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74章:要玩就玩大的(4200)

第74章:要玩就玩大的(4200)

再一次临近冬季时,远在卫国境内的战事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原先,赵鞅统率的晋军跟敌军一直是在“濮阳”周边交战,后来晋军可能是疲惫或兵力方面不足退却向了曹国境内。

这个“濮阳”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帝丘”,它是卫国的都城。

曹国原先是晋国最为忠实的小弟之一,可惜的是晋国沉迷内斗没有顾及盟友,导致晋国另一个忠实盟友小邾一度灭亡,伤了曹国的心之后,曹国不再忠实于履行盟友的义务。

这一次进军退却到曹国境内,曹国君臣采取了装聋作哑的姿态,他们甚至遭到齐国、郑国和宋国的共同警告,不允许贩卖粮草给晋军。

有鉴于晋国热衷于内斗,再加上赵鞅处在劣势,曹国君臣不想惹麻烦上身遵从了齐国、郑国和宋国的共同制约。

明明宋国之前在跟卫国交战,没有多久之后宋国又重新站在了反晋联盟那一边,给予世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觉得晋国真的不行了。

“中军佐非退兵归国,仅为驻曹国过冬,明岁便再围‘帝丘’。”智跞对这一次入侵卫国不顺利的感觉很复杂。

晋国现在是元戎主内,中军佐主外。

一旦赵鞅对外每战皆胜,威望方面肯定是要节节攀升。中军佐的威望高了,元戎的威望肯定就降低,作为元戎的智跞权柄肯定是要遭到削弱的嘛。

智瑶说道:“中军佐必是索求增兵?”

那是一定的事情。

赵鞅甚至不允许缴纳完纳赋额度的士兵归国,同时要求贵族从自己的封地调兵,并且暗示不用在乎兵源素质,训练程度不够的“羡”,乃至于奴隶也能作为纳赋额度之列。

什么意思呢?

晋国对于贵族带兵纳赋有很严格的要求,明确指出什么样的爵位必须带去多少名“士”和“徒”,亦兵亦农的“羡”数量不能超过多少之类,甚至还会要求每一个家族部队中的着甲率。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才保证了晋军的战斗力。

事实也是那么一回事,一支军队全是由职业军人组成,战斗力肯定要高于乌合之众凑起来的部队。

这一次赵鞅放宽了各个家族纳赋的兵源素质,可以预见的是晋军的战斗力必定会出现下降,也就等于必须想其它的办法来激励参战人员的作战热情。

智跞说道:“中军佐欲行非常之事。”

想要打破陈规是吧?赵鞅很清楚兵源素质下降会很厉害,肯定要想法子了。

智瑶知道赵鞅想做什么。

上一次智瑶统兵出战就是想做赵鞅会做的事情,可惜的是没有找到机会。

“赵氏异于他家,行非常事乃是惯例。”智瑶说道。

晋国新一轮的调兵已经开始在做。

新一年春暖花开季节到来之前,得到命令的各个家族需要先统计好出兵名单,好多家族对于前途未卜感到心慌,他们本来就不愿意拿自家的“士”和“徒”再去填窟窿,有了赵鞅的允许就可以光明正大拿更多的“羡”或属民、奴隶去服役了。

“明岁我家亦需增兵,瑶以为兵源当如何安排?”智跞问道。

本来智申就带着三个“师”出征,他们在赵鞅的麾下听命。

晋军围攻“濮阳”的时间长达半年,期间与各诸侯也在其它方向开战,跟范氏、中行氏残余的交战一样没停下。

三个智氏的“师”经过一再征战之后,存留的兵力只剩下两个“师”不到了。

其余的家族更惨,赵氏又损失了两个“师”,魏氏丢进去了三个“旅”,韩氏没了一个“师”,其余家族的损失也挺惨重。

他们折损掉大约四万战斗力,取得的战果是消灭大概七万左右的敌军。

注意一点,战争中的损失和消灭不一定是以杀死为目的,俘虏以及造成伤残也是。

所以,发生在“濮阳”的战争双方合起来损失十一万左右的战斗力,战死的人却是在两万左右的样子,很大一部分成了俘虏,另一部分则是成了伤患或是残废。

“我家现在咬一咬牙大概还能再出动两个‘军’的士兵;赵氏应该还有一个‘军’左右的士兵;魏氏绝对超过一个‘军’又两个‘师’;韩氏最弱,顶多再拉出两个‘师’的兵力。”智瑶心中盘算的是经过训练的兵源,并非是不教而征的那种。

