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714章 威信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14章 威信

作者:皎皎秦时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42:07

第714章 威信

隆冬时节,墙角树枝梅花,在冰天雪地里独自绽放。

这样鲜艳的红,在这寒冬里十分刺目。

比起那些在温室里开放的红花,生怕被人发现自己,独独梅花敢于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在众目睽睽之下绽放,可见其傲骨!

冯去疾在园子里石径小路上徘徊着,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雪花轻飘飘地落下来,打湿地面。

“丞相,您打算怎么做呢?”

周青臣披着一件狐皮大衣,血红发亮的皮毛,和那墙角的梅花颜色都是寂静满园里最醒目的颜色。

冯去疾遥望远处山关,山顶上沐浴着厚厚的雪,雪顶上,有一处恢弘的宫殿。只是在咸阳城里,那恢弘宫殿也不过是雪顶边上的几个小点点罢了。

“唉——真是教人为难啊。”

周青臣一听,眼珠儿骨碌一转,旋即狠狠地拧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这疼的险些吱哇叫唤起来,只见他眼泪涌出来。

随后用宽大的袖子抹着眼泪,“谁说不是呢,陛下多好的人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是圣人啊,老子是智者啊。陛下追随这二位啊。”

冯去疾一听这个,就来气了。

“孔子?”

冯去疾,可不仅仅是个爱面子的贵族。他可是法家的信奉者。

冯去疾捋捋须,他意识到了自己和扶苏矛盾的点在哪里。

太子信奉黄老之学,喜欢儒家之教说,他只是把法家当做一个工具罢了。

换句话说,自己不是他喜欢的那一类型。

“先丞相斯,功劳够高了吧,可是现在不也是在乡野之地养老吗?唉。陛下只看到了民,没有看到臣啊。”周青臣又蹦出来这么一句。

冯去疾冷眼瞄了他一眼。

就周青臣这点花花肠子,冯去疾还能看不出来。

不过,能让周青臣进来,冯去疾就已经打算给扶苏找不愉快了。

没办法啊,这秦二世的上位,史书上虽然写的冠冕堂皇——秦始皇行禅让之举。

可是他们这些臣子,两只眼睛那看得是清清楚楚。

如果对秦二世逼父退位这种事情,作为臣子不给予一定的惩戒,后代们如何齐家呢。

冯去疾固然私心重,但是也读了不少圣贤的书。

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拎得清的。

有趣的是,冯去疾反对扶苏喜欢儒家,却又要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扶苏。

“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陛下心高气傲,偶尔受点委屈,也是好事。至于这骂名……”

冯去疾望着周青臣。

周青臣愣了一会儿,“好说,好说,都是张苍惹的祸。”

冯去疾大眼瞪着周青臣那对小眼睛,“又是张苍?”

“主要把这事推给别人,臣子们也不一定都答应啊。”

冯去疾摆手,“就按你们的安排吧。”

等到周青臣走了,冯去疾一个人在梅花园子里转悠。

他心情颇不宁静。

“明明是以左为尊,右次之。陛下非要不按规矩来,我差哪了?我差哪了?”

冯去疾揪着梅花花瓣。

园子外面,冯劫的身影忽而闪过。

秦始皇留给臣子们的心理阴影,很大程度上对扶苏初继位有很大帮助。

这要是换个朝代,但凡继位的皇帝心意稍微好些,想要给民做主,当老天的儿子,那不出三个月就要殁了,问就是病的。

秦始皇建立了这么一套皇帝制度,皇帝的权威是空前的,皇帝本人至高无上。

扶苏刚刚继位,臣子们确实有所忌惮。

但是现在,双方都把彼此的脾气摸了一通,对以后的事情也都有了个大概的掌握。

咸阳城,春天的时候,皇帝和太子政治夺势之争,冬天的时候,二世和臣子夺势之争。

权力这东西,就是毒药,只要沾过一下,就想永远地握住。

冯劫在院子里瞎转悠,“父亲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天下大同能够实现,为什么要去阻断陛下呢?”

