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山狼 > 第67章 散兵线战斗。

山狼 第67章 散兵线战斗。

作者:瀚海如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10

第67章 散兵线战斗。

“我们中国人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而日本人只有几千万。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而日本只是撮尔小国,土地面积还不足我国一省之地。日本人之所以能侵占我们那么多土地,杀害我们那么多人民。主要就是因为我们不团结,不一心向外,这才导致日本人有机可乘,占我河山杀我百姓。当然,我们国力羸弱,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也是事实。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再加上合理的战术战法。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好!周队长说得好,说得好!”

听完周宇的话,淳朴的民兵们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立刻拍手叫好,一扫之前的颓势,甚至士气都高了一层。

……

赵世勋看了一眼周宇,这小子的口才倒是让他有点意外。不过对方虽然说得没错,但却对面前的民兵们没有多大作用。对日作战,需要的不仅仅是士气,莽夫除了送死外别无用处。

大柱子看周宇的话博得了不少掌声,不服气的撇了撇嘴。

“哼……,场面话谁不会啊,打鬼子又不是靠嘴皮子!神气个啥!”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下面由我们的大队长赵世勋同志为大家训话。”

抬手让民兵们安静下来,周宇转身敬了个礼,一脸自豪的示意赵世勋可以发言了。

冲周宇点了点头,赵世勋的眼神从大家脸上扫过。

“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我这里就不多废话了。”

“日本人并不可怕,他们也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一张嘴吃饭。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本质更没有什么强弱之分。

当然日本军队的武器比我们要好是事实,这个不能否认。”

说道这里,赵世勋顿了一下,看着面前的民兵大声说道:

“但是!战争的结果不是光靠武器决定的,最终还要靠人去打!

在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不管是在进攻战斗中,还是在防御作战中。装备优势甚至是数量优势都不是战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说到这里,赵世勋忽然提高了嗓音。

“一支部队的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训练水平战斗意志才是决定一场战斗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武器装备再好,也只能是增加战斗胜利几率而已。”

“说白了,就是要想打败鬼子,我们得有三**宝。战术指挥,强化训练,以及钢铁一般的战斗意志!”

“我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要让大家伙具备这些素质。以后的训练也许很苦,很累。但是我这麽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们多杀鬼子……!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我听不见!你们早上都没吃饭吗!”

“听明白了……!!”

听着面前排山倒海般的吼声,赵世勋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山里的汉子都是自发从军的,打鬼子的士气非常高,是**那边的壮丁兵不能比的。通过之前几次的战斗就可以看出,这些民兵虽然训练匮乏,武器简陋,但是他们从不畏战!

从古至今,敢战的军队都不是弱旅!

艰苦的训练开始后,赵世勋选择直接越过了枯燥的队列训练。自己这帮兄弟连一身正规的军装都没有,又常年在这大山沟里钻来钻去。目前要那枯燥的队列训练基本无用,不如直接省去。

不过赵世勋也并不是全都省去,比较有用的口令,散兵队列,集结,行军这几样还是在他的训练计划里的。毕竟民兵也兵,总不能打仗的时候也一窝蜂的乱跑。

由于自己现在一门重武器也没有,所以赵世勋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轻步兵进攻和防御上。

进攻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散兵队列行进,侦查和隐蔽,攻击路线选择,轻机枪使用与阵地选择,班排协同。

防御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战壕与散兵坑挖掘布置,隐蔽和伏击,伏击阵地选择,交火原则,轻机枪使用,火力协同以及反击时机。

为了能提高训练速度和质量,赵世勋在训练的第八天便打破死板的训练方式,开始让民兵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攻击,一组负责防御。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对抗训练,以贴近实战的训练让民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对抗性训练中迅速积累作战经验。

每天上午,由赵世勋会亲自讲解进攻和防御的各种要点,带领大家进行行军攻击侦查等方面的训练,然后再带领大家学习阵地的选择,战壕散兵坑的布置。对于挖掘战壕这个训练,周宇一开始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投入,因为八路军主要作战方式属于敌后游击战,打伏击和遭遇战比较多,打阵地战的条件实在太少。

