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建国大典日的人们

雄起北亚 第二百七十一章 建国大典日的人们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七十一章 建国大典日的人们

“你们金国事先挑起事端,撕毁和议。如今四面楚歌,就又想议和了?”贾涉一脸愤然之色道。作为宋人,对金人的感情那是非常复杂的。毕竟宋国靖康之耻,还一直是朝堂诸公和赵家子孙心头的一根刺。那么他们私底下已经因为时间的缘故,而淡化得差不多了。

但在国耻面前,面上还是没那么容易原谅。

只是如今蒙古人气势汹汹的南下,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尤其是靖康之耻前,辽国灭亡,与金国结盟的教训还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斯之剑。

因此和议,也符合部分宋臣的利益。

“金国亡国,宋廷就不一定能和汗庭共处。金国此前所犯之错,也确实大不应该。但在国祚存亡跟前,此前所犯之错不能再揪着不放了。今日明国之所以愿意做和事老,也不是想看着你们吵架的。”王文统打着圆场,摆明明国的立场道:“在我看来,如今中原,金国还能占着黄河以南而存活,仅因汗庭兵力都已西征。若等其东返,那中原之地就不是那么平静了。念你们宋金已经和平共处了一百余年,在大敌当前之时,更不应同室操戈。听汗庭那边的消息,此次西征,已经灭国有十,屠城近百了。若等其用兵于中原,金国、宋国能凭一己之力抵抗汗庭天威么?”

这其中灭国屠城的数量虽有些夸张,但宋国和金国也不知道具体的情报。毕竟他们不可能和明国一样,早早的就在汗庭那边安插为数不少的密探。

且凭着同出一源的关系,更好的掩饰其自己的身份。并在汗庭的中上层,也能收买军将为己所用。

“王侍郎教训的是!”贾涉听完王文统的话,很是诚恳道:“与金国议和,宋国条件有二。其一恢复嘉定和议时的两国边界,其二废除岁贡,两国不再为伯侄之国,而是兄弟。宋国为兄,金国为弟。”

“边界可谈,岁贡不可废。且两国既为伯侄之国,关系亲厚,怎能不讲礼仪,草率废除?”董友估摸着朝廷诸公的心思,马上应声道。

贾涉也是毫不相让。讲明要想恢复和议罢兵,就必须停止岁贡。

眼看初步的交换条件后,显然不可能一下子谈拢。王文统再次充当和事老的作用,领着贾涉先行离开。

到了次日,和议是不可能继续了。因为十月一号是明国的开国大典,早已准备好的明国国旗已经悬挂满了上京的大街小巷。其实也不止上京,在周边的县城,其他的五省州县,但凡官方衙门驻地,都会在最高处悬挂好早就准备好的国旗。

虽说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国旗的概念。但兀鲁图斯却是想用同样的一杆旗,而激发起明国百姓身份上的认同感。无论他们此前是契丹、女真、汉人还是蒙古人,从今天起,都是这面红色为底,日月相照的旗帜下的明国人。

祖宗泽的妻子秀芝今儿穿上过年才舍得穿的明国改良化汉式襦裙。袖口保持着明国一贯的窄小,并且采取对襟的设计,有如意扣进行扣合。

下身的裙子也不会过长而影响到赶路,而是缩短到脚踝,露出双脚。明国可没有女人三寸金莲的风气,而且也一直都鼓励女人出来做工,贴补家用。

尤其是入主东北以来,明国的可用劳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女人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只是如此一来,女人既要外出做工,又要顾着家里的两顿饭食。虽有学堂帮着分担部分育儿的压力,但女人还是要照顾相公、孩子的饮食起居。

如此对女人而言,确实有些压力过重了。一些人家出于心疼女儿,以及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考虑,开始延迟自家女儿出嫁的年龄。官府也鼓励女人十六号以后再出嫁,这就导致明国已经出现了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超前的晚婚风气。

同时因经济的原因,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也有些扭转。特别是故意溺死、抛弃女婴的情况,已经大大的减弱。毕竟将女儿养好一点,大了还可以外出做工为家里赚钱,等到嫁人了,又能得一笔彩礼。若是女儿孝顺,还能从婆家弄点好处回来贴补家用。

从经济层面考虑,养女儿已经不再是太过亏本的买卖了。

并且明国也在鼓励生育,想要儿子的话,可以多生几个,官府不仅不会阻止,还会根据情况减免部分赋税。如此,明国已经迎来了第一波婴儿潮。

“娘,我领他们去找相公了啊。家里饭菜都已经做好了,就放在灶台的盖子底下。若是饿了,你直接吃便可。”秀芝领着女儿走出院子,冲着坐在院内晒太阳的婆婆王氏交待道。

“好,你们先去找宗泽吧。今儿是个大日子,官府放咱们大假,就是为让我们小老百姓凑热闹的。我若不是身子骨不好,定也要去看看才好。”王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儿子京考中举了,名次虽不高,但好歹也是个进士。而且现在就在上京城内为官,虽品级不高,但距离家近,且好歹也有个官身了。

各种俸禄,也是普通工坊匠人的一倍。再加上家里的养殖坊生意,境况已经变得极好了。秀芝之所以还在工坊干活,也是穷惯了,性子也本分,所以还舍不得那并不算辛苦的活计。

“喲,秀芝你们出来了,我正说要去寻你们呢!”邻居王铁牛的媳妇会兰嫂也穿上了新衣裳,只是不是汉式风格的襦裙,而是带有明国新式风格的明服。

大致式样脱胎于蒙古人常见袍服,改良后则类似于旗袍,但腰部更窄。且沿着大腿采取流线型的设计,更让穿着的女人显得详细苗条。领口位置的衣领略小,露出了一小部分脖颈。双袖则采用了七分袖,露出小部分手腕。

还好明国的风气不算保守,女人抛头露面、做工都已经被人接受且渐渐习惯。所以这样的明服,并不算什么伤风败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