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21章:接管邯郸(第三更)

第121章:接管邯郸(第三更)

“我怎么记得有一种说法,赵氏主宗分晋建立赵国,后面被邯郸赵获得了王位来着?”智瑶不太记得是从哪里看过相关的说法,同时不知道说法是真是假。

不过,一旦“邯郸”落在智氏的手里,哪怕后面智瑶未能独吞晋国,分晋有赵氏的一份,“邯郸”都已经归属于智氏,以赵鞅对邯郸赵的厌恶也不会再吸纳进入赵氏了。

这一点后面会得到证明。

智瑶得到接收“邯郸”的任务,本着光是练也就只是练而已,想着应该来一次长距离的拉练,决定带上没有被淘汰的受训者。

若是往常,哪怕士兵本来就集中在一个地方,一应物资可以就地从仓库调配,部队想要开拔起码还是需要有至少几天的准备时间。

如果是临时征召军队,光是征召过程起码需要一个月以上,原因是传达征召令需要时间,士兵从四面八方汇聚同样需要时间,到了地方更缺不了进行对人员编制和物资补充。

智瑶得到接收“邯郸”的指示,从前夜发布命令到隔天临近中午军队开拔,花的时间远远少于正常情况下的消耗。

“军中各‘士’异也!”子路站在战车上吹着风,久久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子路曾经花了八天的时间整合除了一支能出征的军队,带着他们前往进行平叛。

别以为八天很久,以春秋晚期的效率,只花了八天简直可以说是神速。

所以,那也是子路最引以为傲的一次事迹,最重要的是那次出征他们还获胜了。

从练兵基地花更短的时间能将军队带离很正常。

毕竟,士兵本就是成建制的状态,基地里面也有足够的军需物资,是吧?

可是,连夜下令到隔天就立刻出兵,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显得比较惊人。

子路思来想去找到了关键,一定是因为有那一批基层军官的作用,并且作用还出奇的大,要不然光是一夜的时间能不能办到令通全军都会是个问题。

“晋军本来就以令行禁止而威名列国,以前就知道晋军的厉害之处,智氏明显将这种优势利用优秀的军官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子路明明已经是晋国的贵族之一,思想上还是将自己视作一名鲁人。

其实像子路这样的人不多,好多人投奔到新的国家,思想上的转换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而子路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原因是非常崇敬的老师,也就是孔子还是鲁国人。

子路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将自己当做是一名晋人,也有可能一辈子一直将自己认定是个鲁人了。

不管是晋人还是鲁人,子路一天跟智氏的主从关系没有割裂,只有为智氏效力一途,而这是一个很难打破的事情。

“枪斧主要用来破甲。目前各国中只有楚国拥有重步兵,其余国家中有能力装备的齐国并没有尝试组建重步兵,倒是晋国的魏氏有成规模的重步兵……”子路因为各种疲惫,没有发现自己的思绪有点飘了。

子路没有想错!

现在有真正意义上重步兵的只有楚国和魏氏,其余国家或是家族的士兵多穿几层甲也不是正儿八经的重步兵,区别在于可持久作战的时间长短上面。

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楚国那一支叫“左右广”的重步兵和魏氏的重步兵,他们都能在长途行军后投入战斗,其余国家和家族身穿几层甲的士兵做不到!

智瑶也要训练属于智氏的重步兵,基础要求就是全面负重能行军至少三十里再投入作战。

智氏对重步兵的要求比魏氏低是一个很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家魏氏摸索了多少代人,掌握了多少训练上和伙食搭配的秘密?智氏仅在智瑶这一代就制定那样的标准算是很高了。

