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26章:多方威胁皆是迫在眉睫

第226章:多方威胁皆是迫在眉睫

智瑶一直搞不懂老子为什么非要西出。

难道是中原列国还不够老子去研究的?

历史没有被改变,今年就是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间。

不过,在这个被改变的历史,老子留在了智氏,会不会再西出很难说得清,反正今年没有相关的计划。

另外一点,如果老子非要西出的话,智瑶会派上足够的武力随行,不会让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就失踪,人怎么没的会在史书上记个清清楚楚外加明明白白。

“可能是因为西边的秦国跟中原列国以及南方诸国风土人情不一样,才导致李耳想要去亲眼看看?”智瑶跟老子接触来下,哪里能不清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严格来说,老子是一个一切用数据说话的人,不会凭空去臆想,只相信自己亲眼所看见的。

正是因为这样,老子的《德道经》中有关于智氏的篇幅,里面不设正反的立场,单纯记录智氏发生的一些事情,畅谈了一些会对未来产生变化的猜测。

智瑶在回“新田”的路上就是在看老子的著作以及智氏的开发日志,看完之后感概良多。

从第二方那里去看,角度方面全然不同,智瑶在阅读时就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去判定要不要做出更改或是弥补。

抵达“新田”的智瑶,路上就听说了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晋君午上厕所时掉进粪坑,好不容易自己给爬了出来。

晋君午要感谢晋景公。

为什么呢?

因为晋景公就是跌进粪坑被溺死,成为诸夏历史上第一位被屎尿溺死的君王。

自从有晋景公的不幸之后,晋国君王不止是如厕一定旁边要有人,并且宫城的茅厕也进行了改建。

所谓的改建是,不管挖坑,还是木桶,总之不能超过成年人的半腰高度。

“谁在警告国君?”智瑶只知道自家没有干。

晋景公为什么会掉进茅坑,哪怕是事后都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往阴谋论的方向是猜测遭到报复。

现在宫城的茅坑基本溺不死人,对吧?

晋君午好几次跳得挺欢,不管合不合适都一直在跳,早就有很多人看他不爽了。

偏偏狐氏先在晋君午的支持下获得卿位,后面更有钟氏也得到卿位。按理来说晋君午的权柄应该获得加强?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狐氏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见识完晋国其余卿位家族的强大,选择的是极力想要融入进去,才不是站在晋君午这一边跟卿位家族斗。

六个公族封主合并的钟氏,他们在成为卿位家族之后,选择的是跟前辈们学习努力转为卿族,不是站在晋君午那边。

连续遭遇到打击,时不时还会被侮辱的晋君午怎么能够忍受?反正在晋君午看来,无法施行权柄,极力地作威作福,不是侮辱是什么呢!

换成谁去坐上国君宝座,几乎无法容忍权柄不在手中,有用没用必将进行抗争,何况是原本品尝过权力滋味的晋君午。

智瑶觉得这一次做出让晋君午掉进茅坑的人挺厉害,手尾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半点的痕迹。

“钟氏是傻了,还是在纳投名状?”智瑶心想。

搞笑的地方是什么?宫城的守卫,包括晋君午的贴己人,没有一项不是由钟氏在负责。

如果晋君午掉进茅坑不是意外,肯定是负责全项工作的钟氏干的呀!

当时在“新田”的韩不信、赵伯鲁、狐解、钟全,他们进入宫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身份地位不够根本就不清楚。

恰好智瑶的身份地位达标,知道的是晋君午持剑追砍钟全,遭到其余人的阻拦,才没有手刃了钟全。

事后,晋君午病了,听说某段时间发高烧,十足幸运的是没有一病就丢了小命。

在晋君午病了之后,宫城的值岗队伍遭到撤换,连带宫人和寺人也全部更换。

赵获得到新任命,成为新一任的阍卫,赵氏的一批武士进驻宫城,并且承担了阍人的职衔。

也就是说,续赵武那一代之后,赵氏的武装又得到了国君的首肯,成为负责宫城安全的保障部队。

智瑶唤来博览道,问:“其间可有赵毋恤手笔?”

博览道答道:“赵毋恤远在‘晋阳’,未曾离开。”

那么就是说,晋君午可能是看到狐氏和钟氏不可靠,又看到赵氏遭到其余家族的瓜分,选择跟赵氏抱团取暖,也有可能是想要再一次扶持赵氏?

智瑶只想说:那谁?时代变了,不再是获得君权加持,短时间内能够翻身的年代啦!

