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十七章、 比文争额(一)

纵横宋末 第十七章、 比文争额(一)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十七章、 比文争额(一)

最迟后年,胡人就要进攻大理,这次大理就再也没有上次幸运了。

大理失去了,大宋就失去最后一个陆地屏障!

看着赵平苦着脸,娘亲冰着脸,拿回信,顺手就使出绝招,左手准确无误扯着赵平的耳朵,扭转着问道:“平儿难道你不知舅舅托了多少人情,才给你找到一个机会。给为娘说说,你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读书,皮子松了,人也懒了,难道要为娘给你紧一下皮子?”

赵平一边捂着耳朵,一边指着西边方向说道:“娘亲呀,胡人不是已经打来了,我不是为大宋作出一份力量吗?”

娘亲滞疑一下,反而更加用力扭住赵平的耳朵,说道:“你这个小屁孩,国家大事,那是朝廷的事情,你这个小屁孩,能够做什么。况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为娘好好读书。”

说到这里,娘亲又诱惑说道:“再说县城比赵家庄热闹,吃穿玩远远不是赵家庄所能比拟。”

再热闹能够比得上后世的县城吗?可是此话不能说出来。

况且自己走了,自己的几个弟子学业怎么办?还有武功怎么办?

赵平只得吩咐自己的几个弟子安心读书做好功课,作业要送到县城来定期检查,如果有必要可以派一个来县城学习之后回来传授给他们。

次日,赵平被娘亲亲自押上船,向县城出发。

王狗儿犹豫之后还是悄悄说道:“师父,你去县学,一定要小心王子和,徒儿感觉他对你不怀好意。”

赵平点点头,第一次离开赵家庄去三十多里外的县城。

果然不愧是县城,仅仅人口就有两万多人,四周都是高达三丈的城墙。

在城门缴纳入城税之后,赵平一行进入县城。

县城依据山势而建,赵平只见脚下是石板大街,眼前到处都是杏黄色招牌飘飘,油坊、布坊、醋坊、丝坊、绸坊、铁坊、客栈、酒楼、青楼、是妓院、当铺、钱庄、药房等让人眼花缭乱。

大街上人来人往,牛车、驴、平头车、独轮车等不停从赵平身边通过,走街串巷卖糖葫芦、饮饼,磨刀等吆喝声音不停传来。

衙门在整个县城中心的位置,旁边就是学堂。

赵天则在衙门旁边北大街租了几个店铺,上面也挂着几个随风飘扬杏黄色的招牌,其中一个是写着赵氏作坊,另外两个招牌的则是写的仙炉、仙皂的诗,看来赵天他们确实会广告。

赵平来时,但见有十多个少年书生对着自己的撰写的诗指指点点。

“全身污垢有何妨,仙皂用后白又光。乌云散去碧空现,作呕抹布换新装。”

一个十四左右的少年学子吟诗之后,摇头晃脑之后说道:“不妥,妥乎哉?不妥也,在下读书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岂能行那商贾之事也。”

他的话得到部分士子的点头同意。

“后羿弓响金乌坠,转世仙炉自不凡。九转百炼欲成道,放出光辉助人间。”

另外一个十三岁一身锦袍的少年向地面吐了口水,说道:“呸!金乌什么时候转世这个炉子了,这不是在坑蒙拐骗了吗?”此人上来就上纲上线,让赵平不禁皱眉,幸好他的话偶尔有几个人呼应之后,其他之人没有出声。

另外一个十二的少年也摇头晃脑吟嗵:

“金乌坠落已万年,地下藏身欲炼仙。焚烧自己献温暖,留下光明暖世间。”

吟诵之后此人然后说道:“此诗不论金乌是否坠落此地,但是后面两句,确实是在下辈读书人所追求也。”

他的话得到不少读书人的称赞,那个要对赵平诗上纲上线的士子,嘴巴张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赵平不禁对这个士子好感直线上升。

那个十三岁的少年突然向几个五十文士左右行礼:“袁学正、喻学录、严夫子、熊夫子有礼了。”士子也一起行礼。

原来这些是县学的学正、学录、夫子,只见他们也仔细打量赵平的诗,其中一个极为清瘦老者大袖一甩:“有辱斯文”。

其他三个也摇摇头,然后走了。

赵平眉头一皱,这些也许就是自己的老师与同窗,现在对自己有了成见,以后就难以相处了。

舅舅的静远酒楼则在衙门与东门的中间,位置还过得去,不过喜欢读书的舅舅也没有亲自上阵,而是交给一个掌柜在打理。

赵天则在楼上订了一个雅间,为赵平他们接风。

赵平品尝一下,味道与后世相差太远,不过在这个时代炒菜已经是高档菜品。

舅舅就在酒楼附近有一个四合小院,有七间房屋,赵平午饭之后来到这里。客厅正中是八仙桌,两边各是圈椅,桌子上面挂着一副山水画,客厅侧边分别是竹丛画及书法挂条,匾额上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字。

