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147章 我知道你们很急,但是你别急。

第147章 我知道你们很急,但是你别急。

传位立太子这种麻烦事,终于不再是扶苏一个人才有的烦恼了。

有了王贲在千里之外和扶苏同苦,倒也让扶苏内心深处感到有莫大的慰藉。

面对公主的提醒,王贲支支吾吾说了半天,给不出什么结果来。

“这立太子的大事,恐怕要奏明陛下啊。”

“陛下?”公主惊呼一声,随后她微笑着望着王贲,“难为大王还记得陛下,若是真的能够让陛下做主。我想大梁国内应该没有人不服才对。”

公主笑笑,随后领着宫婢扬长而去。

只是王贲则望着满案的酒席,惊魂未定,心悸不已。

他将岸上的酒器果盘一股儿往下一推,玉器被摔得支离破碎。

只是可惜,这咣当的一声,并没有把王贲拉回现实,而是让以父亲为精神支柱的王贲彻底地陷入了对于现实的绝望。

从他得到功名那一刻,从他得到秦始皇信任的那一刻,他的家就再也不是家了。

他的发妻很快就因为公主横亘在他们之间,患上了某种心病,离开了人间。

至于他的儿子,更是和他渐行渐远。

“这就是命吧。”王贲握着拳头,当他第一次看到堆得和山一样高的房子,连起片来几乎和东海一样的湖泊时,那个时候他其实就料到了今天。

宫婢们都吓了一跳,久久不敢上前。

从这以后,王贲的头上白发还是猛增,他迈入了迟暮之年。

曾经跟随皇帝和太子一起建功立业,在疆场上挥洒热血和汗水的纯粹时光,成为了王贲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而那也已经注定成为王贲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时刻,之后不管再怎么努力,也还是那个样子。

――

扶苏给诸侯王送了诸多美女妃子,这还得是陈平给的建议。

照陈平的话来说,“既然都已经推恩了,那为什么不把推恩的精神贯彻到底呢。”

对此,扶苏也是欣然接纳。

诸侯国内部因为这些中央朝廷特派美女一时间陷入了不小的混乱。

美女,往往最能牵动男人的**。

陈平认为,美人计是天下最有用的招数,十个男人有八个要落入陷阱,剩下的那两个一个是小孩不懂美女的好,一个是半截入土的老人无法感受美女的好。

尉缭就因为这件事,因此对陈平有了不好的感观。他感到陈平这个人,爱琢磨那些坏点子,好使用诡诈之计,固然心意正,可是影响不好。

但是扶苏非常看重陈平的才华,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宫里都闹出来了两人的绯闻,就是后宫里的妃子都开始对陈平感到妒忌,怀疑秦二世到底是不是有那方面的癖好。

扶苏和陈平之间的关系好到这个程度,缭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陈平什么,免得引起二人对自己的厌恶。

春天快要结束了,秦二世还是听取了冯去疾的建议,缓步推行改革,不要急着大刀阔斧,想着一口气把事情做成。

所以大秦帝国的内部咸阳城,格外平静。不再有什么人明着站起来和皇帝对着干,阻止改革什么的。

有一说一,冯去疾这个左丞相还是很管用的,在改革大政方针上做出的指导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非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上来发布太多的政令、政策,绝对会出现历史上那些情况,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到时候就是乱象频出。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做事,越是紧急的事情,一定要慢慢地做。

好的改革,往往在这之前有着充分的铺垫,让民众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让国库能够积蓄大的财富,保证充足的人手用以改革。

扶苏不是迟迟没有行动,而是他已经走在了改革的道路上。扶苏的无为,相对于秦始皇的过分管理压迫,其实就已经是改革了。

章台宫里,几个老臣一起又来规劝皇帝。

主要是因为半个月前,扶苏决心做个好皇帝,下发诏令说,他要效仿他的父亲年轻时候广开门庭,让臣子吏民指出他执政的得失,好让大秦帝国顺利转型,去建设一个民富的强国。

这个诏令下发以后,群臣都很高兴。

张苍欢喜地说,“陛下早该这么做了。”

“陛下终于有了明君的风范。”淳于越也感慨着。

“知道了自己有所不足,随后大方的承认自己有缺点,接着就让大家去督导,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正是圣人的作为啊。”

孔鲋公然对众多博士如此评价扶苏。

司马毋怿倒是听着这些话不想写,毕竟这些臣子们也有些太自负了,竟然这么评价皇帝。

一个个的口吻,仿佛站在了什么制高点上。

不过皇帝刚刚继位,修撰史书的太史令等高官要员,正需要这些华美的言辞,还有说这些话的人的身份来衬托扶苏的德行,为他在朝中建立威信。

司马毋怿还是照做了。

只是扶苏听到了这些消息后,却有些纳闷。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啊?”