如果是不经过训练就拉上战场,乃至于连奴隶都算上,各个卿位家族能拉出多少人就很不好算了。

智瑶盘算了一番,对智跞说道:“主,明岁您出征吧。”

有点意外的智跞静待智瑶解释。

“敌军虽得胜,已是强弩之末。我家可出动一‘军’南下,一役克尽全功!”智瑶说道。

智跞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肺部所在的位置,听明白智瑶建议的是拉出经过训练的士兵,一时间陷入了迟疑。

“我家多年未有大战,万众心中懈怠。此为祸也。”智瑶真心觉得老智家的私军不能再继续安逸下去,太过于艰难的时局拉出去打风险很大,摆明会赢必须带去见见血。

只是吧?大家都是凑人数,老智家却是拉出职业士兵组成的大军,有点让智跞觉得吃亏了。

智瑶语速比较慢地说道:“克‘濮阳’之功不可为中军佐所得。主出征未有强军随行便是抢功,携强军而往乃是挽救危局,亦可使我家之士养其血性,唤醒征战之志。”

一旦养成了寻求安逸的心理,家族迟早是要败亡的。这一点在国家层次也是一样。

智瑶看到智跞还在迟疑,便口气很重地说道:“忘战,必危也!”

智跞身躯一震,复读机似得,道:“忘战必危?实乃是微言大义!”

咦!

微言大义这个成语不是要到西汉才出现吗?

智瑶说的“忘战必危”是出自《司马法》。

而《司马法》的作者存在争议,一说是姜太公书写,又有说要到战国时代才会被司马穰苴写出来。

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老智家是该低调,可是太过低调也不好,身体状况不佳的智跞需要辛苦一趟,带上家族的强军完成对卫国的爆杀,免得赵鞅获得胜利之后声势更大。

智跞明白了智瑶的意思,笑眯眯地说道:“如此祖报与君上,明岁瑶亦随我出征。”

啊?

那就是老智家的三代都出征,等于也需要让其余卿位家族的家主离开晋国,免得他们趁机搞东搞西。

这样一搞,晋国在明年的动作会很大啊!

接受了智瑶提议的智跞开始进行各种准备,包括向各个封地发去征召命令,同时需要在几个地方安排明年的防御部署。

因为郑国对晋国展开袭扰的关系,晋国这边跟郑国有接壤的家族,一个个都需要安排兵力抵御郑军可能的入侵。

当前跟郑国边界线接壤最多的并不是智氏,原因是南方原先归于范氏的封地遭到各家族的武装控制,里面以魏氏控制的城邑数量最多。

本着谁控制哪片区域就有守土职责的关系,魏氏在跟郑国漫长的边界线需要安排驻军,能够挑出来参与入侵卫国的魏氏部队也就显得少了一些。

幸好智氏跟郑国接壤的区域大多是山区,几个要道卡住,再安排一些机动作战的部队,能够利用地形有效抵御入侵。换作是平原地形的话,智氏跟郑国的来回撕扯不知道要投入多少兵力。

去年智瑶率军入侵了郑国,清扫了郑国西北部的区域。这么干之后,郑国在那个方向需要的是恢复民生,变成了智氏的部队时不时去袭扰一番;目前智氏跟郑军频繁交战的地点在“滑②”附近,双方一再上演着你来我往的追逐游戏,战争烈度只能说一般。

所以了,郑国目前是魏氏的麻烦,或许正是这样才让魏氏选择靠拢向实力保存最多的智氏,不再继续搭乘出现了一些破洞在漏水的赵氏战船?

“明岁我亦出征,届时可领略瑶之雄略也!”魏驹刚从长辈那里知道自己获得了出征的资格,先派人来通知智瑶,隔天才上门拜访。

这一次老智家要出动一个军团入侵卫国,一家之主智跞和世子智申都会成为出征状态,连带智瑶这个第三代也要前往。

为了不给其余家族有搞东搞西的机会,智跞向国君提议其余各个家族的小辈也应该见一见世面,得到了国君的极力赞同。

话说,卿位家族的老一辈和新生代都上战场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呢?具体时间不好说,反正是挺久远的事儿了。

“今次众家小辈皆出,不可为父辈轻看,当以力图争先。”智瑶进行鼓动。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遛一遛吧?