这时,一个纨绔青年走了出来,他手里晃着一串冻好的柿子,吃得满嘴都是。

听到冯劫在院子里感慨,冯敬下意识躲在廊柱后面。

“我是不是听到了不该听的。”

这冯家的子弟,基本都住在冯府里,只有冯毋择‘假装隐士’,住在郊外。

“你躲在后面做什么?”

冯敬走出来,“我以为我听到了不该听的。”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一点血性都没有,人家季布没上过战场,靠着嘴皮子都成都尉了。你还在这吃柿子。”冯劫望着冯敬,实在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冯敬无辜地睁着眼睛,要不是他们过去关系还不错,这肯定要暗地里记恨冯劫了。

“不会是,陛下要出什么事儿了吧?”

冯劫呆呆地望着冯敬,看来这小子,倒也没那么傻。

冯劫很快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眼神躲闪起来。

“胡说。马上就要过年祭了,能有什么大事?”

冯劫想要走人。

冯敬的柿子给化了,掉在了地上。

冯敬都不用思考到底还吃不吃了,“等会儿。陛下怎么了?”

冯劫慌张,真是想要拔腿就跑,“没事啊。有什么事?”

“绝对有事。还是大事。天下大同,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你听错了。”

冯劫拍拍冯敬的肩,“我告诉你,你要是敢跑出去乱说,我回头就告诉你父亲。”

冯敬杵在原地,对冯劫的警告回应了一声,“哦~”

冯劫慌慌张张的走了,冯敬一个人站在廊道望着他的背影。

“真有意思。这家人居然有事还瞒着我,瞒着我,叫你们瞒着我。”

本来在家休假的冯敬,一时间又有了差事。

——傍晚的时候,大雪这才停下。

章台宫前刚刚被打扫出一块空地来。

冯敬慌慌张张跑入宫殿,“快,通报一声,我要面见陛下。我有急事要告诉陛下。”

吕释之愣了一下。“是不是还要我不许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啊?”

“你怎么知道?”冯敬贴着吕释之的耳,“此事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吕释之顺着接过话,上指指天,下指指地。

冯敬愣了一下,“不会今天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吧?”

“被你猜中了。”

“但是你还是得给我通报一声,告诉陛下,一定要见我。因为我这件事非常重要,绝对比任何人的任何事都要重要。”吕释之一脸为难,“好巧不巧,今天来的人都是这么说的。不过,看你昔日是陛下执戟郎的份上,我还是给你通报一声。”

吕释之十分不情愿地走入大殿。

冯敬站在门外,他苦熬数年终于不做执戟郎了,结果转头刚换差事,就要请求扶苏的侍卫长给他通禀一声。

此情此景,是冯敬从未设想过的。

那一刻,他站在宫门口想了很多事。

人这玩意儿,站在这座山里,就想着去另一座山头看看;到了另一座山头,却发现其实原先那座山也挺好的。

不一会儿,吕释之又走了出来。

“陛下让你进去。”

“谢了。”

吕释之愣了一下,随后咧着嘴角笑道,“不客气。不过你最好长话短说,陛下心情不好。”

“为什么?”

“我怎么知道。”吕释之应。

冯敬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陛下有时候疯疯癫癫的,要是自己在陛下气头上说了这件事,他是不是会把我给……

“你快进去啊。陛下都让你进去了。”

冯敬的脚先于身体迈入了大殿,只是侧着身扭过头来,“我……我有些……”

“快进去。你这是殿前失仪。”

扶苏在座上看奏章,听到门口两人叽叽咕咕、叽叽咕咕聊得可起劲。

良久,冯敬立在了扶苏面前,他肩头披着几片鹅毛雪花。

扶苏甚至都没有抬头。

“陛下,微臣有要事密奏。”

“奏吧。”扶苏面色乌青。

冯敬吞吞吐吐好一会儿,还是说出了实情,“丞相已经和上卿姚贾、大夫周青臣传统了朝中大半臣子,说要在年祭之前的大朝会上,让陛下册封公子曜为太子。”

