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余波

雄起北亚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余波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余波

山东行省徐州地界,新民集。

这是一座建在徐州城对面的新集市,虽然明国的驻军已经后撤了,但聚集在这里的商户和百姓却是没有全部迁走。随着乾武元年的难民潮,新民集也成为了金国难民进入明国地界的桥头堡。

在这里,明国的徐州官府设下了规模庞大的难民安置营。在最高峰的时候,足足安置了近三十万难民。好在经过省府和朝廷中枢的纾解,被滞留在此的难民得以被分流到其他州县或是行省,极大的缓解了新民集的压力。

现在这地方虽然还是有着大规模的难民营安置区,但每个月只剩下七八万人了。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两万是新民集的常住百姓和商贾。

作为一座没有城墙的市集,新民集的建设也颇为的随意。不过原则上还是遵循着明国的章法,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占用公共通道随意扩建。所以进入后虽觉得道路狭小又拥挤,但大多数的地方,还是能容许马车通行的。

此时在新民集的主要街市蔡甸街上,金国的行山东东西路兵马都总管府事-纥石烈牙吾塔,正带着少数几个心腹,准备去约定好的商行谈笔交易。

自新民集建立之日起,这蔡甸街便是最早有商行修建场馆的街市了。并以汇丰、汇通、汇来三大商行为中心,密集的分布着上百家商行。蒙古银行这样的明国大型金融机构,也在这新民集设下了规模不小的分部。

平日里商家交易什么的,也便于在蒙古银行兑换到足够的票据。

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流是蔡甸街,乃至新民集最大的特点。有时候纥石烈牙吾塔也很不理解,明明建城更久的徐州城本该拥有更多的商旅和百姓的,但事实上,相比新民集,徐州城真称得上冷静。

虽然也不至于大白天的没人,但像新民集这样摩肩接踵的场景,是不会有的。而且街上的百姓也不会这样随意行走,往往他们都行色匆匆,好像是怕冲撞了什么人。并且街上很容易见到大批聚集的乞丐,新民集这样连城池都没有的地方,却是一个讨饭的都没见到。

只是作为邻居,纥石烈牙吾塔也清楚乞丐都没有的原因。就在蔡甸街的七里之外,便矗立着名声很响亮的徐州难民安置营。那些缺衣少食的乞丐,都统一送到那地方安置了。

在徐州城内,纥石烈牙吾塔也用这法子,偷偷将城里的难民送走了一些。并且用这些没用的废人,还交换了好些粮草和钱财。

他在蒙古银行,也存了上千蒙古金元呢!尽管他打心眼里是没打算背叛大金朝的,但全家数十口人总不能也跟着自己为大金国殉国了。明国对女真的百姓也不算苛责,到时候让他们成为明国百姓,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也算是一条好的退路。

这么来到汇通商行,却发现大门上贴了两张大大的封条。周围指指点点的人不少,说是被官府查封了。

“大人,不会是咱们的交易被明国发现了吧?”一个心腹冲纥石烈牙吾塔低声问道。

说话时,他还紧张的左右观望,似是在防备着什么。

“不会的。我们与汇通商行的交易不算违反大明律法。且早前和明国的和议中,也有允许粮草买卖。只是必须得通过三大商行,咱们也不算违规。”

“可听说明国粮草紧张,早就不准卖出境外了。依小的看,咱们还是赶紧回徐州城吧。”虽说明国擅起边衅的可能性很低,但也不能不防。

毕竟明国的手段向来强硬。从前有在新民集骗取钱财的狂徒,在逃到徐州城后,被尾随乔装打扮的治安军给直接抓走了。

为了明金友好的大势,徐州城的县令在纥石烈牙吾塔的示意下,选择性的失明了。这件事后来被传了出去,还成了徐州地界大多数人饭桌上的谈资。

“先让人去打听打听,看看这汇通商行是如何被查封了。咱们可是付了一万蒙古银元的,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走了。”纥石烈牙吾塔胆子很大,径直找了家茶馆,听着台上说书人说着明国最新的评书,一边让底下的人去打探消息。

论享受,明国人着实让纥石烈牙吾塔大开眼界。什么说书、戏剧,还有皮影戏这样的新奇玩意儿,十足的令人兴趣大增。在徐州城内,也有这样的明国的戏院和茶馆。

但数量不多,而且内里的花费可不少。

不像这新民集,同样的茶水和戏剧,却只有徐州城的三成左右。还有**窟的女支院,在新民集也划算很多。并且这里的女人花样繁多,常常隔一段时间,就会出一段新奇的玩法和令人血脉喷张的歌舞。

