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五百七十四、治蕃对策

纵横宋末 五百七十四、治蕃对策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五百七十四、治蕃对策

“尔等问得好,我来一一解答。”

赵平先看了杨云一眼,说道:“我先来回答行空的。西宁兵马确实存在不足,但是也可以解决。”

杨云听到赵平率先回答他的问题,不禁大喜,张口问道:“小圣人,如何解决?”

“西宁的吐蕃整个有十万汉人,可以从汉人招兵买马。”赵平想了想,指出一个法子。

杨云摇摇头,叹息一声:“据说整个西宁的吐蕃有好上百万人,汉人也太少了吧。”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有在场之人望着小圣人,看他如何回答。

“这个当然必须考虑,可以设法从兰州召集汉人进去,增加汉人的数量。”赵平肯定杨云的担心,继续说道,“汉人在胡人境内日子过得不好,可以把原来西夏及金国的部分汉人慢慢迁移。”

“这也是一个法子,不过只能慢慢进行,避免引起胡人的注意。小圣人,西宁的汉人兵马应该多少才合适呢?”作为一个赵家庄的“兵部尚书”,杨云继续问道,这是他的职责。

赵平想了想,打量一个西宁的舆图,回头过来说道:“西宁的汉人兵马不能过少,少了没有威慑力,多了不好招兵买马,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胡人的关注。先招一万兵马,后期两万,加上目前一万的降卒,基本上还能够应付一场较大的战争。”

“小圣人,下官没有意见。”杨云点点头,拱手一礼,示意自己已经没有问题。

“小圣人,西宁远离西县两千里路,中间又是胡人的地盘,这个又如何解决呢?”曹克看见杨云的问题解决了,提出一个在场人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以色列王国是赵家庄的第一个保护国,那么吐蕃就是第二个保护国。

以色列王国这个国家小还好办,关键它目前还在赵家庄的地盘之内,还有赵家庄的羽翼保护范围之内。

吐蕃诸部虽然人口不如大宋,但是他的地盘与大宋差不多。

关键的是,吐蕃离西县太远了,双方相距两千里路。

如果仅仅两千里路倒也罢了,中间还是胡人堵塞在中间。

胡人如果是友邦倒也还好办,偏偏胡人又是赵家庄的敌人。

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确实不好解决。

看到众人的担忧的目光,王文修也上前说道:“西宁赵家庄已经一定基础,那就是目前的保安团已经得到王宫的承认。但是随着赞普去世,这个根基并不稳定。”

“保安团相当于赵家庄的一棵种子,已经在吐蕃发芽、生根。现在赵家庄做的是,是上这个种子茁壮成长,变成一个参天大树,能够为吐蕃遮风挡雨。”张思则跟着出来,从宏观进行分析。

他是赵家庄的管家,当然希望赵家庄越来越大越好。

“西宁现在缺乏作坊,也没有工匠,这是一个严重问题。”赵飞扬是西县赵家庄作坊的掌柜,则从作坊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赵平打量三人一眼,点点头:“尔等三人说得有理,西宁衣食问题不大,那时有绵羊及青稞,但是缺乏作坊与工作。现在西县必须建立一个赵家庄作坊。此乃其一。其二,西宁必须还有一个赵家庄派驻的官府。其三,西宁必须还有一个代表我的特使。”

“禀告小圣人,小人多次受到赵家庄累累的恩情,愿意到西宁去。”赵飞扬听到听到此话,第一个站了出来,希望能够报答感激之情。

赵飞扬年齿不大,也不过三十多岁,但是已经有九品散官。

他本来是一介商人,原本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在赵平的支持帮助之下,终于获得一个官身。

即使是九品散官,但是官与民是两层概念。

有了官身,那些想任意拿捏基本上就没有了,有了一层护身符。

赵平打量他一眼,眼里念着欣喜之情,此人确实有感恩之意。

西宁不但气候远远比西县恶劣,关键是从头开始。

赵平点点头:“可以,汝到哪里,把赵家庄作坊办起来,主要就是羊毛作坊

火器作坊、刀箭作坊等,让那里成为赵家庄的另外一个基地。”

