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97章:听说过吗?士为知己者死

第97章:听说过吗?士为知己者死

智瑶看着眼前的爱国者,内心里着实是非常复杂。

从古至今当然不会缺少爱国者,但是在家比国大的环境中会活得很艰难,往往还会得到一个非常悲剧的下场。

那个是大家都先顾着自己的家族才会想到国家,看到有那个、么一个人格格不入,心里佩服归于佩服,一旦那人妨碍到了自己,不会有任何犹豫就会手起刀落铲除掉。

“历史上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会立足了人设,往往给自己套上一层为国为民的外衣,成就大业的人当然会因为爱惜奋斗的果实,将人设扮演一辈子,事业没有成功又败亡自然是被揭露假面具了。”智瑶看着满脸热切的豫让,考虑要不要接受这么一个刺客的投效。

在“濮阳”那边时,来自范氏的籍秦投效了智氏,效忠的对象是智跞这一位智氏的一家之主。

现在,豫让要效力的对象并不是智氏,表态要效忠的人是智瑶这个老智家的第三代。

听说豫让是在数十名莒国武士的阻拦下杀了梁婴父,随后还干了扬长而去的嚣张举动。

且不论豫让的武力值怎么样,敢于在梁婴父侍卫环绕的情况下动手,足以证明其人的胆量。

智瑶将自己的人生定位规划得很详细,没有接管家主之位前肯定是搞各种“发明”,再各种经营老智家的内部,得到出征的任务只算是一种“客串”的干活。

任何年代的猛士都不难得到,真正难得是一种战略价值的人才,比如跑去越国各种发挥的范蠡。

智瑶肯花重金,不敢说要有多少猛士就有多少,唯一带有存疑的是搜罗来的猛士能有多大的忠心。

豫让为什么过来投效?看表达出来的意思,主要是看到了智瑶为国家所做的一切,又听说智瑶致力于恢复晋国的霸业,认为两人的理想一致,才愿意过来效忠。

“起来罢。”智瑶走过去虚扶。

站起来的豫让足足高出智瑶一个头不止,固然是智瑶还没有完全发育,侧面也证明豫让真的身材高大。

豫让的身高应该是在一米八左右,身上穿的衣服太厚,无法使人阅览身材,只是能仗剑杀人,还有勇悍之名,身体素质肯定不会差到哪去。

“你此后食我家禄,立功亦有赏赐。”智瑶话到一半,想了想吩咐施夷光,道:“内屋案上有一剑,取来与我。”

很快,施夷光就捧着一柄剑回来了。

刺杀了梁婴父的豫让一下子在晋国变得很有名,吸纳豫让作为家臣的智瑶肯定要有所表示。

送住宅、美女、财帛属于操作中的下等行为,以上那些再加上一柄好兵器在操作上会显得高端一些。

“好剑!”豫让手里的剑是老智家刚刚研究出来的渗碳钢材料制作,带柄长度在七十二厘米左右,剑身的厚度则是稍微加了一点点,全重约有三斤。

只见拔出剑鞘的剑浑身一种暗银色,仅是看上去就卖相非常不错,它其余的造型比平常的青铜剑也多了一些讲究,体现在剑首、剑柄、剑格和剑鞘上面。

这一柄剑比寻常的剑要重一斤左右,对于平常人来说肯定不合适,猛士得到则是会显得很欢喜。

智瑶送礼物肯定是要表现到底,带着豫让来到室外,展示那柄剑的诸多优越。

吹毛断发什么的?反正老智家的技艺暂时达不到那种高度,甚至还没有改变渗碳钢很脆的弱点。

从太行山基地送来给智瑶的这一柄剑,它算是诸多产品里面质量最好的一柄。

这一点在接下来两剑互击中,青铜剑应声而断能够体现得出来。

豫让却是看着稍微崩开的剑刃而一脸抽抽的样子,不是惊讶于对砍让青铜剑断了,是在心疼手里的剑出现了崩口。

“剑用于刺,大夫必是知晓?”智瑶完全是在讲废话。

现在懂得使剑的人,谁会拿剑去跟人互砍?

