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两百一十六章 神棍

明末:帝国崛起 第两百一十六章 神棍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14

第两百一十六章 神棍

进入十一月下旬,李自成和清军在潼关的战争已经从一开始的试探性进攻、防御、偷袭转变成为大兵团作战。

然而即便是号称从死人堆里面趟过无数个来回的老营精锐,也毫无例外的一次次在潼关城下折戟沉沙。

满清大军彪悍的战斗力已然让大顺军感到胆寒,最让人愤怒的还不是这个,让人愤怒的是,那些投降了满清的汉军。

这些汉军在当初对阵清奴的时候畏缩不前,征剿起义军的时候百无一用,可现在,一个个势如疯虎,夺关之战,悍不畏死,汉兵的血几乎染红了潼关上的每一块城砖。

一个多月的激战让李自成清醒了,他知道凭借顺军的战力如果在平原上和满清的各路八旗作战,最后的下场一定是被斩尽杀绝,不过好在他还有坚不可摧的潼关。

这是他最大的底气,只要潼关不破,便可力保西安不失。

同样的道理,如果潼关丢了,那就不是丢西安的问题,而是他这个大顺皇帝将会再一次成为丧家之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放在李自成身上也是同理,他从流寇成为了皇帝,又怎么甘心从皇帝再变成流贼。

冯恺怎么还没来!

这是站在潼关上面的李自成发自肺腑的咆哮。

李自成很清楚,在川西崛起还扶持傀儡皇帝的冯恺和他就不是一路人,至少在当前看来,冯恺代表的官,是大明国祚的延续者,而他是贼,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可是在李自成看来,华夏人面对异族,而且还是如蒙元那种想要窃占华夏江山的异族,那么他和冯恺就应该是天然的盟友。

他觉得面对满清这样的大敌,那么他和冯恺就不会是敌人。

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开一切恩怨,放下所有仇恨,共同抵御满清这只关外恶狼才对。

民族大义这玩意李自成不管是不屑一顾还是别的,但这个时候他希望冯恺能真心体会到这四个字的含义。

一切的一切都要先以驱逐满清为前提,只要把恶狼撵出关外关上大门,那么接下来如何打生打死那是以后的事,就算他最后战败了,也心甘情愿甚至是罪有应得。

为此李自成这一个月前前后后派出五波使者去求见冯恺,可武锐军仿佛在汉中乐不思蜀,一个多月,近十万大军的步子都没往前挪动一步。

为了表示诚意,这一次李自成没有随便找人充当使者,而是让大顺军师宋献策和麾下第一武将刘宗敏联袂而至。

冯恺非常怀疑,李自成是不是想要借刀杀人,想借他的手干掉这两个已经让他不太爽的家伙,尤其是刘宗敏。

不过,在这之前冯恺还是给予了两人足够的礼遇,比如安排进密室喝茶。

谷錣

李自成觉得他是匪,冯恺是官,但是没有必要在这个大敌当前的时候打生打死,所以渴求联盟,或者单纯的只是想要借助武锐军的力量来分担他在潼关的压力。

而冯恺也是一样,他压根就没有身为官军的觉悟,只在乎对自己是否有利,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一位政治家如果连这其中的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一味的嫉恶如仇,凭借自己的喜好去行事,这本身就是不成熟,不合格的表现。

冯恺算不上多成熟的政治家,但是他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让武锐军的利益最大化。

李自成既然想要和他结盟,一起去剿杀建奴,这并不违背他此番出川的初衷,或者说,他出川的目的就是平定天下,而在平定天下的过程当中是先干掉李自成还是先灭了建奴,对于冯恺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闯王……”

冯恺坐在主位上笑呵呵的开口,他自然不会称呼李自成什么永昌帝又或许是什么顺帝,他站在光统帝和大明的立场,李自成就永远也只能是贼寇。

宋献策和刘宗敏不以为意,两人并无丝毫谦卑,反倒是很有兴趣的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堪称传奇的曹操。

能在成都府那样的重地凭借区区几十人就做下惊天大案,还能无惊无险的拉出一支能够争雄天下的人马,这样的人物事迹如果称不上传奇,谁还够资格。

光是这一份胆魄和宁愿蛰伏,以待时变的长远目光,就不是闯王能够相提并论的,要知道在闯王起事的这么多年当中拥有无数次的战败,无数次的狼狈逃窜,无数次的险死还生。

而冯恺呢?人家就凭借睿智中带着一点点狠辣的手段,就拉起了武锐军这么一支比顺军都丝毫不弱的军队。

关键问题是,闯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贼,而冯恺明明是贼,却偏偏他么的披上了一层官皮,光这一点就比闯王高明了不是一星半点。

冯恺也观察了两人一阵子,宋献策看起来四十岁左右,身上穿了一身道袍,却没有半点仙风道骨的意思,对于这样的人,冯恺更愿意称呼其为……神棍。

事实上这家伙也确实是个神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谶言‘十八子主神器’,就是这家伙的杰作,不过一个云游四方靠嘴皮子的术士,冯恺更倾向于这家伙就是个骗子。

至于刘宗敏,原本就是个铁匠,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身上还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道,怎么看都不是个善类。

事实上这家伙也确实不是什么好鸟,是好鸟就不会那么短视,在立足不稳的时候在京城掀起声势浩大的拷饷运动,哪怕有李自成的首肯,也不能把事态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追赃助饷彻底寒了天下士绅的心,也让所有士人清醒的认识到,新生的大顺政权根本不是什么政权,其本质还是一群土匪,指望土匪坐天下,那简直就是扯淡。

如果是冯恺入的京,他有无数办法让那些为富不仁的权贵把银子交出来,而且还能落个好名声,更加不会把一座都城弄成一座死城。

这就是有文化远见的人造反和土匪流寇造反者们本质的区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