听到赵平的说话,赵飞扬不禁大喜,小圣人这是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我记得,飞扬是九品散官吗?”赵平望着赵飞扬,微笑问道。

赵飞扬拱手一礼,不知小圣人此意,急忙回答:“谢谢小圣人还记得,这个九品散官还是小圣人替下官争取的。”

“既然汝是大宋的散官,到了吐蕃不可能没有官身。现在我就推荐你为吐蕃的商部员外郞。”赵平打量赵飞扬一眼,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却震惊在场所有之人。

员外郞品秩可不低,在大宋是是从六品,品秩已经在赤县知县之上。

在吐蕃即使国小,但是也是一个国家,关键这个可是实职,而不是散官。

赵平就是要让看看,跟着他办事,绝对不会亏待。

现在吐蕃的赞普才是一个不到一岁的奶娃,他还在吃奶,又能够懂什么。

赵平口里说是推荐,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是任命。

赵飞扬不禁大喜,急忙单腿跪下,双手恭恭敬敬一礼,声音哽咽:“下官感谢小圣人,誓死追随。”

“不必客气,这是汝应该得到的。”赵平口里淡淡而言。

看到赵飞扬说到西县,小圣人马上就安排,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王文修无法抑制心里的激动,突然从文官行列站了出来,向着赵平拱手一礼:“小圣人,下官愿意到西宁试试。”

王文修的能力有目共睹,西县虽然名义是县,其人口并不亚于一个州。

王文修来到西县之时,正值西县人口大量增加。

这些人口可不是本地人口,大部分都是中原人,还有少数原金国西夏人口。

他们千里迢迢满怀希望来到西县求生存,必然与西县本地存在一定的冲突。

王文修这些都处理得很好,没有发生大的治安事情,比较顺利让这些外地人融入了西县。

虽然这些都有强大的赵家庄作后盾,但是不可否认他的组织协调能力。

“如果汝代表赵家庄,如何西宁做事?”毕竟西宁远在吐蕃,情况与西县存在很大的不同,赵平决定考考他。

这个相当于大考,王文修恭恭敬敬一礼,想了想,组织一下语言。

王文修慢慢回答:“西宁与西县情况悬殊,应该以稳妥为主。”

“想法不错,能否具体一些?”赵平点点头,随即喝茶一口,望着他,希望能够给他事来惊喜。

王文修扳动手指,依然慢慢出声:“其一,西宁是喇嘛教影响极大的国家,喇嘛教不但有大量信徒,而且还参政。其二,它有一定的平民,还有大量奴隶,这些平民特别是奴隶地位极低。其三,它的朝廷大臣贵族拥有自己的盐山、奴隶、兵马,这一点比前朝蕃镇还要厉害。这些大臣贵族势力庞大,经常与吐蕃朝廷对抗,对朝廷下令的上传下达事来困难。由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几百年之久,一时难以改变,牵一而发动全身,所以只能徐徐图之。如果下官代表赵家庄,必须得处置好这个方面之意的关系。”

“看来汝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吐蕃的形势,确实吐蕃与大宋存在很大不同。”赵平先肯定王文修的说法,接着语气一转,指出特使的作用,“但是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在努力维护赵家庄的得益基础上,不能让王宫形象受到损害,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王宫的地位。否则,不但王宫形象受损,吐蕃本地人更瞧不起赵家庄。”

“下官受教。”王文修没有料到吐蕃的形势比他相像还是复杂。

赵平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西宁的严重形势说出来,于是继续侃侃而谈:“汝不但要处置这些关系,还要防止吐蕃大臣贵族狗急跳墙,与胡人勾结起来,共同对付赵家庄。”

