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71章:智氏的大业稳了!(4500)

第71章:智氏的大业稳了!(4500)

智瑶回到“新田”的时候是夏季中旬。

在那之前,也就是春季下旬时分,晋君午同意了赵鞅出兵的请求。

这一次晋国出动一个“军”又三个“师”,以赵鞅为“军将”,韩不信为“军佐”,主要负责入侵卫国的军事行动。

从这里也能看出晋国的政治格局有点乱了,不再是以军团形式出征,改为临时重整军团,又临时任命“将”和“佐”。

以前的话,晋国要进行国战,一般是国君向某位担任一个军团主将的“卿”下达命令,看是“中军”、“上军”、“下军”的哪位主将得到命令,率领哪个军团出征。

晋国现在只有四名“卿”,还有主将的是“中军”和“下军”,“上军”的主将中行寅和“下军”的军佐士吉射被定性为叛乱,等于“上军”和“下军”各自出现了重要的职位空悬。

因为智跞的提议遭到赵鞅的强烈反对,递补卿位遭到搁置,才有了这一次晋国出兵打国战的特立独行,某种程度上也等于是晋国的老旧制度正在被瓦解。

过完年的智瑶已经十三岁,再过上九年便能行冠礼。

九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其实也不短,足够做太多的事情了。

夏季炎热并不是适合外出狩猎,智瑶偶尔会出家门跟几个二代玩耍,时不时也会邀请二代来家里玩耍,慢慢跟几个二代熟络了起来。

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当老师,教导安置在院子里的一群少年。

这群少年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一开始学的知识都差不多,后来因为各自的兴趣不同慢慢被分组。

“如是也,经以反复锻打,过百可为钢。”智瑶看着铁匠不断挥锤,眼睛里在冒着光。

旁边站着十来名少年,他们看上去有些灰头土脸,说明之前有亲自动手试验。

铁匠的手臂很粗,一层汗水让肌肉看着有莫名的魅力,他一只手正在有节奏地锻打烧红了的铁片,另一只手则是拿着一根长钳夹着铁片进行调整。

反复锻打能出钢是老智家近期的新发现,第一个发现的人叫智桓,他原本是智氏一名地位很普通的族人,以辈份算是智瑶的堂哥。

的确,生铁不断加热再锻打会出钢,以技术角度称之为百炼钢。这种技术原本要到西汉时期才会被发现,因为智瑶起了个头研究冶炼的关系,衍生出了对生铁的不断锻打研究,春秋晚期就被发现了。

另外一点,战国时期就已经发明了“渗碳钢”,西汉的“百炼钢”其实就是在“渗碳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锻造工艺也就非常相似。

精髓就在于反复锻打,不仅起着加工成型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使夹杂物减少、细化和均匀化,晶粒细化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钢的质量。

虽然是将百炼钢给“发明”出来,很现实的是这种“钢”只是一种初步的“钢”,比之以前的铁优秀,但是真的没有优秀到太夸张的程度。

智桓说道:“公孙,桓得知冶矿圈于层,铁矿为一,煤炭为一,层层叠叠……”

讲的是一种目前诸夏各国没有发现的技术,涉及到了渗碳钢的发现。

同时,智桓还说已经能够让铁水半融化,这一点引起了智瑶的强烈关注。

之前诸夏没有“钢”这个字,发音什么的同时没有,智瑶说出来之后就有了。

虽然发现了百炼钢,可是以工时来说太久,除非是一下子增加数千上万的人力,要不然量产什么的根本就别想。

老智家倒是有足够的人力,可是那么大的动作需要好好地布局,国都“新田”肯定不会成为百炼钢的生产基地。

听着听着智瑶完全听懂了!

智桓说的就是“渗碳钢”的发现,只不过还是一种初步的发现,没有掌握好成熟的技术,产品方面也有点质量堪忧。

话说,渗碳钢可以用来打造武器吗?将就着用并非不可以,问题是渗碳钢硬是硬了,关键是非常脆!

智瑶说道:“使铁为水,在于热也!”

无法达到熔点想让铁熔化变成铁水是在做梦,而无法让铁变成铁水也就卡在了冶炼成钢的很多门槛之外。

智瑶说着说着自己好像是呆住了,呢喃道:“铁半熔化的状态?我好好想想……,好像是有那么一种办法也能成钢,是什么来着?”

很多科技的发展就是缺少办法,更直白一些就是缺那么个“灵光一闪”啊!

