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65章:外部反应与魏氏新动作

第165章:外部反应与魏氏新动作

郑国到底弱不弱小要看是跟谁对比。

很多的国家,他们强不强大也不能仅是从国土面积……或者从纸面数据去判定。

有那么一种国家,她看上去或许疆土辽阔,问题是大半疆域根本不被有效利用,光是幅员辽阔又有什么用处?

还有另外一种国家,看着也许疆域很大并且人口众多,他们内部要是山头林立,又或者是有着诸多无法弥合的矛盾,能算是强大吗?

郑国比起晋国、楚国或吴国肯定显得弱小,对上矛国、滕国、杞国等等那种全国人口数万,能集结起来的兵力不超过千人的国家,就该是郑国成了一个巨无霸。

真要有个排名,目前阶段的郑国跟秦国、齐国、宋国算是同一档的国家,没有区别的是对上晋国都会被暴打。

其中的秦国也许更弱一些,可能不比中山国强大多少?

目前诸夏这边算是“三超多强”的格局,三个超级大国的其中一个或许无法横扫天下诸侯,逮住一个往死里打还是能够最终打死的。

最终,公子易还是同意了赵鞅提出的盟约,随后带人返回了。

重新修订盟约之后,赵鞅当着其余同僚的面将刚刚签下的国书丢到地上,可算是保留理智没有踩上几脚。

辛亏现场没有史官在场,要不然仅是赵鞅随意丢弃国书的行为被记载,又是赵氏的一个黑点。

“收兵!”赵鞅没有掩饰自己的愤恨与失望。

感觉好像是冲动又被可能被坑了的狐解,他用狐疑的目光扫视了一下智申和魏侈,还是有点没弄清楚当前的局面。

“之前还向国内再次征召,有点儿戏了吧?”狐解不知道该庆幸收兵,还是该郁闷就这么浪费一次纳赋名额。

要知道一点,征召令发出去,得到征召的人今年就会用纳赋取代交税。

所以了,军队征召起来又不带着前往作战再取得收获,对于发布征召令的家族来说简直就是血亏。

狐解觉得应该庆幸的原因比较简单,他们刚回到晋国才多久,实力反正是不能出现太大损失的。

郁闷嘛?狐氏真的很想有所表现,两次参加国战都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退兵了,晋军掉头北上,真的就那么退兵了。

郑国自然是大大松了口气,觉得哪怕是被敲诈了一大笔,兵力没有再出现损失就是一件好事。

其余诸侯先后收到了晋军入侵郑国又一战没打就撤兵的消息,大多数也是狠狠地松了口气。

以前的晋国非常霸道,守礼归于守礼,想揍谁会找到理由,一找到理由就是往死里揍。

这一次晋国看似守礼,何尝不是内乱一波之后国力大损,失去了以前的强硬了呢?

在一些诸侯看来,中原霸主真的衰弱下去了,他们一些动作完全可以玩得更大一些。

比如宋国,他们的君臣收到赵鞅气势汹汹入侵郑国却搞了个虎头蛇尾的收场,本来还担忧吞并曹国会遭到晋国的阻止或出兵干涉,变成对曹国的吞并**更为浓烈。

然后是更晚收到消息的吴国,夫差本来对晋国发起挑战还有点迟疑,一下子也变得坚定起来。

夫差拒绝了伍子胥继续关押勾践的建议,认为勾践表现得那么恭顺应该是心服了,选择放勾践归国,再进行发兵北上的准备。

长久表演取得成效的勾践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同时,范蠡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操作方式,一再帮勾践储存甲胄,等待某天勾践对吴国复仇时能够用得上。

然后就是先被晋国暴打,又遭到吴国揍了一顿的齐国,他们本来想跟晋国停战,听到晋军去郑国进行了一场武装游行,停战的心思更热切了。

没其它原因,齐国就是看到晋国竟然愿意跟郑国讲道理,陷入内乱的齐国可不想晋国再来入侵,很愿意花费一些代价换取晋国的原谅。

作为好几方代表的中行寅再次得到出使晋国的机会,磨磨蹭蹭就是不愿意马上出发。

倒不是中行寅害怕到了晋国会被赵鞅杀害,得益于先前智跞的周旋,赵鞅已经默认中行寅流亡齐国,只要中行氏不原地复活,又或者士吉射反攻成功,赵鞅不会特别对中行寅怎么样的。

现在,随着“温”被攻克,不管士吉射是真死了还是假死,反正在赵鞅看来士吉射就是死了,也就等于赵鞅根本不用再死咬着中行寅不放。

所以中行寅以齐国使节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赵鞅面前,两人心里是个什么感觉或想法都不会表现出来,好好承担自己角色该做的事情也就是了。

