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第一百二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浦峒阳被腰斩,这腰斩也是门技术活,往腰部上面切,一闸刀下去五脏六腑流一地,当场就嗝屁,死的也不算太痛苦,可要是往屁股上切,那一刀下去一时半会还死不了,除非身体里的血流尽了。

很显然,浦峒阳和家奴享受的就是往下切的待遇,两人足足哀嚎了小半个时辰才咽气,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听的人毛骨悚然。

死了之后暴尸三日!

这次行刑是在成都府中心的闹市,人口密集度大,造成的影响自然也大,于是浦峒阳为何而死,死的有多惨,浦家落的什么下场,浦狄村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很快便传遍四野八荒。

村子里面现在有烈属的,那些地主豪绅只是心道侥幸,武锐军的处置再一次让整个成都乃至周边的豪强都清晰的认知到一件事。

那就是冯贼到底有多护短,为了一个杀嫂的华满出动大军攻打县城杀了知县,为了烈士遗孀,如此大动干戈,谁以后还敢?

除非是觉得自己的脖子比冯恺的刀还硬……

武锐军文职官员前往浦狄村主持分田,再造田契,并且拟定税额这些事也传了出去,属地县衙哪里敢管,至于皂吏衙差,连他么个鬼影子都不带看见的……

本土发生的事影响力终究有限,对于成都百姓而言,现如今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看半月刊,然后根据半月刊上发表的大事评头论足。

很快,崇祯十五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国事越发糜烂,最主要的大事无非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被杀,李自成水淹开封造成百万死难,对反军一向战无不胜,号称反贼克星的孙传庭兵败陕西。

再接下来就是崇祯十五年十一月的两件大事,清军第五次入塞,并且深入山东,俘获人口数十万之多,随后崇祯再下诏罪己……

眼花缭乱的大事让这天底下所有人都几乎认定大明肯定完了,基本上都不太可能会有翻盘的机会。

而清军长驱直入,还能深入山东,这让朝中不少南方官员都提议皇帝御驾前往南京,不过遭致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冠冕堂皇,无非是皇帝若是离开北京,必然会造成人心惶惶,比如祖宗陵寝大多都在北京,皇帝岂可弃祖陵而去等等,可说白了就是私心作祟罢了。

说来说去都是利益,而且天下乱了这么久,清国越来越强,北疆边军自保不及哪能御敌,至于内地,反贼势力越来越大,虽然只有陕西、河南、山西等省的反贼比较强悍,但是谁都知道一旦反贼抓准时机,这大明天下瞬间就会遍地烽火。

一句话总结就是大明彻底没救了……

既然亡国在即,那么对于死忠而言,这时候最多只考虑大明什么时候亡他们什么时候殉国的问题,可对于绝大多数官员而言,他们凭什么要给一个黑暗、腐朽、没落的王朝殉葬,而且王朝的主人还是个刻薄寡恩,不信任他们文官的皇帝。

换个新朝,迎奉新主对于这天底下太多的官员而言根本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不谈,这治国……治大明国是治,治大唐就不是治了?

至于平天下,呵呵……朱家的天下也好李家,张家的天下也罢,有多大区别?

事实上也确实就是这么回事,李自成杀入北京之后,选择殉葬大明的官员虽然也有一些,可要是跟京城的官员基数比起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倒是太监奋勇杀敌,宫女投水自尽的比比皆是。

倒是满清赶走李自成占据北京,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之后惹怒了太多人,于是涌现出一大批的抗清义士和自杀殉节的官员,只是不知道这些投降李自成却又自杀的官员在临死之前是否后悔,后悔自己的变节给自己身上留下的污点。

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朝廷和李自成之间的斗争属于内部矛盾,而满清入关则是外部矛盾,这天下可以给家奴,如何能给外贼!

他们可以对汉人泥腿子俯首称臣,但是绝对不会愿意给外贼当狗,更何况当这条狗还要剃发,剃那种看上一眼都犯恶心的老鼠尾巴!

冯恺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寒风凌冽,小冰河还没结束,虽然已经开春不少日子了,可这天依旧冷的很,风刮在身上跟刀子似的。

不过大营里训练的战士们却是浑身热气直冒,什么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西郊大营看看就知道。

十万脱产正兵,耗费了冯恺难以计数的钱粮,如果不玩命哪里能说的过去。

更何况大帅亲书‘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的标语就挂在校场校台前面,不认识字的都会读了……

对于这些入伍已经两三年的大兵来说,这两三年间武锐军没有苛扣过他们一文钱的军饷,没有短少过他们一点点的吃穿用度,而大帅对于他们的要求只有两个。

严明军纪,苦练自身,前者是为了让他们不至于在触犯军规的时候被惩罚,成为军奴甚至被行以军法,后者则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以便在战场上能够更好的生存!

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们自己,别说什么为冯帅卖命的屁话,你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获取战功之后,难道还会亏待了你,够封妻荫子的标准了难道少了你的?

后勤制度,抚恤制度,保障制度,奖惩措施,冯大帅已经为他们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就这样你要是还不玩命,那还能算是个人?

唯一让全军将士略微有些不爽的,冯帅迟迟不把他们拉出去上战场,在他们看来,早一天上战场,将义军那群乌合之众扫灭,平推到北京把崇祯皇帝从龙椅上掀下来换冯帅上去坐,这才是他们迫切追求的目标。

然而皇帝不急太监急,这都三年了,冯帅还在等……

当然他们也能体会到冯帅的难处,比如骑兵还没训练成熟,比如甲胄、武器还有火器还有不少缺口等等……

但是这得等到啥时候,真缺可以出川去抢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