纥石烈牙吾塔是个男人,也来新民集玩了好几次。

不得不说,徐州城的姑娘跟新民集的姑娘比起来,简直就是根会说话的木头。

很快,越来越多有关汇通商行的消息就汇入到纥石烈牙吾塔的跟前。说是汇通商行在上京的总部受到明国官府的查抄,似乎是不少掌柜都涉及到贪污犯罪、因私废公之事。

新民集的汇通商行,也是被连累的。

另外除了汇通商行以外,汇丰和汇来为首的其他十几家商行,都被罚了一万银元到三万金元不等的罚款。说是偷税漏税。

“这汇通商行不是明国皇室的吗?怎么官府还敢查抄起皇室的商行了?”纥石烈牙吾塔有些难以理解。

“听说这是明国国主下令严查的。好像是高丽那边的汇通商行掌柜私自传教,惹怒了国主,导致国主下令对整个大明国的商行进行严查和整顿。”一个心腹尽心的解释着。

纥石烈牙吾塔又问有没有打听到汇通商行什么时候能重开,却无一人知晓。

见此,他也只能暂时放弃与汇通商行的交易,去其他商行碰碰运气了。到底金国的粮草实在太吃紧了,山西、陕西和河北黄河沿线的战事又接连不断,不得不动用手段向明国购粮了。

在官面上,金国也让使臣向明国求助。但明国自身都粮食吃紧,自然是帮不了太多了。

不过纥石烈牙吾塔的运气实在算不得好,几乎将新民集大大小小的商行跑完了,都没能与任何一家商行达成大额钱粮交易。而且就算小额购粮,也要拿出官府开具出的身份凭证。按照上面所注明的用途,卖给他们一定量的粮食。

这是自难民潮开始后,就推行的粮食配给制。以往普通百姓购粮,是不需要凭票供应的。现在么,却都定时定量了。并且肉食,各种罐头,干粮、面饼等,也都在配给的范围内。

这使得想要通过其他渠道购粮的纥石烈牙吾塔,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一选项。

他的难处,明国官府是体会不到了。而且就算能体会,现在的明国官府,也没空理会了。

因为明国新设八部,涉及到了原来五部和枢密院的利益,由此拆分出来的官位和官员安排,就成了头等要解决的大事。

上京城郊外的官营围场,一间淡雅的凉亭内,户部尚书哈尔斯丁和礼部尚书王浍,正对坐着喝着闷酒,抒发着心中的烦闷。

“哈尔斯丁,你说朝廷此举,会不会是觉得我们在尚书的位置不够尽心尽力呀?”王浍出声道。

作为平时官府中人经常往来的场所,围场供人休息的凉亭不少,而且坐坐都修建得非常雅致。此刻内里除了他们两人,倒也没有随侍的人。却是为避免别人听了胡乱往外说,两人不敢留人在内伺候。

“你这礼部还算好的了。哪里像我的户部,可是一下子没了民、商、农、税这四个油水大着的司呢!”哈尔斯丁宽慰着,他的心底也是不大痛快。

毕竟被分权了,没人高兴得起来。

“哎!没了教育司,我们礼部往后就更是清水衙门了。”

“你们礼部还有宗教司呢。我们户部原本是管着钱粮的,现在税也收不上,连统计都有统计部,往后户部是要变成清水衙门了。”

“来来来,不说了,先喝一盅。”听着哈尔斯丁的话,王浍确实觉得自家的礼部还算好的了。宗教司每年能从朝廷那里分润出不少扶持的蒙元,且还颇受兀鲁图斯的重视。

比起重要权柄全都被分走,往后就干些粮草存放之类杂事的户部,确实好的多。

他们的不好受不是个例,在明国,传统的五部和枢密院的高级官员,都觉得不好受。但那些被升格的新部门,却是欢天喜地的。

明国第一届科举的进士李治,就是其一。因算术上的优秀表现,他被新成立的统计部看中,特意调派到了部门里担当左侍郎。这升官升得这么快,可真够他意外又欢喜的。

蒲察厮斤也是高兴的人之列。

他之前是在移民司帮忙的,现在移民司升格为民部,他当上了移民巡察使的中层官吏。并且不用一直待在上京,有机会去各个行省的移民安置点巡查。因山东是爆发难民潮的地方,也是民部最重视的移民来源地,所以他的第一个差事,就是去山东行省的移民安置点巡查安置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