这一次赵鞅率军到郑国虽然没有历经大战,迫使郑国进行大量赔偿总归是有实际好处。

至于说“虎牢”重新被晋国所掌握,连带“虎牢”周边的城邑也划归晋国所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暂时是很说不准的事情。

“‘元戎’欲得‘虎牢’,余下城池众家分享。”魏驹在回国后消失了半个月,再次见到智瑶用很玩味的话那么说。

那边的地盘不大,城邑还是显得相对密集。

以地形来说,其实就是谁掌握了“虎牢”就等于把控住交通要道,否则早期晋国也不会在那边建城。

智氏目前对增加封地兴趣不大,十足感兴趣的是获得人口。

魏氏恰恰相反,他们因为封地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内部也出现了隐性的危机。

简单说就是,魏氏本来有个三十来万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从范氏、中行氏和一些中小贵族那里获得的二十多万人口,五分之二都是刚得到的人口,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就是大危机了!

当然,要是魏氏成功地消化了新得到的人口,再加上封地得到极大扩张,肯定能够让魏氏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相同情况的还有智氏、赵氏和韩氏。这个也是大乱斗之后的必然现象,谁都膨胀了一大圈,接下来就是比拼谁消化胜利果实的速度更快。

以常理来论,智氏吞并的毕竟是曾经的同宗中行氏,肯定是智氏消化胜利果实远比赵氏、魏氏和韩氏更迅速。

历史上也是那么一回事,结果就是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本来实力排在靠后位置的智氏一下子变成晋国内部各家族中的最强。

智瑶之前正在练习射艺,还是在校场接见魏驹,衣服都还没有换。

收到晋军南下消息的郑国,他们很鸡贼地将大河沿岸的人口能迁徙的都迁走。这个也是郑国轻易同意将那些城邑划归晋国的主要原因。

对郑国来说绝对不能丢失的疆土是“制田”,只要“制田”仍然属于郑国,他们就不用有缺粮的担忧,大河南岸的一些地方被晋国拿去固然难受,势必人强的局势下丢了也不是不行,也许还是一个给晋国制造麻烦的机会呢。

至于是个什么样的机会,暂时不表。

智瑶很清楚魏驹提到那个话题是什么意思,重申道:“我家并无获取大河南岸城邑之意。”

他都已经制定了东向的战略,毛病了才一脚踩到南边去。

哪怕智氏会向南,欺负卫国不香吗?何必去啃军队战斗力还行的郑国,尤其是还要跨过魏氏的控制区再去攻打郑国。

魏氏正是因为智氏表达对新获郑国城邑无诉求,才觉得郁闷啊!

那些是空城,现存的晋国卿位家族之中,除了狐氏之外,谁还能缺了迁徙人口过去充填呢?

魏氏宁愿智氏在大河南岸多拿一些城邑,也不愿意赵氏插手太严重,别说赵氏还死死咬住“虎牢”不松口了。

智氏对大河南岸没有兴趣,其实就是让魏氏少了一个守望相助的盟友。

当然,魏氏也能跟赵氏或其余家族合作,问题是跟赵氏合作会让魏氏感到膈应,其余家族则是实力不受魏氏的信任。

“今次前来非为此事。”魏驹说道。

智瑶心想:“那你提出来做什么?”

魏驹盯着智瑶的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继续往下说道:“观智氏新军之利,我家欲练新军。”

然后呢?

魏氏是要跟智氏取经吗?

智瑶困惑地看着魏驹,说道:“你我虽为盟友,然……仍是有别。”

什么时候各个家族能够跨进对方的领域,还是这种明明白白来询问意见的啦?

魏驹先是愕然,随后说道:“非瑶所想那般。我此来仅为求购纸张。”

先提到老智家的新军,然后说要求购纸张,其中有什么关联来着?

智瑶差点脑袋上顶个黑人问号。

“教学之难,难在文字承载。我家亦需教导族众,充以为‘士’。”魏驹解释道。

是哦?

智瑶将纸张鼓捣出来,哪怕是能够大规模生产,其实长久以来还是没有投入市场,仅仅是有时候会拿来当礼物送人。

所以,其余家族哪怕是知道老智家能够生产纸张,他们想大量购买也没有地方能够买到,仅是获得礼物中的纸张数量又难以允许他们使用在各个领域。

魏驹之所以特别来找智瑶提出大量采买纸张,不就是因为老智家没有投入市场贩售嘛?

因为封闭性和节操方面的问题,其余家族暂时不知道印刷术的事情。

总之,魏驹看到了智氏新军的厉害,认识到了基层军官的重要性,想到了军官培训,好像是没有注意到其余教育也很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