从智跞之后,谁担任什么卿位不再是由国君决定,国君顶多是不盖印罢了,后面通常会不得不任命盖印。

随后赵鞅折在中山国一役,卿位的归属则是完全绕开了晋君午,各“卿”权柄确认下来才找晋君午进行最终确认,哪怕晋君午不乐意也是木已成舟的局面,尚有理智的晋君午捏着鼻子给认了。

这是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晋国再一次进入“共和制”,走上了周公旦时期的老路子,一国之君好好当招牌,怎么分配权柄,包括想要怎么治国,大臣们自己说了算。

刚回到“新田”不足三天的智瑶遇上了大事。

别误会,不是谁又怎么了。

智申早有召唤各个在“新田”的“卿”聚会的计划,恰好智瑶在这期间回来了而已。

因为各官职没有公衙的关系,其实他们的家就是办公地点,哪怕有时候需要前往宫城商议大事,其实也是到国君的家里。

智申是“元戎”对吧?好些属于“元戎”的属僚就是在智氏的府宅工作,开会什么的也是召集各官僚来到这边。

这一次智申施行“元戎”的权柄,一来是确认了秦国那边有异动,再来就是吴国去年闹出的动静极大,并且相关渠道传来吴国今年会继续搞大动作的情报。

“吴君召鲁、卫之君往‘橐皋’会盟;吴军今岁复袭齐国,一军陆路北上,一军由海登袭。”智瑶在担任秘书的工作,给与会者进行简报。

对于吴国近几年一再入侵齐国,智瑶有一种一再被抢食的愤慨。

齐国连续几次摆在吴军手里,搞到连鲁国都打不过,可见内乱对齐国的伤害有多大。

而好不容易更换了国君的齐国,他们在去年尝试攻打鲁国,没有夺回“艾陵”也就算了,出征的两万余人只逃回去了不足三千,大大涨了鲁国的威风。

韩不信首先说道:“齐无有予我贡献。”

早在晋国跟楚国争霸阶段,齐国和秦国专门负责给晋国捣乱,轮到晋国看似有点不行,齐国开始当起了山东小霸王。

所以,能够想象晋人有多么讨厌齐国,看到齐国倒霉简直是太高兴了。

钟全则是说道:“吴军北上,我岂可坐视?”

其实,智申也是相同的意思。

晋国正在谋求恢复霸业,不可能让鲁国和卫国前去参与吴国主持的会盟活动。关于这一点智申已经派出使节团前往鲁国和卫国,警告两国不得答应夫差的会盟邀请。

韩不信看了几眼钟全,话倒是没有说什么。

曾经秦国是魏氏的麻烦,后面变成智氏和魏氏的麻烦,搞到现在成了韩氏和魏氏、狐氏的麻烦。

以山川地形而论,秦军毛病了才翻山越岭先去攻打魏氏的封地,要么是借道白翟,可能会像以前那样跟白翟结盟,要么是绕路从西北方向侵袭晋国,不然就是直接攻打河西。

所以了,不光是韩不信对秦国的异动很在乎,其实狐解也不得不重视。

韩氏和狐氏已经派人前往秦国,一再传回的消息就是秦国正在准备东出,由不得他们警惕起来,并且希望晋国的注意力能转向西部。

只是吧?晋国未必多么看得起秦国,视为疥癣之疾而已,相当部分晋国贵族看到韩氏因为秦国的异动那么紧张,暗地里很是嘲笑了一番。

智瑶得到眼神示意,说道:“楚军侵陈,吴军伐楚,楚复败。”

那是去年的事情。

今年春季,楚国再一次出兵陈国,同时在攻打郑国的白公胜也回师加入到陈国的入侵行动。

陈君越一直没有在国内,得到夫差的召唤去了“吴”作客,人到了立刻遭到软禁。

智瑶翻了翻纸页,找到了需要通报的部分,说道:“今岁齐召十万大军往‘艾陵’,欲复败于鲁军之仇。”

听者无不侧目。

看来齐国的底子太足,历经内乱,乃至于内乱还没有结束,并且一再败给吴国,甚至都败给鲁国,还能集结出十万的大军。

狐解可能是想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情笑出声,发现大家都看向自己,说道:“想来鲁军将弃城而逃?”

那可是十万大军。

现阶段能集结出十万大军的国家才几个?

鲁国听到齐国集结十万大军扑上来,害怕是挺正常的事情,弃城而逃没什么好嘲笑的。

智申皱眉,问道:“如若鲁国惧怕十万齐军,往‘橐皋’会盟于吴。我当如何?”

其他“卿”可能还没觉得有什么,一点都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的智申,不可能对吴国北上视而不见,更不允许刚刚投靠晋国的鲁国或卫国倒向吴国。

韩不信和狐解对视了一眼,互相用眼神示意对方赶紧将商议好的决定讲出来。

智瑶因为站立位置的关系,能够看到韩不信和狐解频繁用眼神互动,心想:“韩氏这是和狐氏凑成了西进派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