估计众多父辈对一帮子嗣在“新田”每日瞎胡搞也感到了厌烦,他们再听到智氏会出动一个“军”南下,觉得这一波肯定是稳了,很愿意自家的小辈上战场见识世面。

“瑶已有征战,我等皆无,今次罢了便亦有矣。”赵伯鲁是后面来老智家的。

不知道是不约而同还是什么,反正几个二代先后派人来拜访,约定了见面时间,恰好就是在同一天。

智瑶作为主人肯定要告知拜访者,比如当天谁会到场。要是谁不想跟某某谁见面,完全能提前再跟智瑶另约时间。

所以,魏驹先到,后来赵伯鲁过来,随后韩庚、祁武、等等一些有资格随军南下的二代都来了。

本来韩庚是被安排前往西边,得知智瑶、赵伯鲁、魏驹会去东南,强烈要求也去东南。

韩氏内部估计也不想韩庚缺席智氏、赵氏、魏氏的二代相聚,一番不知道怎么样的操作,使得韩庚也能一块去东南啦。

智跞防着其余卿位家族,对公族则是觉得没有太强的威胁,导致国君表示要亲征劝阻了下来。

国君亲征?这事在晋国已经很久没有发生,智跞同意国君亲征要被贵族们骂死的。

为什么会被骂?不是贵族担忧国君的安全,纯粹就是不能让国君染指分配战利品的权力。

至于军权什么的?军队来自各个家族,也就是属于家族私军临时变成“国防军”而已。征战结束之后,军队解散了又是各个家族的私人武装力量,才不是隶属国家的军队,国君怎么去越过贵族进行控制呢?

明年晋国会出动很多兵力入侵卫国,齐国和郑国打探到晋国的动作肯定会进行增兵,说不得宋国会重新加入反晋联盟,到时候的战事规模应该是小不了的。

晋国在东南方向大举用兵?虽说秦国遭到重创之后已经安份了下来,晋国对秦国还是要有相当的警惕性。

秦国对晋国的不宣而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还做过在入侵晋国时大肆杀戮黎庶的事情,当时的魏氏遭到的杀戮最多,后来晋国教训秦国就是魏氏出力最大。

魏氏现在的重心在南边,他们也早就曾经的过往有些淡忘了,再则是晋国目前跟秦国边界线接壤最长的是智氏,防备秦国的重任落到了智氏头上。

面对这种局面,智跞对韩氏提出要求,韩不信可以不在东南大肆用兵,条件是韩氏拉出至少一个“师”的兵力西向,不用进入智氏的封地范围,驻扎在韩氏从范氏抢夺的区域即可。

同时,要么是韩不信前往亲自坐镇,不然就让韩氏其余核心族人代为行使权柄,总之这一次防备秦国的任务由智氏和韩氏一起承担。

韩氏正要跟智氏改善关系,韩氏核心族人之一的韩固请示韩不信之后,找到智跞表示愿意遵从命令,事情也就那么定了,只是由韩不信前往西边,智氏则是智徐吾坐镇西疆。

一帮二代很热情地发表南征想做什么,有些大嘴巴的二代甚至可劲地吹起了牛逼。

智瑶微笑听着,心里则是吐槽:“说得好像家族愿意给予兵权一般。长辈谁还不知道你们的德性,不怕变成在送人头吗?”

目前作为小辈却有兵权的独独智瑶一人,其余的小家伙并没有被长辈赋予带兵的资格。

智瑶有兵权对老智家来说是好坏参半,但凡智申争气一些的话,哪里用得着智瑶呢?

不过,智氏对外从没有宣扬过智瑶的带兵能力,要么是名头落在智申身上,不然就是智徐吾。这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问题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智瑶早就领兵作战过了。

一整个冬季,晋国并没有因为气候寒冷而有所消停,各家在冬季进行各种准备,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临之后,国都“新田”发出指令,得到征召令的各个家族需要将早就集结的好的部队调到“新田”来,到时候国君检阅就会开拔前往曹国。

他们抵达曹国跟赵鞅所部会合,接下来就是展开新一轮对卫国的入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