智瑶没有想起来的“炒钢法”,一旦没有找到要点,除非是某天再想到这事给“突破”记忆迷障,要不然只能是寄望于继续研究下去给发现了。

“如欲热高,或可由改炉始?”平夫说道。

智瑶也就问了问,有没有什么思路。

很有想法的平夫提出了控制空气进出的探讨,认为只要能够找到更好的封闭方式,一定能够使得煤燃烧的温度更高。

冶铁炉能完全封闭吗?虽然燃烧需要借助于空气,但还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绝对没有那种技术,需要到电解炉的时代了。

智瑶一边跟小伙伴们聊着,一边等待铁匠将百炼处理好。

他们今天要做的事情是用百炼钢来制作出一把兵器,选择是刀的款式。

没错,智瑶认为可以诸夏增加一种新的武器类别,也就是刀呀。

在塑形方面根本就难不倒有经验的铁匠,他在敲敲打打之间就能将塑形,前提是材料要先达到质量要求。

因为材料是从“黄父”那边拿回来,来之前就已经达到百炼钢的程度,铁匠进行的不过是反复加热与锻造,用来在锻打中形成想要的形状。

智瑶没有想搞横刀款式,主要是担心百炼钢的质量不足以支撑刀刃的长度,选择的是一种带有弯曲幅度的厚背刀。

为了不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伤了研究者的士气,智瑶要的就是大砍刀,对塑形的要求不高,刀身够厚,刀面够宽,即便钢的质量不行,不至于砍什么玩意把刀身砍崩了。

花了大概两刻钟的时间,铁匠完成了塑形,装柄则是由工匠来进行,再由铁匠来磨出刀刃。

一步步又一道工序下来,银黑色的大砍刀也就完工,缺的就是接下来的各种强度试验。

看完整个过程的智瑶对耗时非常不满意。

尽管是因为不熟练的关系才导致进度缓慢,可是再熟练也不可能很夸张地缩减工时。

百炼钢合格,可以用来打造兵器,该花多少人力在打造兵器上面,产量堪忧的话怎么拿来列装?

无法列装的武器,它的价值就会大幅度减少了!

毕竟,军队不需要太过于“高精端”啊!

军队要的是适用和便宜,外加数量大大的足够,使得补充起来能够迅速,才不是用着好用,想补充的时候不见影子。

所以,技术研究出来了,能不能大批量产才是关键!

随着一声金属交鸣之声,百炼钢制作的大砍刀和青铜剑对砍,青铜剑一下子断成了两截成为断剑,大砍刀却只是留下一个很小的刀刃缺口。

这一幕看呆了观看者,他们反应过来之后露出了兴奋的表情,甚至还有人开始手舞足蹈。

“此,神器也!”

“利剑与之互击而断,大有为!”

“公孙,我家得利矣!”

神器?以为是玩游戏呀。

不过,互相对砍能将青铜剑砍断,老实说是很牛逼的。

智瑶当然也感到兴奋,接过大砍刀仔细观看起来。

大砍刀全重约是六斤,带柄的长度约八十五厘米,刃长五十五厘米左右,最大宽面约十厘米,刀刃带有一定的弯曲幅度,刀背最厚约五毫米左右。

现在用的青铜剑长度一般不会超过六十厘米,重量方面从二斤到四斤不固定。

智瑶拿六斤重的大砍刀,只是拿着当然不会觉得重,要是握柄再摆出格斗的姿势,以他的年龄和身板估计是无法使用太久的。

现在使用的戈,一般是四斤到六斤之间,看是怎么个握姿,握住的部位以及摆出的姿势不同,士兵的承重量其实都不一样,一般是拿靠尾部会因为力学的关系变重。

智瑶问道:“百炼钢需以工时几何?”

平夫给出了一个数字。

智瑶一听兴奋降低了一些,主要还是耗费的工时太久,想要短时间内累积大量百炼钢需要投入的人力太大。

“看来应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研究,要是能把水力锻锤弄出来……”智瑶开始畅想。

因为产量的限制,老智家肯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列装百炼钢制造的武器,再则武器的造型还是要再细细研究一下。

说白了,人体力学是一种必须进行的研究,哪种造型的兵器使用起来顺手,取决的是对武器外观的设计。

仅仅是一个握柄其实就充满了科学,再来就是武器的长度、厚度、重量等等方面。

“我弄大砍刀只是试验,肯定不会是以大砍刀的款式进行量产。”智瑶必须要开始进行思量,最好是进行各种尝试,早点将武器造型确定下来。

刀,那肯定是大量生产刀,不代表其余武器或防具不会使用到百炼钢。

事实上,当前年代不管是诸夏还是欧罗巴,主要使用的武器比较统一,短兵器基本上就是剑,区别在于诸夏就是单手剑,欧罗巴是剑配盾;长兵器诸夏使戈多,欧罗巴那边的泛希腊体系主要使用短矛配盾。