赵平想了想,舅舅的静远酒楼不是“宁静致远”的缩写吗?看来舅舅确实风雅。

看到娘亲与赵平、翠竹、兰儿进来,舅舅立即放下手中的书,双手作出邀请的姿势,嘴里惊喜喊道:“月娘,平儿,来了,来了,快坐,快坐。”

看到礼单上的清单及担子上盒子,还有外面的平头车,舅舅大吃一惊,说道:“月娘,礼物这么多,不行,不行。”

舅母抢过礼单,眼睛放光,眉毛一扬,说道:“上等仙皂一百,仙炉三个,仙炭三百。月娘,这礼物也太厚重了。不行,嫂嫂不能接受。”舅母通过坊间传言的商贩嘴里了解到,上等仙皂在这里虽然只有两百文,可是昌州是三百文,重庆则是五百文,到了临安则是一两银子,听说胡人那里价格甚至二两银子以上。

舅母说到这里,礼单依然在手里攥得紧紧的,又低头仔细打量赵平,口里不禁称赞:“平儿,现在身体比以前结实得多了,也长得俊了。梅儿,过来看看你的表弟。”

李涵梅提着裙角,低头慢慢进来,后面跟着一个比兰儿大两岁的小丫环。

她一边走路,一边偷偷打量赵平,看见赵平,嘴里“哼”了一声,然后扯扭头过去。

赵平心想,这个表姐依然还是不喜欢自己。

舅母上前握住李涵梅的手,一边打量她的手一边问道:“你是去练筝还是学画了?告诉为娘。”

李涵梅搓了搓小手,皱眉之后双手摇晃舅母的手臂问道:“娘亲,画已经学过了。只是那个教筝的夫子好凶,手被打得又红又肿,我不学。我真的不想学。”说到这里,她不禁呜呜轻轻抽泣越来。

舅母看了赵平一眼,皱眉右手高高扬起,就要向她扇去,看到女儿突然苍白的脸色,突然轻轻拿起她的小手,轻轻喝气,然后抚摸着她脸擦拭她的泪水,温柔说道:“梅儿啊,严师出高徒。相信几年之后,你会体会到为娘的一番苦心的。”

然后不好意思对着娘亲说道:“让月娘笑话了,梅儿性子倔强,难以教养呀。”

娘亲慈爱看了李涵梅几眼,说道:“梅儿聪明怜俐,一定会成功的。”

赵平心想,这个表姐显然应该学习没有耐性,不然怎么会被夫子打手心。

舅母来回在赵平与李涵梅打量几眼,想说几句话,但是最终叹息一声,然后看了舅舅一眼。

舅舅犹豫几下,看了赵平几眼之后说道:“月娘,事情有变。”

娘亲脸色大变,看了赵平之后望着舅舅,皱眉问道:“怎么回事?”

舅舅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县学这次特招,报名众多而名额有限。为舅通过多方关系,县学学正已经答应没有问题,可是学录说名额有限,报名太多,必须考试,择优录用。”说到这里,他仰头长叹。

赵平一听,这不是更好,县学不能进去,回去正好重操旧业,脸上不知不觉脸上露出笑容。

突然赵平耳朵又传来一阵阵疼痛,同时传来娘亲的喝斥:“回去就别想了,你给为娘必须考上。听到没有?”说到这里,娘亲不知不觉已经加大扭转的力度。

赵平一边捂住耳朵,一边苦脸回答:“娘亲,平儿明白了。”

突然,越来耳朵传来两声“扑哧”笑声。

赵平感觉耳朵疼痛突然松了,不禁向笑声望去,却只见李涵梅一脸蔑视,而那个小丫环捂住嘴巴,看来笑声是她传出来的。

翠竹及兰儿不禁大怒,狠狠地瞪了她几眼。

李涵梅回头握住那个小丫环的小手,对着翠竹及兰儿又是“哼”的一声。

赵平摇摇头,懒得理睬这个傲娇小丫头。

县学显得幽静,两侧是松树,后面是一个参天黄桷树,两层,整个布局是一个田字形,田字形有四个小天井,方便光线进入,有生员四百多名,分为教授居室,师生斋舍、授业讲堂、藏书楼阁、圣庙专祠、园林碑廊。

大门是一个牌坊,上面有一个横幅昌元县学堂。

门卫看了舅舅,点点头。

舅舅带着他穿过几个回廊,来到一个屋子,这个屋子挂着不少诗词字帖,正中有一幅的山水画,侧边的书柜里面不少线装书。书桌上的石砚墨汁幽幽,一个老者正在埋头书法,纸上字迹苍劲走脱,端庄大方。

赵平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这个不是昨天对他广告诗甩衣袖的袁学正吗?

看来事情难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