智瑶又说道:“此剑锋利,惧于钝器,大夫不得不知。”

又是一句废话,即便是青铜剑也不适合去抗击钝器,崩断或许不至于,弯却是会弯掉的。

接下来,豫让亲自试验斩草席,从一捆草席开始,一直到无法完全斩断五捆草席,证明了手里的剑,它的锋利程度。

“此剑非寻常恶金所造,无有锈斑之忧,只是仍需善持。”智瑶送礼物,该交代的必须交代。

豫让很是欢喜,重新将剑交还于智瑶,却不是不收礼物。

智瑶接过剑。

豫让单膝跪地,脑袋也是低了下去。

等待智瑶用剑抵在豫让肩膀上念完效忠契约,早就准备好了吃食和水酒的仆人上前。

智瑶将一盘半生不熟的肉端到豫让手里。

豫让抓起肉直接就是咬,嚼动几下就吞咽了下去,再接住智瑶送上来的酒一口饮尽。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其实就是进行古老的收纳家臣仪式。

整个过程看着有点“西化”的样子,而这恰恰是诸夏还有贵族时期的一套礼仪。

至于为什么西式的效忠礼仪跟诸夏差不多?西方与东方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都掌握了冶炼技术,一样是从青铜时代进化到铁器时代;又比如埃及那边建造金字塔当陵墓成风,诸夏这边的会盟台是金字塔的形状,没有进入青铜时代的玛雅人也会搞金字塔。

所以,世间不存在交流的情况下出现一致,只是发生的事情着实太多,礼仪上出现像是算是巧合,关乎到以科学应用为基础的造物则就本身是那种规律。

智瑶接纳豫让为家臣是在智申的见证之下,同时台狐、夫僚、子贡、子路……等等一些人也在旁进行见礼。

仪式完成之后,豫让跟台狐和夫僚算是一伙的,跟子贡、子路则算是一同吃老智家的“大锅饭”。

豫让之所以跟台狐、夫僚成了一伙,根本原因是他们专门为智瑶服务。

子路、子贡、宰予这三位孔子的子弟,他们效忠的是智氏。简约来说就是效忠家族,而非个人。

春秋时期各个家族的家臣,他们一样是效忠于家族,所能得到的一切利益跟家族的兴衰有关。谁要损坏家族利益就是跟他们为敌,必然能够看到家臣们为了家族各种抛头颅洒热血。

“为父不知你为何收纳豫让,亦不多问。”智申确实几乎没有干涉智瑶想做什么和正在做什么。

“如赵氏责难,你且告知乃是为父纳之。”智申说完就走了。

再没有用的父亲,总是希望为自己的妻子儿女挡风遮雨啊!

智瑶从来没有觉得智申是个废物,相反很是敬爱这位父亲。

有些人明明不行非要各种逞能,不但把自己作死,连带家族也跟着遭殃。

智申的难得之处在于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不会去干各种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为人就秉承“谨慎”和“不多事”两个准则。

站在原地的智瑶怔怔地看着逐渐远去的父亲,内心的柔软被触碰到,有一小会才将目光收了回来。

赵氏会找豫让算账吗?他们的确是有放出风声,不过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对豫让怎么样。

而大家都清楚赵氏只会喊一喊,豫让不再去挑衅赵氏的话,赵氏多少会给魏氏一些面子。这个也是豫让大摇大摆回到“新田”的原因。

智瑶肯定不会带上豫让去赵氏那边挑衅,刻意隐瞒吸纳豫让为家臣也没有必要,反正就按照正常收纳家臣的流程来办便是。

时节恰好是在冬季,没有谁会在大冷天到处乱窜,可以让赵氏收到智氏接纳豫让当家臣的消息之后,有充分的时间得到冷淡化。

赵氏没有在第一时间发作,以后想发作就缺了“时效”这么一种玩意,再提起会变成是赵氏在主动挑事的行为了。

“现在赵氏没有闲工夫来找豫让的麻烦,他们真正关注的是多吃一点利益。”智瑶在仪式后没有特别对待豫让,重新专注干自己的事情了。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智氏就能和平接收中行氏的那些城邑,智瑶在用有限的资料了解接收的城邑属于什么成份。

城邑隶属的人口,每年的粮食产粮是怎么样,当地有多少自然资源,等等方面搞清楚了才能进行规划。

而智氏在接收中行氏的遗产之后,不会马上交给中行錡去管理,并不是要扣着,纯粹是因为政治方面的困扰,导致需要有那么一套时间比较长的过程。

去年的出征有一件事情让智瑶吃到了甜头,他打算在未来继续执行下去。

什么事情?其实就是编练精兵,组建专门的精锐部队。

这一件事情魏氏早就在干了,挑选身体素质极佳的青壮,训练他们家族的重甲步兵。

先走不一定赢,不走则是一定在原地踏步。

“魏氏的重步兵好像也就七八百人?接收完中行氏之后,我家变得更加家大业大,也许能搞出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精锐?”智瑶觉得搞出三千的数量不显得心大。

什么职业军人之类?其实“士”和“徒”本身就是靠征战过日子的群体,除了平时不一块训练之外,他们早就是职业军人了。

魏氏训练重步兵,其实一年之中也就不到两个月集结起来演练,其它时间都是在家各自练自己的。

智瑶在寻思的是召集“士”和“徒”集中一处,长年累月地进行有编制的团队训练,搞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