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遗民之泪(上)

纵横宋末 第二百二十七章、 遗民之泪(上)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二百二十七章、 遗民之泪(上)

艺鑫五金是第一个被评选出来的,这个是丝毫没有争议的。

不但把作坊从嘉定搬到这里,而且还带来五千人口。

如果他不能当选,哪个当选?

其实赵飞扬觉得不应该参与评选,但是赵平说道:“这个毕竟是选给天下看的,如果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坊,岂不是让天下笑掉大牙。”

赵飞扬无论人气、制作品质、爱国精神,都必须推举上去。

张辉品的食醋坊被排列最后,让他乐开怀,天天高兴不也看着他那个官府定制的三好作坊。

陈兴全看到张辉品高兴的样子,冷冷打量。

他心想你只能得意这三年,三年之后必然要被吾取代。

宋朝的调味品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食醋、盐、油,白糖、卤料等都是奢侈品。

酱油只有皇宫才有,没有辣椒及豆办,食醋也是极为珍贵的调味料。

食醋作为最常见的调味品,自然入选。

果然赵平评选不久,朝廷就有人跳出来要弹骇他。

当然谢方叔及徐清叟是不会出来,而是一个叫做陈大方的御史弹骇的。

陈大方在奏章里面是这样写道,官府乃是在于教化百姓,完成税赋,岂能与商人混在一起。

他在奏章里面痛斥,商人声色犬马、无奸不商、引奢侈之风、乱耕读之气,难道你赵平想官商勾结?

不得不说这个陈大方引经据典,言辞犀利,确实击中商人的软肋,也击中了赵平弱点。

赵平则在奏章反击,举出赵飞扬种种让人感动的事迹。

其一,忠君爱国的读书人。

赵飞扬不但读书十年,是一个儒商,而且还忠君爱国。

其二,支持杀胡差点破产。

他为了支持嘉定抗胡,在官府经济困难的时候,毅然把作坊与住宅抵押给金银铺,用高利贷来制作兵器,还差点因此而破产!

其三,节约大义,品德高尚。

赵飞扬不但没有引奢侈之风,而且派出其女儿出去无偿为被洪水冲走住宅的老百姓医治,同时还有里正及当事人的感谢证明。

其四,尊敬娘子,不纳小妾。赵飞扬至今只有一个娘子与两个女儿。

陈大方的拿着赵平的奏章,看了半天,只有摇头叹息。

他本来想把赵平通过此事拉下水,没有料到赵飞扬是一个如此完美的人,可以说君子也不为过。

据说当赵平把奏章通过快马呈上朝廷之后,就是官家也不得不叹服赵飞扬为人高洁。

此事反而促进另外一个事情的进展,就是赵飞扬等人的散官进程。

朝廷本来就对官帽控制得越来越严格,更何况给素来有无奸不商的商人散官。

原来赵平通过余玠向朝廷给赵飞扬的散官请求,被理宗压了下来。

理宗对于官府越来越多的官员是越来越厌恶,原因很简单,这些官员都是吃俸禄的,大宋现在财政太困难了。

但是赵飞扬如此忠君爱国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不封为散官,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赵平没有料到他一个反驳陈大方的奏章,竟然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不但驳斥陈大方的弹骇,而且还把赵飞扬等人的散官也争取下来。

果然官场凶险,如果自己没有找到赵飞扬如此完美的人,也许陈大方的弹骇就成功了。

就在十大作坊及十大店铺刚刚评选之时,赵平觉得自己也有些疲倦。

他刚刚回到金堂县赵家庄,娘亲就派出兰儿过来,说金堂县的有人来拜访自己。

赵平来到会客厅一看,竟然有二十几个客人,全部都是文人打扮,年齿从六十到二十左右都有,只是竟然个个不认识。

不过个个都是一派儒雅,相貌气质不凡,显然是饱读诗书之士。

看见赵平进来,这些人突然纷纷跪下,让赵平措手不及。

赵平急忙闪身让开,同时急忙也跪下,口里说道不敢,不敢。

开玩笑,这些人一看就是士林之杰出人物,他们掌握了士林舆论。

关键的是,这些人个个都比自己年齿大了许多,自己岂能无缘无故受此大礼。

大宋是文人的天下,口水沾到官家脸上也不畏惧,包文正就这样干了的。

他们一来就跪下,显然有求于自己。

况且,自己在金堂县动作不少,正在风头浪尖,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些都是金堂县的士人,自己虽然不怕他们,但是也不要得罪他们,做人要有礼有节。

