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三百六十章 明国无贼乎?

雄起北亚 第三百六十章 明国无贼乎?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三百六十章 明国无贼乎?

不过这种宣传内容上的问题不是个例!

就是在上京的《大明日报》本部,很多饱读诗书之辈都还不习惯明国大白话的宣传方式。因而在宣传司内部,兀鲁图斯引入了一些没有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回回人。

在摒弃掉传统的辞藻修饰方式后,这些完全和儒士们出自不同语言环境的异族人,更能在内容描述上体现出兀鲁图斯的要求。

另外还有出自新式学堂的学生。

明国的通行教育模式就是大白话,之乎者也只能出自某些选中的文章片段。而且也只是进行赏析,而不提倡学生们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日常的文案写作。

于是兀鲁图斯也没就这个问题对钱谦有多么的苛责。只是再次申明了叙述方法简洁的重要性。然后就是让他们对明国在海外战胜倭国的事情,进行公开且最高规格的宣传。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明国又取了一场大胜仗。而且还是在千百年来,做出了中原王朝从没成功做过的事情,打败倭国,征服倭国。

同时对于山东官场的惩治结果一事,也需要报社对外进行公布。要让所有大明百姓知道,自己这位国主对于贪赃枉法,是深恶痛绝且严厉惩治的。

待回到巡抚衙门的临时行营,兀鲁图斯又迅速召集随行的官员讨论对倭国接下来的处置事宜。

“一口吞下倭国么?”兀鲁图斯心里冒出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想到这件事一旦成行,那后世的历史进程极大可能会就此改写,甲午之耻或许会就此不复存在,兀鲁图斯心里忍不住有些激动。

但想法很美好,现实绝不会这般一番风顺。比起高丽对中原王朝千百年的臣服历史,倭国与中原的关系明显要独立得多。

而且论体量,刚刚吞下高丽的明国,也吃不下人口数倍于高丽的倭国。

蛇吞象的后果,往往就是撑死了贪婪的蛇。

因此兀鲁图斯马上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在人口没有超过倭国三倍的情况下,粗暴的同化很可能是反被倭国同化。

随行的官员这边,也都是相对清醒的理智派。全东、石抹也聪也都建议像第一次明高战争时对高丽的处置一样,让其赔款,割让部分土地,不断的从战败国身上获取人口,并且让战败国承认明国的宗主国地位。

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一口吞下了。

兀鲁图斯认可了这个办法,但没有立即做决定。枢密院那边还没有消息,等到他们的意见到了,再看看一起做决定。

至于水师那边,暂时可以让他们继续扩大战果。但以抢夺钱粮为主,土地的话局限于目前的九州岛就行。其他地方就算占领,也不需要考虑长期统治。

这样的命令传回祖尔别也那边,战事已经在扩大化。

镰仓幕府的集体被俘给了关门海峡对岸幕府军队极大的震动。明军也没忘记趁他病要他命,更是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攻。在这其中,仆从军就成了最大的消耗品。

四国岛、本州岛的西部,纷纷陷入了战火中。

北条泰时不愧为下一任幕府的执权候选人,在面对如此恶劣的局势下,迅速与京都的天皇派系合作。再次在极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四万大军,摆在备中、出云国一线。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以及更多的兵力,阻挡住明国的攻势。

当然,谈判的事情也一刻都没落下。比之此前让明国全部退出倭国,北条泰时为首的留守幕府更加的现实。只要明国愿意停战,一切都好谈。

比如臣服明国,认其为宗主国,都是可以的。

在这种时候,金国的使臣英王完颜守纯终于抵达了登州。

他是三国和议中,最先抵达的外国使臣。这也是金国的统治中枢距离山东行省最近,且形势最为迫切的原因。

从离开徐州城,进入明国控制区开始,他就见到了完全和金国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百态。

城镇之中没有遍地的垃圾,也没有低矮逼仄的贫民区。一切都看上去非常干净,一切都看上去非常整洁。空气里也没有惯常的人畜排泄的味道,谈不上清新,也不刺鼻。

到了野外,则是大片荒芜的耕地。荒草长得很高,除了少许城镇附近有开垦的迹象,其他地方都是荒废的场景。一些牛羊则慢悠悠的吃着荒草,有点类似于大同府那样的边地草原。只不过放牧的牧户不是神情麻木,破破烂烂的草原牧奴。而是穿着朴素,但眼神明亮的汉人。

因为普通的草原部落,绝对不会穿汉人的衣裳。

这样的场景在明国的黄河下游不是个例。却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黄泛区,所以官府倡导在黄泛区内放养牛羊。等到雨季来临,这些放牧的牛羊也可以更好的迁走。

一条修整得较为平整的官道又宽又长,延绵着一直到远方的地平线以下。只不过官道是黑色的,听说是铺了煤渣的缘故。

为了防止官道两边的行人或是牲畜误入,还在官道外围,插了一排篱笆墙。

放牧的牧户见到被损坏的篱笆墙,还会主动进行维护。

一些运送货物的马车或是要去远方的行人偶尔从官道上经过时,也会停下来询问牧户手上有没有可以卖的牛羊、牛皮、羊皮、羊毛等物。

牧户这时就会开心的告诉他们价格,在马路上就完成了一笔交易。在这期间,没有欺压,没有怀疑,也没有故意哄抬物价。

而在金国,买卖向来都是充满极大的风险的。而且在城池以外的地方交易,还要警惕遇到劫匪的同伙。在朝廷南迁后,南京路的地界就几乎盗匪横行。

路上遍地都是饥肠辘辘的流民,行商的队伍往往都不会随便跟沿途的百姓交流甚至交易,因为一个不好,就是被抢得所剩无几。像明国这样一个牧户就敢随便赶着上百只牛羊到处走,那更是片刻就尸骨无存了。

这样的安逸场景,完颜守纯很有些不解。

“莫非明国就没有山匪盗贼吗?”完颜守纯将这个疑问带到了登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