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开国大典(完)

雄起北亚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开国大典(完)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开国大典(完)

可能是生意人的眼光与普通人不同,所以工坊和商行的花车巡游,更像是一次大型商货展览。几乎每个能上花车的商行和工坊,都浑身解数的展出尽可能多的商货。

比如玻璃工坊的就是一架透明的马车。工坊的主人坐在内里,荣光满脸的向着所有人招手。毛纺织坊的则是一排用木头做架子,外面用毛线编制而成的不同款式毛衣。

通过这次巡游,想必能更好的售卖出去。还有罐头坊、皮革商行、山参行等,都竭尽全力的展示着自家的拳头商货。

在他们之后,上场的便是少年军。

一期、二期,都有参加巡游的机会。这些还是少年模样的童子军,经过军队式的管理和培养后,体现出了良好的风貌。一期的少年苏合就是有幸参加巡游的少年军之一。

此刻他正迈着有节奏的步伐,随着其他人一起,在官道上保持着整齐划一的节奏。虽然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也是第一次有机会直面那么多的达官显贵,但他心里却是非常淡定的。

因为他最早跟着国主兀鲁图斯一批的牧民,命运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兀鲁图斯的话,他可能跟他阿布和额吉一样,一辈子都在为那颜当牛做马。

现在他们家也有官身了,且他阿布还是一州的知州。只是可惜的是,因公务的缘故,是来不了上京观礼了。

心里虽有些遗憾,但面上却是没表现出来。他昂着头,挺着胸膛,大步向前行进着。只想展示出少年军最强盛的一面。

看到这些军容肃然的少年们,兀鲁图斯心情大好。因为这些少年军未来会成为明**队的中流砥柱!

到底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虽不能与那些独当一面,独领一军的大将相比,但在军队中当个十夫长、百夫长还是可以的。

而军队中,这些中下层的小军将,作用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上面的命令是否能完善的传到每一个士兵耳中,战场上能否顺应战场形势,随机应变,都是很考验一个人的。

而这些往往是常识性的东西,却很少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教导。

少年军则不一样,他们的学习内容,主要就是与军事有关。而且还是奔着中下层的军将职位去的。有着他们充当联系基层士兵的枢纽,可以更快的让军队形成战斗力。

这也是当代军队和明**队的差别。

兀鲁图斯希望提高军队的专业性!而不是像金国、宋国、蒙古汗庭一样,抓着手脚健全的男丁就滥竽充数的拉上战场。这样毫无战斗力的炮灰,简直是在草菅人命。

而明国的人丁算是周边各国中最少的,是经不起金国、宋国、蒙古汗庭这样随意消耗。因而培养专业的军人,使得军队更加的专业化,系统化,也是他对明**队的长远目标。

二期少年军的萧斡在学长们走了大概有百米远后,也跟着上了官道。和已经训练了一年多的一期少年军相比,二期少年军要明显稚嫩得多。

但好在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场合,所以都竭力保持着最好的军容,以免给二期少年军丢脸。

“萧斡,好儿子,好样的!”就在他紧绷着脸时,耳旁忽然传来呼喊。借着眼角的余光,他才看清那是自己的养父王铁柱。

对方坐在很靠前的台阶上,看到自己时,高兴的站起来冲自己欢呼。虽然他也很想回一个微笑,但他不敢破坏了整个方阵的气氛。因而只能默念着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以便排除外界的干扰。

少年军之后,就是各个学堂的学生们。能上场的,无异都是表现不错的。而且身高、体型也大多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整个方阵更显秩序井然。他们的手上都拿着花儿,一边走一边大喊着明国万岁。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太医院的方阵。

若论明国哪个行当最受尊敬,毋庸置疑的,就是太医院的大夫和女郎中们。尤其是军中,那些会简单护理的女郎中特别容易获得士兵们的好感。在军婚中,也是匹配度最高的。

而在民间,太医院的存在,极大的缓解了百姓们因病痛而受到的折磨。特别是在兀鲁图斯让太医院对各类疾病进行分科别类,然后让相对擅长的大夫坐镇不同的科类,从而让病人更容易得到大夫的救治。

为了让普通百姓不至于一病就倾家荡产,对于那些普通的感冒、头疼脑热之类的疾病,一方面进行集中的草药收购,通过成规模的走量,降低草药的价格。一方面又对相对稀缺的草药进行栽种和培养,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草药的卖价。

因太医院几乎垄断了草药的价格和看病的各类费用,民间的野郎中,也不敢胡乱收费了。

因为百姓们有了更好的去处,就自然不会去充当什么冤大头。

在太医院的方阵走后,就只剩下一个方阵了。

这个方阵有些特殊!

因为他们全部都是半大的孩子,大多都只有十岁左右。他们是各个学堂的学生,穿着剪裁得体的统一明国学堂服饰。走起路来并不齐整,但没有人嗤笑他们。

人数也很多,有近五百人。

莫多索尔看到这些面膛饱满,干净整洁的孩子,脑海里不自觉地出现了部落孩子的身影。他们一个个常年累月都是脏兮兮的,夏天时没有柔软的衣服可穿,冬日的时候,则是跟他们大人一样,披着兽皮。至于读书识字,那就更不可能了。

在他们赫拉部,都找不出一个会读书识字的人。

而这些大明的孩子,这么小就吃饱穿暖,可以读书识字了。若是他们赫拉部也能得到明国的接纳,不求能像这些上京孩子一样,只要能达到黑河城的学堂那样,他就知足了。

这样想着,对于明国的敬畏之心就更为热切。

而董友和贾涉则都对明国的教化知礼有了更深的认识。至少在他们国内,是没有强制入学和扫盲班的存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