此关系的根本良药。

嬴政何尝不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以后就是天下贵族,秦国文武功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失去了群狼拥护的王,还算什么王呢!

只不过是寡君而已啊!

嬴政对此非常恐惧。

但是,当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王后寝宫赶来大政殿,看到了殿内的一幕幕,听到了臣子的喧嚣。

嬴政不再犹豫了。

因为嬴政看到他们大笑不止的时候,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来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被他们的子孙后代分割身体,抢夺土地。

嬴政的脸冷得像铁一样。——

“敲锺吧——”

众臣们沉浸在欢愉之中,没有一个人反应出来,今天嬴政来的晚了。

“大王到——”

群臣们听到谒者令的高呼,一个个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的老朋友,各自摆放好方才被自己拖到另一边的席位,神色勉强地坐下来。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

因为嬴政在落座之后,就从一数到了五百九十六。

而锺声响起,比嬴政落座还要更久。

等到大殿内的氛围恢复到一如往常,静的连滴水跌落的声音都能听到时。

嬴政落座后,诸臣齐齐见礼。

“愿大王千秋万年!”

这是嬴政自出生之日起听到的群臣声音最为洪亮的一句贺词了。

这声音甚至飘到了远处桂宫啊,年轻的公子们今天都不上学,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

他们在院子里玩闹,当远处飘来朝拜之词时,年长的公子们心事重重,而年幼的公子们则围成一个圈,手拉手在院子里大呼。

“大王千秋万年!”

“大王千秋万年!”

秦国立下盖世功业,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这场功臣云集的朝会,自然不会和寻常朝会一样。

嬴政在召开朝会之前,命令丞相绾准备一份说辞。

当朝拜过后,嬴政并没有发声,保持一贯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王绾趋步上前,拿出嬴政亲自看过的帛书宣读。

“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我秦国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我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这样或许就可以停止战争了。”

“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来订立盟约,所以我秦国归还了他们抵押在这里的质子。但是不久他们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我们,所以我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获了赵国的国王。”

“可赵公子嘉竟然自立为代王,所以就派兵去灭了赵国。”

“魏王起初已约定归服于秦,不久却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我秦官兵前去讨伐,将魏、赵、韩击败。”

“楚王本献出青阳以西的地盘,可是不久就背弃誓约,袭击我南郡,所以派兵去讨伐,俘获了楚国的国王,终于平定了楚地。”

“燕王昏乱糊涂,他的太子丹在我秦国王宫里先侮辱我的儿子,随后意图谋害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年仅八岁不堪忍受受此奇耻大辱,用剑杀死了太子丹,本来是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作为。”

“但是燕王却教唆天下人叱骂我教子无方,指责我的儿子是桀纣一样的人物。”

“燕王在做君王的时候,胡乱下达政策,致使国民困顿,我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灭掉了燕国。”

“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继绝了与秦国的使臣来往,想要作乱,秦国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

“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依托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

众臣闻言,一个个心里暗暗称奇。

大王今天可真是谦虚啊。

但是怎么办,一向这么高傲、自命不凡的大王假意谦虚起来,他们却好喜欢。

众臣心里暗暗咂嘴。

王绾读罢,忽然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

当丞相王绾读罢,就把帛书献上递给了嬴政。

随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按照之前商议好的礼节,一起站出来立在群臣面前对嬴政说:

“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长达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可是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疆土。”

“现在大王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

“我们此前已经十分恭敬地请教博士,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

“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请王称为‘泰皇’。”

“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这些说罢,几人又将联名奏书献上,由谒者令传给嬴政。

事实上,到此为止,所有的环节和内容都是嬴政事先就知道的。

仪式很完美,群臣恭敬,和方才嘈杂喧闹好似市场的氛围简直是天差地别。

嬴政这才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

三位大臣互相望了望,就是这种时候,大王还是要强调他自己的想法。

临了还要来这么一出。

这就很难为制命。

【制命:官职】

在今天这样的朝会上,全部都是经过事先紧密排布和商量过的。

秦国称天下,比起汉朝初定天下,那情况迥然不同。曾经作为周天子设立的邦国,所有的仪式文化都是和周朝文化趋同的。

嬴政却突然在这种时候临时更改之前和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御史冯劫之前商议好的内容。

作为小小的制命,他只有颁布、制作诰命的权力。

哪有权力商量或者决定呢。

大臣们的身躯都开始微微颤动。

王绾想了想,这么多年都忍了,今天也就算了。他觉得泰皇都配不上他,要立为皇帝,那就这样吧。

就这样,王绾率先对着求助的制命点了头。

冯劫和李斯,他们也无法。

制命在冒了一身冷汗之后,非常大声地喊出来,“可以。”

随后嬴政立刻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众臣都称赞说,“皇帝陛下承天之命,奉祖先之业,功成而不忘祖先之德。称帝而不忘追封先王,孝义可感天下。”

听着这些辞藻华丽的赞美,李信觉得自己身上都要起鸡皮疙瘩。

本来挺正常一个事,被人一夸总觉得是大王在作秀一样。

而嬴政早就习惯了。

诸臣安静下来后。

嬴政道:“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

“照这种做法,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

“从今以后,废除谥法。”

“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