陈平、邵平、粱面面相觑,随后望着打了蜡的地板。

“难道说,在他们眼中,朕是一个不完美的君王吗?朕以为过去没有朕这样脾气好的皇帝,以后也不会有了。”

“朕只是为了展现朕的胸怀,效仿太上皇的英明之举,让他们给朕提些建议。可是他们竟然这样评价朕,这不是暗地里说,朕有诸多不足的地方吗?”

皇帝发下如是感慨,但是也始终没有为难那三个人。

不过,司马毋怿却忍不住私下嘀咕一番。搞了半天,原来皇帝生是假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

“陛下果然是有胸怀的人啊。”

言归正传,却说冯去疾、王绾、尉缭等人来给皇帝上谏,这排面够大了。

所以固然心里诸多不爽,但是扶苏表面上仍旧表现得云淡风轻,他得彰显自己的胸怀。

二世姿容甚美,仪态不俗,非常优雅地躺坐在上座。

虽然他尽力压抑自己的不耐烦,还有对臣子们不服气,认为臣子们都是在以老欺小。

但是那眼角流露出来的厌倦感,却是真实不虚。

王绾苦口婆心地劝说,“天下的诸多工程,很多都是正在进行的过程之中。”

“工程虽然浩大,可是说到底都是利益民众后代的事情。”

“陛下想要废除役法,不再强行拉壮丁,乃至刑徒修葺工事。固然想法很好,可是这些工程停了,放那些平日里作奸犯科之徒回去,他们没有受到惩戒,只会藐视法律。”

“不仅如此,像灵渠、长城这样的大工程。修建的时候大家都怨声载道,不愿意去做添砖加瓦之人。”

“等到建成的时候,到时候又是另外一番话。”

冯去疾也跟着附和,“人嘛,都是如此。让他们出力的时候一个个退避三舍,怨声载道。等到享福的时候,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站出来。”

尉缭笑而不语。

王绾继续说,“陛下已经废除了征兵之制,在天下广募兵马,重整军队。我认为陛下在三年之内,能真正做好这一件事,已经够不错了。”

“废除役法,则有些太早了吧?一则干扰法度,二则影响其他政策施行。”

扶苏皱眉,“那照你们的意思是说,这个劳役,三年之内还是要继续施行。也就是天下的民众,只要调令一到,立刻跨越万里之遥,前去遥远的地方戍守。”

王绾不解,“陛下,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如今帝国的疆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广阔了。最多只需要跨越郡县去服劳役即可,陛下的顾虑已经可以少很多了。”

冯去疾眯着眼,“就先踏踏实实把这一件事办好,让百姓心安,给诸侯国、外夷一个交代。”

“如果陛下决议方方面面的改,那就不是改革,那是捣乱。”

“陛下宏愿固善,天下民众咸服。可是陛下可否考虑过一些事,治理国家,首先要做到维持稳定。如果连最基本的稳定都不能够做到好好维护,又谈什么民富,议论什么国无疆域呢?”

扶苏抚额,最终还是在这件事上妥协了。

确实改革的步子不能跨的太大,否则他就和自己的老父亲一样,治理国家不会有什么起色的。

想到此时正在玉真宫里下棋的老皇帝,扶苏琢磨了一圈,还是算了吧。

反正你们都这么老了,我就勉强听一下。

“那就这样吧。”

扶苏爽快地答应了。

只是三位老臣却从扶苏的语气里感受到了不耐烦。

王绾恭敬地劝说,“陛下曾经广说自己的志向,要使得天下安定,更说要让民众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扶苏听着觉得有些刺耳,险些跳起来说,“胡说。朕什么时候广说自己的志向了?”