冯敬说完这话,吓得自己打了个颤。

结果上面的人纹丝不动,他甚至都没有动一下眼皮。

“陛下,您……是不是气糊涂了。”

扶苏放下奏章,“你是第七个来告诉朕这件事的人了。”

“啊?第七个!?竟然还有别人?”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告诉朕这件事,岂不是显得朕很无能。”

冯敬摸了摸后脑勺,“好像是这么回事。陛下您深得人心,若是有人知道了风声,一定会报给陛下的。”

冯敬本来还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仔细一想,皆在情理之中啊。

所谓威信,其实根本不是皇帝在臣民士兵面前一站,大家伙欢呼万岁、山呼万年的场面。

其实,威信是当一个领导者陷入危难之时,他的下属们选择坚定地追随他,当有人陷害他,知情者会立刻上报这件事。

如果一个君王在位时期没有爆发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受到了他的恩泽,心中感激他。不管他们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回过头来感激君上。

至于在皇帝面前山呼万岁这种事,其实你就是抱个婴儿在王座上,臣子们也会喊得很大声。但是婴儿有什么威信吗。

道所讲述的“形”与“神”,其精神就在这里。

“那陛下,您打算怎么做呢?”

“立呗。”扶苏语气很平淡。

“可是这样,不就显得您很被动。而且这件事,明显是针对您的。”冯敬以为扶苏没有把事情想通。

“你这个当侄子的,这不是在背叛你伯父吗?”

冯敬眼珠滚了几圈,“先君臣,后父子,再叔侄。”

“好。你下去吧。”

冯敬出了宫殿,天幕上闪着几颗星星。

他如释重负,长长松了口气。

“还好没事。”

廊柱边上,一双闪着光的眼睛正在望着他。

吕释之走了出来,“虽然我不知道今天宫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我觉得有你们这么多人给陛下告密,应该问题也不大。”

冯敬耸耸肩,“也不看看,这殿里坐着的人是谁。”

冯敬赶回家,一进自己的院门,就感觉院子里比平时安静许多。

推开自己的房门,看到自己的大伯和堂兄弟们都在里头。

冯敬先是脚尖抓紧,双手攥拳,随后脸上挤出一个笑容。

“见过伯父,诸位哥哥。”

“你这个叛徒。我白养你了。”冯敬前脚出门告密,后脚冯去疾就接到了消息。

冯劫拉着冯去疾,“父亲大人,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说了,这事还得怪我。”

冯去疾黑着脸,他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汗。

“废了,全废了。你们这代年轻人,注定是没前途了!”

冯敬能从冯家院子里走出去把这件事告诉皇帝,冯氏就已经输了。

不是家族里出了这么一个叛徒这么简单。

而是扶苏在家族的后辈心目中,是一个值得他们放弃自己私利去成全他的人。

这就是威信。

但是冯去疾还是对这一代的年轻人不看好。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就有坏人。

根据过去一千年的历史经验,好人往往死得快,奉献最多而且得不到好处,坏人不仅死得慢,而且恶贯满盈,无人管束。

为此想要做一个活得久的好人,你就得学会坏人的手段。

所谓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中国人没有菩萨和金刚的概念,但是这道理,早早就在中国人的骨血里融会贯通了。

像冯敬、冯劫这样的人,跟着扶苏走这条路,以后没什么好果子吃的。

冯去疾暗暗想着。

就这样,冯去疾和扶苏第一回交战,还没开火,他的枪口就被自家人给堵上了。

——第二天一早,王绾又来见扶苏。

大家的消息,总是那么灵通。

当然,不妨大胆的设想一下,其实是同一个人把消息卖给了各路人马。

“若是要成就大治,难道非要用这四个人不可吗?”

“皇帝陛下,有时候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啊。”

“事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招致了一些人的不满。即便如此,陛下还要这么做下去吗?”曾经意气风发的王绾,都在人性面前败下阵来,选择了和现实妥协。

扶苏的做法,既让王绾感动,又让王绾担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