听到这里,王文修不禁吓出一声冷汗。

在西县,他完全不用考虑胡人,因为强大的赵家庄早已把这些解决得一干二净。

“汝不必过多考虑,其一,吐蕃也有赵家庄

的兵马驻扎。其二,胡人攻打吐蕃也失败过,只是要求吐蕃名义臣服而已。其三,胡人如果要进攻吐蕃,西县的赵家庄也不是吃素的。”看到王文修脸色一变,决定为他壮胆。

王文修心里稍稍安慰,陷入沉思之中。

看到王文修还有心结,赵平继续说道:“西宁的大论府是一个异常坚固的城堡,不但可以驻扎大量兵马,而且不怕胡人攻打。现在这个城堡还在赵家庄手里,你过去就在那里办公。”

“谢谢小圣人,下官几时动身?”听到赵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王文修不禁大喜,有些迫不急待。

赵平感到好笑,口里问道:“汝以那种身份去西宁,又如何去呢?”

“这个下官不知,任凭小圣人安排。”王文修想小圣人不会亏待他,干脆说道。

赵平看到王文修表情有些紧张,知道他有些忐忑不安。

不但他如此,其他人何尝不是竖着耳朵在听。

赵平郑重说道:“赞普让我监国,我也希望自己到西宁监国。可是成都府及盐司大量杂事,还有赵家庄繁琐事务,让我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到吐蕃。因此,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代表我去监国。汝知道,监国意味着什么?”

说到后来,起来语气越来越严厉,也越来越郑重。

“监国就是代表赞普,在与吐蕃大臣贵族商议基础上,掌控吐蕃朝廷方向。但是下官不敢独断,必须征求小圣人基础上,把小圣人的意思传达给吐蕃。”王文修听到赵平果然让他去监国,不禁大喜,口里小心翼翼回答。

赵平点点头,随后摇摇头:“吐蕃国情决定了,必须要与大臣贵族商议,但是在决定吐蕃国运的大事上面,必须要有自己决断。当然,吐蕃大事汝可以通过飞鸽与我保持联系,但是一些小事,你可以自己拿定主意。”

听到赵平放权于他,王文修不禁大喜。

虽然大事要赵平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监国,赵平不可能处处遥控指挥。

王文修显然有很大的自主权,至少相当于半个土皇帝的角色。

想到这里,虽然他表情依然严肃,但是眼睛欣喜还是出卖了他。

王文修虽然隐藏得极深,但是赵平还是看了出来。

“汝是正使,到西宁还有一个副使。”赵平决定,还是要敲打他一下。

王文修心里一凛,当土皇帝的心里顿时烟消云散,急忙问道:“小圣人,下官想问问,此人是谁?”

如果副使处处与他作对,处处牵扯到他,还真的是一个麻烦。

“此人乃是雨奇石,现在是井研赵家庄学堂的山长。他曾经做过杂吏,应付基层之事手到擒来。汝做过知县,但是基层之事未必熟悉,汝与雨奇石互相配合,可以查漏补缺,互相完善彼此不足。吐蕃大臣贵族,有事就是想欺骗你们,也未必能够躲过尔等的火眼金睛。”赵平知道王文修心里所想,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王文修也许本意不错,但是他代表赵平毕竟监国,又远离西县,时间长久了,难免得意忘形,做出不可挽回的损失出来。

赵平安排雨奇石,就是害怕王文修一家独大,既有查漏补缺之意,同时也有牵制他的意思。

当然,为了让王文修接受,赵平的话还是说得好听。

听到雨奇石是从基层做起,这一块王文修果然不熟悉。

他毕竟是知县,只是决策,然后就安排手下做事。

虽然他觉得赵平安排雨奇石来监督他,但是倒也能够接受。

王文修想了想,觉得还是把两人之间事务搞清楚:“小圣人,正使与副使如何安排?”

“汝决策,雨奇石签字。”赵平这个是参照知府与通判职务来的,这个与后世官场差不多。

原来与知府与通判差不多,王文修松了口气,严肃回答:“小圣人,下官遵命。”

“现在正使与副使已经定下,还有哪个去节制西宁兵马?”赵平望着在场的军官,不禁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