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账房培训班

雄起北亚 第二百八十八章 账房培训班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八十八章 账房培训班

辽阳城,冬日的第一场大雪虽然比起黑河城,来得要晚了一些。但是就天数而论,也仅是晚了一天而已。

正在城内参加账房先生培训的黄世仁听着台上先生的授课,眼神却不断往玻璃窗外片片坠落的雪花上瞧,不自觉地有些出神。

原本按照计划,他培训一个月就可以接受商行的委派,去外边当值的。但因山东地界上需要建数十所学堂,所以教习先生便被临时抽调走了。

等再回来,已经到了十月。

如今这么培训起来,冬天便来了。看来整个冬天,都是回不到山东的地界了。

“也不知黄家庄现在是什么光景了,那里的雪也会下得像辽阳这么大么?”黄世贤想的越来越远,神情也越发迷惘。

这终于引起了教习先生的注意,便听:“世仁,你来说说,我刚刚讲了什么?”明国的国情与中原不同,取名字后,不兴再起字与号。所以普通百姓一般称呼时,都以对方姓氏后的字相称。

这种习惯延伸到教育行当后,废除字与号也就成了风潮。

被点名的黄世仁一时还没回过神来。还是他身旁的同桌金熙正使劲儿捅了捅他的胳膊,才让他察觉到了先生的点名。

便迎着先生稍显愠怒的眼神,有些局促不安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我-我-我-”黄世仁说话吞吞吐吐的,低着脑袋,不敢再看先生的神情。

尽管对方的年龄并不算大!

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的风气,还是在明国非常盛行的。

“坐下吧!”教习先生见提醒的作用达到了,也没打算继续为难他,便语重心长的劝了一句道:“你们都是各自商行选出来的账房先生,出身也不显贵。能不用迁去苦寒之地开荒种地,乃是天大的福分。若是到时候考核不过,保不住账房先生的位子,哭都没地儿哭去。”

听着这话,黄世仁想到了庄上的同乡。那些人中的大多数,应该都被迁到北边去开荒了。从前在庄上,他虽没种过地,但也知道其中的辛苦。

和每日只坐在太阳照不到,风也吹不到,还俸禄可观,包吃包住的账房先生相比,种地的日子就真是苦了!

“先生教训得是,学生必不敢再犯了!”黄世仁虚心的说道。

见其是真心悔过,教习先生点了点头,便继续讲课。

虽说在所有学生面前,教习先生都是板着一张脸,经常做出一副不假辞色的样子。但牧奴的出身,其实和这些学生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经历了从前的苦,便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所以对这些学生们,便抱有更多的耐心和同情心。

终于等到培训课结束,黄世仁和朴熙正一起赶去膳房。

说起来这培训的日子除了每日上课无聊了点儿,就没有别的不好。住的地方也温暖,被褥什么的都准备齐全。背靠以三大商行为主的各大商行,在吃穿用度上,就相对富足。

毕竟包括这场地在内,都是各大商行组建的商会提供的。

离开温暖如春的教室,外面的寒风夹杂着雪花,吹得有些刺骨。朴熙正拢了拢头上的羊毛帽子,将脖子缩得更短。

到了膳房吃饭时,朴熙正还不忘回忆着今日课堂上学习的珠算方法。如此用功,也是和他出自高丽的逃民有关。

自高丽半年前被迫对明国全面开关以来,北逃的情况就愈演愈烈。为了追求有饭吃,有衣穿的生活,那些普通百姓不能反抗官府,就只能用双腿逃离本土做出选择。

韩熙正身份有些特别,他此前在高丽境内开办的大明学堂上过学,身份是妾生子。只是亲娘的地位实在低下,家里的正妻又在老爹死后,立即着手将府里的小妾发卖了,妾生的儿女也都想方设法赶出了家门。

在不想种地,又没有其他营生的法子后,便北逃了。

果不其然,因识字,又会说汉话,所以被聘为了账房先生。只等培训考核通过后,就立即外派到各个分行。

在高丽国内,明国商行的各大掌柜、账房先生,甚至是跑堂的伙计,都自觉高人一等的。若是能成为那样的人,出人头地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朴熙正只想风风光光的回到高丽,好让那蛇蝎心肠的主母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

黄世仁是不知道朴熙正的经历,而且他也没有打听的心思。不过他也想回到自己的故地,只不过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担心黄家庄的祖宗坟墓没了人祭拜。

见朴熙正如此努力,他也不想被超过了,便也在心里默默回想了一遍今日所教授的内容。

而在膳房里,这样的一幕随处可见。

相较于上层贵族,普通百姓对于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加看重。因而努力起来,也就更加拼命。

视线再往南,与辽东隔海相望的山东行省。经过小半年的休养生息,战火的创伤依然存在。大多数的州县,还都是空落落的。倒是与金国交界的徐州,与宋国交界的楚州对岸,各自都兴起了一座小城。

哪怕在冬日已至时,来往城池之间的小舟都没停过。这是来往两国三地间的商人。且因明国同时与金国与宋国交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安民重商政令。很多宋国、金国的商人,都愿意来明国境内做买卖。

处于三国交界之地的邳州,更是因此获得了商业上的便利,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商货中转地。一些原本逃去金国、宋国的百姓,也都发现了生计,纷纷自发的回到邳州找活路。

使得山东诸多州县中,邳州是除了登州以外,第二个百姓人数最多的州县。而只论人口增长速度而言,邳州还超越了登州,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与这里的生机勃勃相比,东海对面的高丽半岛南端,釜山港,就显得有些死寂了。也是冬天到了,前来贸易的倭国商人开始减少。刚从船上下来的河内义长看着这还算熟悉熟悉的港口,属于倭国人的印记似乎少了些。

可能也是街面上的行走的倭人少了,也或许是属于明国典型建筑的水泥‘匣子房’太过引人注目。

犹记得在离开时,这栋毫无美感,却是明国强大象征的‘匣子房’还没建造起来的。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便已建造完成。

独属于明国的建造速度,着实令人惊叹。

只是接受了自己的归附后,明国出兵解决对马国的速度,会不会也跟建房子这么快。

他只能祈祷,希望这件事不要拖太久。不然在贡献了大量家财后,他在釜山港的日子也会过得难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