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一百一十章 儒

明末:帝国崛起 第一百一十章 儒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14

第一百一十章 儒

“儒、学、财、军、土地……”徐鹏苦笑道:“二哥说的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这个学字外,不管哪一样若是轻动,恐怕整个天下都得地震,届时没准就是社稷动荡,江山不稳。”

“那又如何!”冯恺豁然起身冷哼道:“王朝三十年和三百年能有多大区别,咱既然能亲手建立新朝,就不怕新朝毁在咱的手里!”

徐鹏立即闭嘴,这话都出口了,那还说个毛线。

冯恺坐下笑道:“你我弟兄,随意聊聊罢了,不必在意。”

“那二哥不妨详细说说,弟别的不敢说,只要是二哥的决定,弟不管对错,更不会管会不会损及自身,都举双手双脚赞同!”

冯恺哈哈大笑道:“咱们都是苦哈哈泥腿子出身,是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弟兄,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弟兄,如果连这些都在意,那还说个啥?”

徐鹏坚定不移的点了点头道:“虽然还言之过早,但弟对二哥有信心,既然二哥有了决断,那么不妨和弟说说,如果有什么事会触及到老弟兄的利益,也由弟去分说,这恶人弟先来当,二哥只需助阵便是。”

“那好。”冯恺并未拒绝,这可不是没有担当,而是身为上位者要会用人,很多时候需要底下人去冲锋陷阵的时候自己最好旁观,否则什么事都亲自撸袖子下场,那么就会没了缓冲,会形成针尖对麦芒的局面。

说到底身为上位者是做决定拍板的,不是干啥事都冲在第一线的,帝王之道在于平衡,在于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上位者也需要以绝对强力的手腕压制不服,哪怕挥舞屠刀!

“儒家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儒家读书人能被历代帝王看重,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至少儒家在维护皇权的合法性和忠君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儒家的局限性同样明显,一家之言造成一家独大,听不得其它派别的声音,也更容易抱团进而限制甚至对抗皇权。

当然限制皇权有时候未必是坏事,毕竟深宫天子不知世事,不懂民情更容易犯错,恰到好处的限制更利于江山稳固。

然而,自从脱胎于儒学的理学兴起,在咱看来这儒学的路就已经彻底走歪了,或许如程朱这样的理学大儒的思想是好的,只不过被后世曲解,最终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的学说……

看看汉赋、唐诗、宋词甚至是元曲,再看看大明有什么?小说吗?

考四书五经,圣人的微言大义不能算错,可为何只能考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难道朱熹的一家之言就能代表全天下儒生的思想,就一定是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难道就因为朱元璋姓朱,朱熹也姓朱?

更何况还限定格式考八股文,非得把读书人的思想给限定在一个框架之内去考,岂非是扯淡,你也是儒生,看看现在四书的科考题目,所有的句子都考完了,竟然能别出心裁的弄骈文,完全前言不搭后语的两句话非得生搬硬套的湊在一起去考,这是要考什么?考扯淡吗?

科举无疑是这天底下最公平的录取人才方式,也是寒门士子最好的晋升之阶,但是无可否认,科举的弊端同样明显。

比如考官的个人喜好和主观色彩过于浓烈,一篇文章写的再如何花团锦簇,再如何贴切圣人思想,可只要不合考官的胃口,有悖于考官对于圣人微义的理解,那么被黜落几乎都是板上钉钉的事,这就叫公平?

最大的弊端还不是这个,在咱看来士子们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读四书五经,两耳当真是不闻窗外事,然后呢?

走上仕途之后去地方上治理政务却要靠刑名师爷靠钱粮师爷,这岂不是笑话?

靠这些师爷,那咱还要这些读了一辈子死书的进士官举人官干什么?直接让这些师爷当官理政不就完了?

当然,咱不否认儒家士人当中也确实出了不少治世名臣能臣,但是相对于儒家读书人这个庞大的基数而言实在是少的可怜。

太多的官员出仕之后尸位素餐,胸中的所谓浩然正气荡然无存,剩下的就只有不择手段的捞银子,去贪污腐化,最终成为贪官污吏,将治理的地方弄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徐鹏狠狠吐出一口浊气道:“二哥是打算以后改革科举甚至是对儒家动手?”

这句话徐鹏带着细微的颤音,如果真如他所料想的那样,那简直堪称恐怖,在他看来,读书人就是统治的根基,动读书人就是动摇王朝统治的根本!

这已经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这简直就是惊涛骇浪,山崩地裂!

冯恺微微摇头道:“不是,咱先前就已经说过了,儒家还是有可取性的,至少对于新王朝的建立还是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坏就坏在禁锢思想的理学和八股文,所以咱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不是要废了儒家,而是要改变儒家,或者说要让儒家适应新朝,改变科举模式。”

“改……怎么改……”徐鹏咽口水。

“四书五经还是要靠的,不过不考朱熹的注释,更不考八股文,考生们完全可以去发散自己的思维,想怎么写文章就怎么去写,而且在整个科举当中实行评分制,按总分录取。”

徐鹏大眼瞪小眼,完全没听明白。

“比如咱将科举考试分为十分,四书占两分,五经占一分,策论占两分,算术占两分,律法占两分,诗词占一分,综合评分超过六分或者七分算是合格,合格的成为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分数越高,名次越高……这法子咋样?”

徐鹏都给说傻了,难以置信道:“四书五经加起来就占三分?还要考律法、算术甚至诗词?分数一样怎么算……”

冯恺很慎重的点了点头,这法子可以算得上是古今结合了,用评分制、学分制结合科举制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取仕制度!

至少在冯恺看来非常贴合时代,绝对不是他一拍脑袋,胡思乱想的产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