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64章 风里雨里,南越将士

第664章 风里雨里,南越将士

第664章 风里雨里,南越将士

瓯雒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加起来都没有超过五十万。

在秦攻打两广地带之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五万人上下。

所以秦国的史书上,在记录这件历史大事的时候写着,“西瓯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

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两广自然好拿,可是攻打岭南,可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秦军的四路40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

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

集体的智慧总是超越古今,即便没有穿越者扶苏,他们也能够打下百越,只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比如让秦国灭亡!

秦军到了岭南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强大实力与超乎寻常的顽强抵抗精神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

以西瓯部落为主力的军队的顽强抵抗,瓯雒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凶悍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广西及越南。

在战争中,瓯雒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

这种顽抗之心,简直让秦军害怕,因为他们比楚军都要顽强,宁可死,也不要投降!瓯雒军甚至不惜隐匿深山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

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这才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

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部人,大部分都为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

瓯雒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大战第四年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

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今广西中部一带被一支西瓯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

士兵们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

这就是这四年里,南越将士的状况。

若非风里雨里,便是饥中饿中;不是刀光剑影之下,就是亡命逃脱之中。

士兵们整日战战兢兢,在忧伤和恐惧之中死去的都有不少人。

当时秦军阵亡人数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10余万人全部退到广西的东部边界一带,但是瓯雒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对于此时不需要忌惮任何人的秦始皇来说,在他看来,哪怕用这五十万秦国将士的命去换广大的长江以南区域,那也是值得的。

所以,嬴政根本没打算就此停下!他派了他的儿子过来监军,给将士们打气。以图谋实现他的诸多政治目标。

消解扶苏在咸阳城的影响力,利用扶苏的影响力啃下南越这块骨头到时候来个一石二鸟,一来保住了他的继承人,让他晚点继位,同时给扶苏军功;

二来嬴政可以在咸阳城高枕无忧做皇帝,而百越战争一旦被扶苏打赢,那么功劳将是嬴政的。

这会极大的提升嬴政的威严!

嬴政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他跨不过去的坎,没有他灭不了的国!

极其聪明睿智的嬴政在赵高、李斯等人的臣子作为下,很早就养成了把臣子的功劳归在自己头上的好毛病。

所以嬴政是宁可牺牲全体将士,也要吃掉百越。

其实,嬴政始终都是那个嬴政,他过去没有多么伟大,后来也没有昏庸。

只是他的坚持、始终如一,在一個变迁的时代里给民众酿造了无数的苦难。

他没有打算改变自己,但是却改变了时代。改变了时代之后,自己却不能适应新的时代!

这就是人的局限性。即便是祖龙,只要作为一个人,困在**躯壳之中,就注定有所局限!人永远只能观测到事情的某几个位面,永远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屠唯临终之时,他的将士们曾经反复问过他一个问题。

“花费这么多的代价,杀这么多人,就为了满足他一个人的愿望。他想要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我们只是他打造丰碑的工具罢了。这场战役,根本发动的毫无理由。”

“就是为了占领别人的地盘而占领别人的地盘。”

之前就说过,老秦人中也是有很多有识之士,这些将军们通晓易理周书,他们打仗不会只为了军功而打,还是很讲道理人伦的。

这次秦国要攻打百越,其实秦国的将军们首先有一部分人就不看好。

原因有很多。

其一,扶苏之前就说过,要改革军功爵制。然后改了一半,人不见了。这肯定不是扶苏不想干事,是有人不想让他继续把这个事情干下去。因为牵扯到的利益阶层太多了。

而当时反战的臣子们,大多都畏惧嬴政的威势,气焰很弱小,在朝堂上几乎发不出声音来。

其二,将官们找不到攻打百越的理由。

这也就是这一次扶苏南下百越,前往两广地带的时候,与之同行的尉缭和他讲的道理。这些将军们,也是在讨论这个事情。

因为这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正月末,扶苏和尉缭、尉缭之徒王敖,冯敬、吕氏兄弟几人已经一同踏上了前往百越的道路。“古曰:师出有名。这打仗,首先要名正。”

“师卦,贞,丈人吉,无咎。”

战争,会带来死亡,这是不吉利的。所以老祖宗在总结易经的道理时,对于师卦做出的论断是无咎。

在老祖宗们看来,即便是战争胜利,也不值得高兴。而且也不可以以此高兴,否则国家就要危险。

那么眼下的秦国,已经踩了这个不该犯的错误。

尉缭可是特意跟随扶苏前来的,他重新被拜为尉,一是满足嬴政想要调遣使用他的想法,二是为了给秦国继续培养继承人。

要成为一个圣君,扶苏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缭一边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他,一边还要以臣子的身份好好辅佐他。

尉缭,战国末年最强辅助。

这是师徒三个第一次外出实践,和之前在宫里闲聊完全不同。

马车上,缭对扶苏说着打仗胜利的法宝。

“易经曰:师之道,必有正名。因师之与,天下万民必伤,如不以正,则民心不从,致凶之道。”

“打仗的法则,必须要名义上合乎正道。因为只要发兵,那民众的生命就会被夺取。如果不合乎正道,那就是招凶。”

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其实根源就在这个战字上!因为秦朝时期,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国内的联结长城、徭役、挖地宫这些事上。

其实对大秦帝国影响最大的就是两次连接起来的战争。

第一就是攻打南越,第二就是攻打北胡。

对于历史上占卜者对秦国做出的论断,“忘秦者胡”。

不管是指胡亥还是指胡人,似乎都是说得通的。可见此谶言之妙。

“所以打仗要想胜利,第一个法宝就是正名。”

缭的意思,也就是诸位将军的意思。

因为嬴政一个人想要满足青史留名的愿望,发动五十万大军去灭了人家的国,杀了人家,这样的战争,连秦国的将军们自己都感到不合理。

这已经完全地违背了秦国当初**一统天下,结束战乱纷争的开战目的。

所以打六国时,秦国的将军们没人反对,至少旗号还是对的。

但是打百越,根本说不过去。人家根本没有来招惹你,嬴政却因为自己很强大,所以就想要去灭掉其他的国家。

这是在给国家招凶。

扶苏就问缭,“所以国尉的意思是,这场战役,本就不该打。”

缭捋须,“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都不具备。就算是赢了,那也是大凶!。”

扶苏虽然人在马车上,心却在咸阳城。

谁懂啊,刚杀了赵高,被封了一大堆地盘和金子,随后被派来平定百越,这感觉就像是新婚之夜把裤子脱了,新娘子盖头也给揭了,愣生生被人拉出去打仗了。

扶苏坐在马车上,正月的南方,还是刮着冷风。

扶苏的内心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是他没办法,因为嬴政的力量还是太强大了,他没有办法迅速地夺取皇位,只能暂且以退为进。

只是没想到,在上战场的路上,扶苏就面临了和当初那五十万南下开拔的战士们一样的问题。

这场战争,它并不合乎道义。

注定结局大凶!

扶苏记得,历史上的秦国灭了百越,打了八年多,而五十万大军变成了十万大军,至于百越民众,更是死伤无数。

此时的扶苏还没有抵达战场,缭和历史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这使得扶苏之后频频回顾咸阳的方向。

因为嬴政这是在消耗大秦的气运。扶苏认为,嬴政给太自私了,完全没打算给他留下点什么东西。

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可以让子孙后代们享受万世之福泽,可是结果呢,秦二世而亡。

这都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嬴政死了,秦国就亡了。

只是胡亥当了嬴政的背锅侠罢了。

【加油啊,每人每天最新发布章节VIP章节一条评论,攒够十条,姐姐就保证明天六千字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