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六百零七章、河东河西

纵横宋末 第六百零七章、河东河西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六百零七章、河东河西

门房听到两人对话,心里想笑又不敢笑。

叔翁称侄儿为大人,大人是什么呢,父母也。

侄儿竟然没有否认,但是侄儿同时又口称对方为叔翁。

简直是乱了辈分,还好门房知道两人之意关系。

他们之间并没有恶意,只是把官场与家族关系混为一谈。

徐跃与徐谋两人没有注意这些,现在徐跃等待幕僚也是族叔为他出谋划策。

过了一盏茶时间,徐谋终于开口。

“首先,苏家提出二十里路,就不要少。给苏家一个情分,让对方记住这个人情。”徐谋一边敲着案几,一边说道。

徐跃想了想,恍然大悟:“人情不送就不送,要送就送足。”

“然也,人情不能打折扣。”徐谋看了徐跃,欣慰点点头。

徐跃大喜,族叔处处真的为他着想。

可是一想到谢家与徐家,他有些不寒而栗。

徐跃拱手一礼,恭恭敬敬向徐谋提问:“叔翁,给了苏家如此重礼,徐家与谢家怎么办?”

“徐家与谢家不能再少,至少也应该二十里路。如果他们实在心里不服,由吾去说服。”徐谋想了想,断然说道。

讨好苏家,其实是在徐家与谢家两家割肉,徐跃心里明白这一点。

虽然他不敢提出,但是族叔出面就不一样。

徐谋乃是徐家派出来的,代表徐家想法。

相信徐谋回去游说,徐家与谢家能够理解。

徐跃此时真的的感动了,徐谋这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这是对他人生的很大都难。

徐跃又是拱手一礼,态度更加恭恭敬敬:“谢谢叔翁,那么其他人呢?”

“汝的下属与同窗,均给五里,这样才显得一视同仁。”徐谋想了想,说出一个法子。

徐跃一想,果然有道理。

他仔细一想,感觉徐谋有遗漏之处:“叔翁,剩下还有五里路程,怎么办?”

“这个好办,那个做得好,这五里路程就奖励给他们。”徐谋一边说着,一边眼里闪烁着深邃的目光。

徐跃不由得大为佩服,又是深深一礼:“叔翁考虑长远。叔翁,修路的里程已经解决了,只是修路的路段如何安排?”

“确实,这个也是一个考验人的难题。成都府已经有了一条驰道,成都人必然要拿出来比较。”徐谋一边在案几上面敲击手指,一边喝茶思考。

徐跃不敢打扰徐谋,坐了下来,一边喝茶,一边等待着对方答案。

徐谋突然眼睛一亮:“苏氏是世家,又提出二十里路,就让他修建靠近成都那一段。”

“好。”徐跃想了想,觉得有理,同意幕僚的提议。

“谢家实力不凡,紧挨苏氏。至于徐家也不轻松,就从灵泉县修建。”徐谋显然对于商人与徐跃下属不太相信,“这些都是面子路段,必须让有实力的来做。”

“多谢叔翁,如此乃是万无一失。”徐跃感到这个幕僚确实值得,不但忠心耿耿,而且老谋深算。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从灵泉县到成都的驰道已经开始建。

这里有上千人,有的挑泥土,有的打石头,有的挖泥土。

苏晓芒娘亲乃是青楼女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庶子。

让他痛苦的是,他对他亲生的母亲不能叫母亲,只能叫姨娘,而那个非亲生才能称为母亲。

他的哥哥苏晓东非常强势,不但经常欺负他,而且根本看不得比他好。

看到什么好的物事,直接动手抢劫。

在苏晓芒生下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爱生病。

她亲生娘亲给了苏晓芒玉佩,希望能够保佑他平平安安。

不然这个玉佩被大哥苏晓东看见,顿时伸手抢了过去。

苏晓东一边哭泣,一边伸手想要回。

按理而言,苏晓芒应该堂堂正正把这个就是自己的物事要回。

没有料到苏晓东一边手里摇晃玉佩,一边不停嘲笑:“你一个妾生子,根本就不配得到这些物事。”

他找到自己的娘亲,娘亲抱着他痛哭。

娘亲不敢去把这个玉佩要回,但是给苏晓芒一个主意,让他自己去找父亲,让父亲主持公道。

从这一件事情之上,苏晓芒才知道亲娘的地位,要家里根本就没有说话的一份。

苏晓东只好告诉父亲,好在父亲明事理,才终于收回那一块玉佩。

但是苏晓东没有得到这一块玉佩,一直心里不舒服。

“你这个妾生子,不配叫我的母亲为母亲,叫你生母为姐姐。”听到苏晓芒称自己亲生母亲为母亲,苏晓东私下忍不住对又是嘲讽。

苏晓芒只得低头,狠狠地咬着嘴唇,眼泪直流。

不但如此,苏晓芒指着祠堂说道:“知道吗,汝的生母是不能进祠堂。”

苏晓芒一边流泪,一边拼命摇头,表示不相信。

“知道吗,你是妾生子,以后的长老根本就没有你一份。”为了打击苏晓芒,苏晓东指着在主要席位位置长老说道。

父亲知道之后,又用鞋子打了苏晓东一顿之后,严厉批评哥哥苏晓东,要他从此不要欺负弟弟。

苏晓东只得口里答应下来,其实心里更加恨这个弟弟。

虽然苏晓东没有再提这些,但是他的改变了方式。

每当看见苏晓芒之后,苏晓东的眼光依然充满了鄙视嘲讽。

就这样,苏晓芒在委委曲曲在成长,心里一直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到了读书时候,苏晓东终于找到又打击苏晓芒的话题。