智瑶对使用剑没特殊看法。

有那么一句话叫:剑刺死,刀砍伤。

也就是说,剑的用法中刺才是精髓,绝对不是用来斩或是劈。刺的话,刺中躯干就是一个窟窿,想止血非常不容易,内脏被穿没立刻弊病也是等死了。

刀的话就是各种砍和劈,除非是命中脖子、脑袋,要不然很难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

很多人估计对冷兵器时期一开始剑作为短兵器主流搞不懂,说白了无非就是贵族、士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剑的用法,学习的当然就是更致命的杀人技。

刀开始流行之后,事实证明刀这种武器哪怕不用经过专业的训练也会用,毕竟使用刀的门槛比较低。

不开任何玩笑,剑不会用的话,对战就是送人头。不要相信各种影视作品里面那些拿着剑各种挥啊、砍啊、劈啊的招术,傻子才会那么干,等着剑身在对砍中崩断就是等死,刺才是剑术杀人技中的精髓。

智瑶回到自己的住所,换好了衣物来到室外走廊,随意躺下没有多久,自然有女仆送来类似于靠枕的玩意让躺起来更舒服一些,旁边也会有女仆在扇风。

夏季炎热,有储藏冰也不是拿来这么用,有人扇风就是一种享受。

因为是夏季的关系,知了没完没了的鸣叫,听久了突然没有知了的叫声反而会不习惯。

没有一小会,拿着各种工具的仆从过来,他们开始用便于携带的炉子煮汤。

“其实要是技术可以的话,制作雁翎刀最好!”智瑶开始回忆雁翎刀的造型。

为什么是雁翎刀?它能砍能劈也能刺,并且有着不俗的破甲能力。

然后,为什么不选择横刀?之前提过了,材料不达标导致刀身需要更宽更厚。

雁翎刀是有弯曲幅度的一种刀,它在有明一代达到巅峰。

横刀则是一种直刃,材料堪忧的话,直刃更容易崩,原因是没有弯曲幅度来泄力。

“好像也不对,我记得哪本小说提过,制造刀必须选苗刀来着?”智瑶的认知中,苗刀的造型跟横刀差不多,只是苗刀有弯曲幅度,刀柄也进行了加长,跟脚盆鸡的武士刀非常相似。

他之前已经吩咐了下去,太行山那边要加大对百炼钢的生产,争取在一年之内储备制造上千兵器的量。

这个要求并不过份,哪怕百炼不一定成钢,一年的时间储备一千的份而已。而这一年足够加大摸索,说不定能够有新的惊喜出现。

躺得有点够了的智瑶又去换衣服,接下来他要练习射箭。

老智家府宅的另一个地方。

智跞得到汇报,有点惊讶地问道:“对击,剑断?”

作为一家之主的智跞哪能不知道智瑶一直以来在搞什么,只是听了能不能搞懂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博览道一脸振奋地说道:“公孙取名为钢,锻之以刀。此乃是前所未见之物!”

智跞问道:“瑶如今在何处?”

博览道并不知道,哪怕知道也不能回答,要不然就是蓄意监视智瑶了。

旁边有家臣小跑出去,吩咐人去问问智瑶在哪,能知道在做什么的话就更好了。

大概一刻钟之后,去的人回来禀告,说是智瑶在练习射箭。

“既是瑶不言,不可多问。”智跞不去干涉智瑶想做什么,更不允许其他人去干涉或监视。

他现在最大的烦恼是赵鞅率军出征,对入侵卫国能不能顺利怀有迟疑,原因是晋军入侵卫国必然惊动齐国、郑国、宋国和鲁国,很可能诸侯会组织新的联军。

另外一点,晋国有派人去宋国,主要是想跟宋国结盟一起打卫国,遭到了宋国的拒绝。

晋国的外交全面困顿,极度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本国的人心,再来也是将诸侯打怕,要不然再这么下去今日的楚国就是晋国的明日。

现在智跞非常后悔当初为什么答应自己主内,由赵鞅主外。

只是吧?智跞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很明白这种政治格局根本就无从更改。

“必须在我活着的时候稳固跟魏氏的联盟,不然等智申接替我掌权,家族的状况会很危险啊……”智跞心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