王绾有些意外,“其寝不梦,其觉无忧,是陛下您在朝堂上说的啊。”

扶苏记起来了。

这下可尴尬了。

“可是朕只是在朝堂上说了这样的话,怎么能说我是广说呢。”

三人面面相觑,冯去疾忍不住道,“您看,陛下您就是这样。您也有犯错的时候。您亲自当着我们六十多个大臣的面说的话,这怎么能不算广说呢?”

臣子们个个对扶苏投去怀疑的目光。

不过好在扶苏心态好,遇到这种情况,仍旧表现得很淡定。

在短暂的思考之后,扶苏立刻反过来质问这三个大臣,“那既然你们知道,朕说了这样的愿望,又为何还要阻止朕废除役法呢?过分的使役民,民如何还能做到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三人果然被皇帝这话给问懵了。

王绾虽然变得非常老了,但是他脑子还是非常灵活。面对这种情况,只是熟练地温温一笑。

“陛下,这就是臣要给陛下说的事情。”

“陛下广说心志,天下臣民皆翘首以盼,亟待陛下干出什么大作为的事情来。”

“于情于理,都是正常的。”

“可是陛下,您是天子。臣民可以犯些过错,您贵为天子,难道也要上这样的当吗?”

“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不能乱了方寸。陛下才刚刚登基,开始熟悉国家大事,应当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

“冯相言之有理啊。动两三处是改革,全部都动那就是翻天覆地,那就是捣乱了,是自我毁灭、自我毁坏。”

“可惜天下的民众之中,有不少人因为太过执着于陛下之前的言论,总是误以为说,陛下这么说了以后,继位之后皇帝就一定首先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所以他们在看到皇帝没干出什么大事来的时候,不免有些失落。”

“但其实,是这些人做了错误的预见。若真是要按他们的想法去改革,能把大秦治理好才怪了。”

“臣知道陛下也为此此事忧心如焚,吏民百姓也对陛下的新治焦灼奶奶,但是臣只有二字劝解,莫急,莫急。”

尉缭也道,“是啊,治国,就和打仗一样。”

“战前的粮草准备,武器装配,那都是极重要的,往往要经历起码一年的准备才行。至于真正的战争,实际上不过是两三天的事情。”

“而决定胜负的,实际上正是前期的准备充足与否。最后的战争胜负,不过是一个外在显示而已。”

“善于行军打仗者,势必也善于治国,治国就是治人。”

“陛下能够在那样一场战事上,频繁创造诸多军事奇迹。保存我秦国士兵的体力,实力,壮大我秦国士兵的声威;去消耗楚国的军心,耗费他们的体力,让他们内部产生不信任,四分五裂。”

“陛下您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不要为外面那些声音所影响,要是听了他们的话,陛下您永远也干不出来一番大事业,永远也治理不好国家,更加永远完不成陛下您自己的宏愿。”

“说实话,我们三人都不知道,那样一个人人都能做到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的国度,到底能否实现。”

尉缭说着,冯去疾和王绾都望了他一眼。

“国家没有疆域的界限,人人都愿意成为大秦的子民。到了那个时候的,大秦到底有多强大,也是我们所拭目以待的。”

“但是陛下,老臣已经做好了准备,在生前鞠躬尽瘁,辅佐陛下完成我们能做的事情。但是老臣很清楚,老臣活着的日子里,恐怕不能亲眼看到陛下所创立的理想大同盛世了。”

“盛世,需要人付出诸多努力和心血,更要有耐心。”

“以臣的了解,那样的世界必定是人最次能够合理的控制、调整自己**的时期。”

“道路虽然很遥远很漫长。但是只要陛下开始走,就已经距离终点不远了。所以陛下何须担忧呢?”

尉缭的话,让两位丞相感到惭愧。

他这不就是知道自己享受不了这个福德,但是愿意为其他人创造福德吗。

每个盛世建立的时期,都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扶苏听了缭说的话,对缭又生出三分敬重心来。没想到缭看起来很顽固、很叛逆、一点都不正经,但是有着这样的心愿。

简单地说,现在的大秦帝国,基本上处在一个闷声发大财的阶段,就等着三鸟不飞,随后一鸣惊人。

为了让改革走上正轨,不被人破坏乃至政策出现什么纰漏,对民众的生活自然是不应该多加干涉。

这和不能一上来就把朝廷的班底全部都给掀了是一个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这前三年,皇帝不改朝廷,不干涉百姓日常生活。

难道当了皇帝,就什么也不干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