十八岁那年,他的哥哥苏晓东考起了举人,而苏晓芒没有考上举人。

他一边斜视苏晓芒,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果然就是妾生子,读书又不是那一块料,呆在家里除了造粪,根本没有前途。”

无可奈何之下,他告别自己的亲生母亲,出去寻找事做。

听说赵家庄不错,他来到金堂县赵家庄。

恰好建坊招人,他于是上前报名应聘。

来到赵家庄,他觉得自己掉入另外一个世界。

比起苏家那些传统串架及土墙房子,赵家庄的不但远远比他们结实,速度更快,而且还不怕火灾。

他非常积极,吃苦耐劳,赢得工头熊三郎的好感。

不久,建坊又一次扩大,他得到工头熊三郎的推荐,成为一个十个人的小工头。

短短三个月时间,他不但变瘦,也变黑了。

看到他变瘦变黑,那些谪子不禁哈哈大笑。

一个叫做苏晓能的谪子,指着他仰天大笑:“低能儿就是低能儿,读书不行,没有料到做其它事情也不行。看看,原来以为出去能够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没有料到竟然当上叫化子了。”

哥哥苏晓东虽然此话没有说话,但是眼里讥讽之间依然明显。

“族长有令,让子针担任建坊掌柜。”一个叫做苏晓光的三十左右的男子,兴冲冲从议事厅冲了出来,立即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苏晓能听了有些吃惊,酸溜溜讽刺:“什么掌柜,一个商人而已。”

要知道,他还没有当上掌柜的资格。

当然,他想一心一意读书,也可能不想当掌柜。

“子量,驰道汝知道不?”苏晓光冷冷打量他一眼,当面质问。

苏晓光不但年齿最大,而且同样是举人。

苏晓能可以欺负苏晓芒这个庶子,但是绝对不敢欺负苏晓光。

苏晓能与苏晓东一样,只是一届举人,而苏晓光却是三届举人。

按照朝廷惯例,三届举人有机会同进士。

虽然现在官家对于同进士管理比较紧,但是毕竟还有一丝机会。

可是苏晓光与苏晓能两人,虽然是举人,只有一届,根本就没有机会。

苏晓能现在听到苏晓光的逼问,想说不知道遮掩过去。

可是成都已经有了一条驰道,人人皆以能够坐在在上面为荣。

即使没有钱坐车,但是在上面走路也觉得高人一等。

不是吗,只有在驰道走路之人,就有深深体会。

土路这些晴天要好些,但是也有泥巴与灰尘。

到了雨天就更不用说了,不但到处是充满水坑坑凼凼,还滑得甚至让人跌倒。

而驰道晴天与雨天几乎是一个样子,几乎都是同样平整光滑,很少灰尘,结实不容易滑倒。

不难比较,两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如果说自己不知道,岂不是成为什么都不知道的乡巴佬吗?

想了想,苏晓能只好咬牙回答:“怎么不知道,听说这个驰道直通金堂县。”

“知道吗,现在灵泉县也要修建一条驰道。”苏晓光淡淡打量他。

苏晓能显然是一个书呆子,还不知道此事,脸上根本就不相信:“什么,灵泉县也要修建?小弟没有听错吧?”

“当然,这是真的,苏家已经为这个驰道捐出积善积德款千贯铜钱。”苏晓光说出此话,眼里闪烁着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精光。

苏晓能与苏晓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顿时捶胸顿足:“那个杀才把这些钱捐出的,吾等哪里还有钱读书?”

读书开支极大,笔墨纸砚样样消耗极大。

苏氏的钱以前他们没有概念,只知道一心一意读书。

但是祸从天降,胡人打进四川,到处劫掠。

为了躲避胡人,他们整个大家族搬迁到内江,还在内江生活了几年。

直至小圣人打下成都之后,他们才从内江回到灵泉县。

在内江生活多年,又在两地搬迁,纵然万贯家产,也几乎消耗殆尽。

没有料到,他们终于在灵泉县安居乐业下来,竟然又把这最后一千贯老窖捐出。

“怎么,族长召开长老大会,一致同意捐出。怎么,汝等两人还有意见?”苏晓光打量两人一眼,显得有些不屑一顾。

苏晓能与苏晓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突然感到浑身无力。

两人差点倒下,急忙找到一张凳子坐下,才没有当众丢丑。

两人抱着头颅大哭:“当然没有意见。可是吾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钱读书。老天爷,这个可是怎么办?”

说完,他们又是一阵捶胸顿足,伤心不已。

“子针,愚兄想到这个建坊挂一个主簿,不知可否?”苏晓光没有理两人,而是对着苏晓芒拱手一礼,恭恭敬敬问道。

苏晓芒搓了搓自己变得又粗又黑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子耀,愚弟没有听错吧。子耀兄竟然对商人有兴趣?”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苏晓光没有一丝犹豫,断然回答。

“可是子耀兄,士农工商,没有哪个愿意做商人。”苏晓芒摇摇头,还是拒绝苏晓光的想法,“而且做了商人,对子耀兄的名声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