练兵的基地在太行山里面,而太行山距离“邯郸”其实并不遥远。

太行山很广袤,智瑶选来练兵的区域用专业术语来讲是处在低山丘陵区,出了练兵基地再往东是一片盆地,“邯郸”就是处在那一片盆地之中。

当前时代的“邯郸”并不是一个什么美好的所在,西部和北部有着连绵的山区,正中是盆地,往东才是一片平原。

智瑶认定的都城并不是邯郸赵建立的城池,邯郸赵选在盆地靠近丘陵区域建城,其实就是他们的家族并不算体量大,极可能没有想过对城池进行扩建,地形什么的就不是那么在乎了。

以后要是智氏能建国,智瑶理想中的都城并不是现在的那座城池,肯定是需要往东南的方向再挪一挪。

原因?邯郸赵建立的“邯郸”太小,作为都城怎么能面积就那么点。

真有那么一天的话,邯郸赵建立的这一座城池将会作为一个卫星城,依旧还是会叫“邯郸”这个名字,智氏的都城则会有其它的名字。

他们在赶路阶段是以战斗姿态的方式在行军。

什么意思?就是除了该有侦查会派出斥候之外,士兵是着甲的状态,时不时再演练一下遭遇敌军的演习。

从来没有历经过这种事情的很多人被智瑶搞得快要疯了。

那么搞,不止是身体上的负荷,连带精神也随时随地紧绷着,心里承受能力低的人肯定要被整得神经衰弱。

“今日淘汰者三百二十七。”智徐吾说着打了一个哈欠。

昨晚是由智徐吾带领人做出袭营的一方,同时负责裁定某某谁遭到淘汰。

子路看上去也是睡眠不足的模样,强忍着睡意汇报道:“我处淘汰二百四十二人。”

他是昨晚负责防御的一方。

这样的事情在路途上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止夜里有演习,白天也是一样。

遭到淘汰的人,获得的理由千奇百怪,不单单有士兵,军官一旦被认定不合格也会被踢走。

因为每天都有人在遭到淘汰,智瑶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再来就是想给留下的人一种紧迫感,弄了“复活”的一套规则。

所谓“复活”说白了就是,暂时留下的人不一定就此失去淘汰的风险,遭到淘汰的人也能用自己的努力重新挤进来。

这一套规则出来之后,再一次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尤其是子路开始意识到自己猜测错了一些什么,比如操练宝典极可能就是智瑶个人所著,并非是智氏悠久历史中的积累。

这里其实是子路有些思维迟钝。他之前有跟智瑶一再探讨,偏偏没有往智瑶是在汲取经验再写操练宝典的方向思考。

边走边练下来,他们花了将近一个月才走了一百二十里的路程,后面还是智瑶停止折腾,不然会耗时更久。

智瑶不再折腾不是认为够了,完全是季节处在转关阶段,冰雪融化让天气转冷,沿途的道路状况变得堪忧,很快也将进入到雨季时节。

“邯郸”的西面和正北面其实还好,山区归于山区,路不好走而已;南面是一个山地偏少的环境;东北部是一个到处充满了沼泽的地带;东部因为是平原的关系则是环境最好。

至于“邯郸”本身?它是处在盆地,正常的雨季不过是到处积水;一旦雨季漫长又雨势很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水都会向盆地汇去,一下子就会让大部分区域都泡在水里。

这下知道智瑶为什么不选择邯郸赵建立的城池当都城了吧?嫌弃城池太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多的是不想都城处在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水涝灾害的地方啊!

必须要说的是,智氏在“邯郸”北面和东北面都有封地,以地理位置来算是现代的“河北”。

在春秋晚期,晋国的气候和环境其实跟粤地差不多,区分是到了冬季会下雪。

而当前的河北真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最为直观的就是大多数区域布满了沼泽,不是沼泽的地方就是密布的森林。

想开发一个满布沼泽和森林的地方,知道难度有多大吗?现代有那么多工程器械,开发原始森林的难度都很大,何况是什么都靠人力的春秋时代。智氏不花上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开发出来!

某天,天空飘着朦胧细雨,站在“邯郸”城墙站岗的赵氏士兵看到西北方向的大地尽头出现了一道黑线。

由于是在下雨的关系,视线其实是存在受影响的情况,等赵氏的士兵察觉到有大军在接近,智瑶率领的部队都已经靠近到“邯郸”五里范围内了。

因为察觉情况的赵氏士兵不知道逼近军队的势力归属,他肯定是要紧急上报的。

坐镇“邯郸”等待交接的负责人是姑布子卿,接到汇报之后有所猜测,还是下令全城进入到戒备状态。

着实也是没有办法事情,谁让赵氏跟范氏的战争陷入僵持阶段,天晓得正在逼近“邯郸”的军队会不会是来袭的范氏所属。

智瑶在接近“邯郸”约三里距离时派人前往接洽,等得到回复才重新率领部队继续行军。

姑布子卿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看到智瑶肯定要上前问候。

“这……”

姑布子卿本来是目视智瑶,只是很难不被换上新式戎装的智氏士兵吸引,看得一时间有那么点懵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