对于周宇的想法,赵世勋直接选择无视。中**队武器火力弱于日军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如果再不在掩体上加强训练,那战斗中的伤亡绝对会居高不下。有着常年跟日军打阵地战经验的赵世勋很清楚,一个好的掩体甚至强过几挺轻机枪!在战场上,只有让更多的人活着才可能赢得胜利,一开战都成了炮灰还打个屁啊。

半个月后……。

神泉寨东边的一处山谷内,午后的阳光下,三十二个民兵成散兵线分散开。

队伍前方大概是十三个人成扇形分布组成战斗的前锋,他们由周宇带领,是大柱子带领的一个班的战士。虽然是进攻,但前进中的民兵相互间隔达到了十多米到二十米不等的距离,站的可谓是相当松散。

散兵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是赵世勋提出并要求严格执行的。赵世勋以前曾经接触过中央军德械师的德国教官,从他们那里赵世勋了解到了德国最新的步兵进攻战术。这种战术由于提出的比较晚,就是德国都是在讨论中,所以国民政府并没有在战前推广。

起初赵世勋也只是抱着好奇的原则学习了一下,但是经过几年的对日作战,赵世勋越来越觉得这个战术非常有效。德国人认为,在进攻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但是面对自动火力尤其是轻机枪迫击炮的普及。防守方往往可以在班排阵地集中大量的自动火力给予进攻方极大的杀伤。就算是自动火力匮乏的日军,在一个步兵小队54人都配备有三挺轻机枪,三具掷弹筒!

在这样的火力下,步兵线列冲锋虽然有利于发起白刃战,但是承受的伤亡也是巨大的。太原战役的时候,赵世勋的所处的阵地曾经发起过一个加强营级别的冲锋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但是面对一个小队日军防守的阵地,**在不到三百米的进攻锋线上居然伤亡二百余人!这还是只是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手雷造成的!

经过一次次血的教训,赵世勋才终于认识到散兵战术的作用。在民兵整训的时候,赵世勋力排众议,要求大家必须在进攻战斗中保持距离,直到进入白刃冲锋前才允许集结。

十三名前锋民兵身后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是一个六人的机枪小队,他们两人一组的分散开来紧跟在前锋的后面,相互间隔十几米的距离,专门负责支援作战。这个距离也是赵世勋要求的,这样既能保证和前锋的顺利沟通,也能保证机枪兵在战斗中时刻处于进攻队形中有利的位置。

由于民兵们经过缴获有多达三挺机枪,火力上算是不俗了,因此赵世勋在每个班专门抽出三个人,在训练中组成一个战斗机枪班,集体学习机枪射击技术的同时以战斗班的建制参加对抗训练。

机枪班的后面三十米的位置,铁娃带领一个班成散兵线形负责押后,组成了战斗队形的后卫。

按照赵世勋的布置,两个班三十二人组成一个战斗小队,负责在预设地域模拟攻击设防的防御一方。攻击方伤亡超过一半算进攻失败,防守方被多占阵地或者伤亡超过一半判定失败。

由于没有教练弹,赵世勋便大胆的选择实弹演习。这道不是赵世勋丧心病狂,而是面对极端的作战环境被逼出来。

当然,实弹演习并不是真用实弹互相打,而是一种判定演习。

赵世勋上过军校,他清楚在西方和日本,演习的主要方式是防御方自行布置阵地,并预设阵地标靶。进攻方在进攻时,用火炮,轻重机枪,迫击炮,飞机等火力配合步兵对预设阵地上的标靶进行攻击。当预设阵地上的标靶或者掩体被规定弹药量摧毁到一定数量时,即判定防御方失利,退出战斗。同样,防御方也会在进攻方布置的进攻路线上进行标靶射击,按照特定的伤亡计算方式,当防御方在规定时间内消耗一定数量的进攻方战术目标后,判定进攻方伤亡过大进攻失败。

……未完待续,求收藏,求推荐!

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