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两百三十五章 乱花迷人眼

明末:帝国崛起 第两百三十五章 乱花迷人眼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14

第两百三十五章 乱花迷人眼

明末:帝国崛起

阿济格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吴三桂,这位大明降将的地位在大清国的地位仅次于汉臣洪承畴。

山海关、关宁铁骑,还有每战必冲锋在前,有万夫不当之勇,有破阵斩将之能,对大清国是不是完全忠心有待商榷,但是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甚至于比不少勇猛的巴图鲁还要凶悍。

但是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终究是一支纯骑兵军队,这样的军队在平原野战的时候斩将夺旗不算难事,可要是面对城池也只能望城心叹,更别说是西安这样的雄城了。

所以自从入关以后,吴三桂在追杀李自成的道路上勇猛精进,基本上未尝一败,但是在潼关在西安,那也就只能呵呵了。

现在西安就在眼前如同拦路虎一样杵在这,而潼关不破更是给大清转进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潼关的重要性对于李自成而言是守护中原还能和西安之间构筑一条稳固的防线。

另外,大清之所以要逮着潼关和西安死磕,在战事不顺的时候甚至让东路军西进支援,完全是因为潼关对于大清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不把潼关拿到手里,就没有可能消灭掉李自成的老营主力,消灭不掉李自成主力,大清就没有办法全力夺取中原乃至南下攻占华夏最富庶的南方地盘。

否则李自成随时随地都可以兵出潼关再一次杀入山西进兵北京城。

就山西那群大明降将的尿性,要是李自成出关,城头不立即改换大王旗才叫有鬼。

“冯恺……武锐军……本王对此人了解甚少,不知可有招揽的可能?”

吴三桂微微摇头道:“末将一直镇守边陲,对冯恺的了解原本也不算太多,不过听洪承畴特意提过,倒也有些认识。”

阿济格对于大明的关注度很低,主要是大清内部争权夺利本就严重,比如太祖驾崩之后的皇位之争,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权力博弈,还有诸旗之间的兵权分置斗争等等。

大清虽小,但该有的破事一样也不少,奴隶制时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以强大的武力压服周边,等到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在打服蒙古诸部之后,雄心勃勃的想要侵入大明,再现蒙元时代的辉煌,于是味道变了。

不过即便如此,在大清国内,他们对于崇祯,还有大明朝廷上的那些手握重兵文臣武将了解不少,对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也知道的很清楚,要不然每一次李自成等巨寇被官军杀的就剩一口气的时候,清军也不会那么稳准狠的杀入大明腹地,最终让大明的剿匪大业功亏一篑。

可以说,大清没有和流寇结成名义上的同盟,可实际上却是相偎相依了很长一段时间,巨寇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满清很清楚。

大清朝的有识之士很清楚,如果不牵制住大明的边军,不吸引崇祯帝的视线,那么以大明国的国力想要剿灭流寇不会有太大的悬念,甚至都不需要抽调边军就能把流贼杀的飞灰烟灭。

一旦流贼被剿灭,大明内部安靖就能全力巩固边防,民生、国力也不会因为流贼的存在最终衰弱到极致,那些内地的军头也不会敢对朝廷阳奉阴违,最后力往一处使,全力对抗大清。

大清苦寒,不管是粮食还是衣物甚至是铁器等等都需要大明商贾供应,好在这些商贾为了私利枉顾家国大义,否则大清国想要强盛简直就是做梦。

不过现在大清已经度过了最难熬的那些年,如今更是在吴三桂这个叛国者开关之后顺利入关,山海关在手,大清八旗大军再也不用如往年那般从长城防线寻找薄弱点来作为突破口,就算在大明腹地劫掠也只能原路返回,因为不用担心随时被断后路,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了占据华夏的野心和底气。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按照大清国入关之后的分析,在崇祯死了以后,华夏拥有较强实力的也就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南方的一些军头,比如左良玉,比如刘泽清、黄得功、高杰之类,至于原本实力最强的九边边军,早就被洪承畴在松山一战当中损失殆尽。

而冯恺……大清国上下几乎没有半点认知……

这也不是说大清的情报力量不够强大,而是关注的重点偏差太大,一个窝在川中的逆贼怎么也不可能让强盛的大清国正眼对待。

至于洪承畴,说实在的也只有皇太极和多尔衮等少数大清权贵看重,这和什么贰臣、数典忘祖没什么关系,只是诸如阿济格一类都觉得没有必要。

大清从白山黑水中崛起,倚仗的是强横的武力来压服天下,而洪承畴这些汉臣张嘴就是礼制,闭嘴就是典章,和这家伙说话除了能弄浑身的不自在以外别无其它。

阿济格想的很简单,大清国还没有占据华夏,那么首先该谈的就是征服,征服就是动刀子杀人,杀一万人不服就杀百万,百万不服就杀千万!

把汉人杀服了,剩下来的汉人自然会对大清国俯首帖耳,这也才是大清国应该走的正确路线,而不是在天下尚未一统之时就舍本逐末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屁事。

大清国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几百年前江山万万里的蒙古帝国更强,蒙古帝国当中最强的大元帝国统治华夏的时间也没有超过百年,为何?

因为乱花迷人眼,繁华的华夏磨灭了蒙古人骨子里面的血性,他们接受了汉人的那一套就不可避免的被汉人所同化,当那些蒙古王公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面不可自拔的时候,哪里还会想起先祖征战四方,弯弓射大雕时候的无敌风采。

阿济格觉得多尔衮现在就是在走蒙元的老路,而且走的比蒙元还要彻底,那么就算大清帝国能够占据中原,百年之后又会如何?

届时不甘压迫的汉人肯定也会揭竿而起,趁着满清勇士雄风不在之时,彻底掀翻大清国的统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