那个六十左右的老者依然跪下,双手一礼说道:“在下乃是龙泉野鹤,赵主簿派了人救下全家性命,特此感谢。”

众人也依然跪下行礼,纷纷表示感谢。

原来是这样的,自己派人救命,他们跪下行礼,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赵平急忙说不敢,口称:“各位长辈都是我大宋的仁人志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乃是大丈夫所作所为。各位长辈乃是士林之楷模,如果不能活下来,乃是吾辈之耻辱。”

赵平丝毫不提自己派人抢救他们的性命,反而感叹他们的品质。

这些人互相看了看,眼里全部都是赞赏的神色。

众人又互相谦虚一番,然后分主宾坐下。

张家现在在成都府名气大振,宁愿饿死,也不愿下山。

此品格自然为士林传为美谈,不少士子纷纷登门拜访,张家隐隐约约成为成都士林领袖之势。

现在这一家挟名声之威,这个时机来拜谢自己,必然有所图谋,自己得小心翼翼应付为上。

唉,与文人最累,可是又不得不打交道。

张思与张宏父子先后用琴演奏了赵平的《沧海一声笑》及《梁祝》表示感谢之情。

张宏的兄弟张伟出来把赵平的《战争说》及《万物之道》从头到尾背了一遍。

张思的兄弟张念则对赵平治理商人极为赞赏,认为赵平运用平衡之道,一个巴掌一个甜枣把商人治理得心服口服。

张固的兄弟张定则对《万物之道》极为赞赏,打算写一本的儒学与《万物之道》的书。

赵平越来越觉得这些人不对,他们不断给自己糖衣,难道还有炮弹不成,自己千万不能上当。

张固再次打量《战争说》及《万物之道》,喝茶之后拍了一下茶几,大大地赞赏一番。

张固又打量四周,叹息说道:“果然赵主簿治国之道确实在于平衡。前唐恃武而弱文,故最后而亡于武。现在大宋以文治国,却被胡人压得喘不过气,不然怎么会再次丢失成都?”

以文御武乃是大宋的国策,没有料到此人竟然公开质疑。

赵平心里暗暗吃惊,此人竟然说出此话,虽然不是公众场合,显然是在试探什么?

赵平对这个六十岁的老人拱手一礼,说道:“大帅率英勇之士,数败胡人,正在节节收回失土。”

对方交浅言深,得小心翼翼为上。

张固打量赵平一眼,丝毫不客气反问说道:“这次如果没有没有赵主簿收回金堂县,老朽整个家族可能已经饿死在山上了。”

赵平被此人步步紧逼,说道:“在下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张固看了《大宋中华报》,语气极为苍凉叹息说道:“如果没有赵主簿,不但老朽整个家族饿死,甚至还没有人来收尸。”

说到动情之处,他不禁用衣袖擦拭浑浊的眼泪,其它十二多人也纷纷用衣袖擦拭自己的眼泪。

赵平虽然心里一片感动,但是脸色依然一片平静。

他向张固家人拱手一礼,用极为尊敬的语气说道:“张族长如此深明大义,上天自然早有安排。”

说到这里,赵平淡淡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此安排小子来到金堂。”

赵平这一句回答极为巧妙,犹如太极推手一样,不知不觉之中把这一招以情动人之招术化解。

张固突然缓缓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赵平听着他吟诗,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果然张固上前拱手一礼说道:“我等虽然也一度成为遗民,却得到赵主簿的解决。”

说到这里,他突然向东北方向望去,叹息说道:“可是中原大地,孔孟故里,还有我千千万万的遗民。”

说到这里,他眼里老泪直流,说道:“老朽祖籍原本是东京人氏,金兵攻破京城之后迁移到金堂这里。老朽家族代代族长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回到东京看看。”

赵平也有些感动了,虽然他们已经在金堂县定居百多年了,依然没有忘记祖训。

说到这里,张固仿佛下了决心,突然在赵平面前跪下,双手拱手一礼说道:“老朽时日不多,此生无望,但是思儿还有希望,恳请赵主簿成全。”

他一跪下,张氏整个家族的人也纷纷跪下,齐声说道:“恳请赵主簿成全。”

赵平此时左右为难,这些人是在逼自己表态。

可是,收回故土乃是朝廷之事,自己乃是一介主簿,而且仅仅是成都府的主簿。

现在自己在金堂县的事情刚刚有起色,张氏家族就希望自己收回中原故土。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凭着有保安团与护川军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