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爵

举汉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爵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爵

刘景邀蒋琬入座,说道:“我少时北上襄阳游学,因出自江、湘芦蒿之地,兼且自身才学尚浅,未有所成,是以没人看重我,唯有潘承明对我青睐有加,游学两年间,多蒙他的照顾。后我因兄丧返家,潘承明怕我荒废学业,不惜冒着被宋师责备的危险,私下将《周易》注借给我。至今想来,依然心有触动。”

蒋琬颔首道:“承明看人极准,有着远超他人的眼光。”他和潘濬是姨兄弟,他年长潘濬一岁,为兄。

接着蒋琬又道:“当然,足下便如同和氏璧,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实则乃是宝玉也。就算不能见识于承明,早晚亦必为世人所知。”

见蒋琬把他比作和氏璧,刘景开怀而笑,说道:“我与潘承明相识多年,多年前就已听闻足下之名,潘承明自言自己的才器不及足下,认为足下若是前往襄阳,必能扬名于荆楚。”

刘景记忆中,蒋琬虽然号称弱冠知名,但名声似乎仅限于零陵,他的仕途起步比较晚,以州吏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平定蜀地后才被任命为一县之长。而那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相比之下,潘濬因少时求学于襄阳,拜在南阳大儒、海内知名的宋忠门下,是以仕途一直颇为顺利,属于少年得志的典范。刘表尚在世时,他就成为了百里之宰,刘备入蜀之际,他已是担任荆州治中一职,典留州事。

治中“汉制居中从事,主众曹文书。”乃是州刺史部的大管家,位仅次于別驾,权势极重。

蒋琬摇头道:“承明之言令在下惭愧。承明拜入宋仲子门下,又得王仲宣赏识,堪称荆州之翘楚,我又怎么比得上他呢?”

“足下过谦了。”刘景笑道。论才,蒋琬未必强于潘濬,但是论器,却可胜之。诸葛亮评价蒋琬“讬志忠雅,社稷之器。”并指定他为继承人。

天下有才能的人如同过江之鲤,然而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光有才能远远不够,甚至才能都不是必要条件,器量才是。

如廖立、杨仪等蒋琬的潜在竞争对手,空有才能,却无器量,最终被流放边郡,廖立还算得了善终,杨仪却是被逼自杀。

寒暄过后,刘景问道:“不知零陵这次远来了多少粮谷?”

“五万斛。”蒋琬回道。

“恨少。”刘景叹道。五万斛米谷看似不少,实则仅够他麾下万余将士两个月之用。

蒋琬不露声色地道:“自去年秋收至今,零陵已是先后向长沙输出米谷超过二十万斛,郡府仓中日渐空旷,一旦遇到天灾**,零陵自身都将难保。”

刘景道:“零陵之难,我亦知之,不过只要熬过今年春夏,零陵供粮压力当可大幅缓解。”

见蒋琬一脸不明所以,刘景解释道:“在足下到来之前,我正在接待临湘使者,张府君以我破敌有功,令我兼摄长沙酃县、湘南、连道、昭陵、醴陵、安城、容陵、攸县、容陵九县。”

蒋琬面露微讶,也不怪刘景敢如此放言,张羡真是好大的魄力,竟然一口气授其九县。零陵郡一共也才十三个县,而桂阳郡更少,只有十一个县。以境内耕地面积而论,长沙九县要强过桂阳郡,与零陵郡大体相当。

当然了,长沙如今陷入战乱,即使这九县因处于南部,暂时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可长沙郡府遭到荆州军的围困,已经陷入瘫痪,政令不出临湘。因此九县境内绝对不会太平,荆蛮、山贼、水寇、宗贼、豪强、大姓……必然是一副群魔乱舞的景象。

以刘景在长沙崇高的声望,加上刚刚大破荆州水军的威势,想要取得这九县的控制权并非难事。只是,在如今这样动荡的环境下,九县得之容易,治之难也,至少非半年一年之功。

所以,这九县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军粮问题,可最后还是得靠零陵、桂阳二郡。

想清楚这点后,蒋琬抱拳道:“恭喜足下。以前足下仅有一县,尚且能击退荆州水军,而今有了九县,必能挡住荆州军。”

“谈何容易。”刘景缓缓摇头,他可没有因为手中多了九县就轻视对手。他依然还会坚持自己最初的计划:依托酃县对抗荆州军,这是唯一有胜算的机会。

蒋琬又恭维了刘景几句,接下来两人聊起荆南的局势,而蒋琬心里始终记挂着一事,趁机说道:“在下途经平阳乡时,见百姓所用耕地之犁,颇为精巧,询问后才知是足下所制。足下之巧,实不逊于古之鲁班、墨子。”

“咦?”刘景不由惊讶的瞥了蒋琬一眼,没想到他居然能够注意到曲辕犁。“足下可能知道,我少时曾亲自躬耕于田……”

蒋琬轻轻颔首,刘景“躬耕养客”的事迹零陵亦多有闻之。

刘景继续道:“那时我发现耕田之犁甚是笨重,回转困难,耕地十分费力,便生出改进之心,只是后来出仕郡府后,整日忙于政事,就耽搁下来了。前年我被府君任命为酃县长,春耕巡视地方时,见百姓耕地辛苦,再次升起此念,经过一年苦心研究,终于制作出了更加灵巧方便的耕犁,我以其形制,命名为:‘曲辕犁。’以示与直辕犁区分。”

蒋琬含笑说道:“曲辕犁?百姓却多称其为‘刘君犁’。”

刘景不禁莞尔,这事他也知道,并且乐见其成。要知道,曲辕犁可是贯穿了整个古代时期,一直用到了现代社会,这意味着不出意外,他将名传千古。

蒋琬又出言请求道:“在下见此犁颇为便民惠民,不知可否让在下带回零陵,教于百姓?”

刘景颔首笑道:“自然可以。这是我的初衷,岂会不愿。”说实话,可能终刘景一生,曲辕犁都未必能够普及大汉十三州,早一刻传播,百姓早一刻受益。

…………

荆州,南郡,襄阳。

今日刘表长子刘琦在城东宅邸大宴宾客,其三弟刘修,族弟刘虎皆在座。

诸葛亮亦在,其头戴纶巾,身着儒袍,跽于坐榻,气质清雅脱俗,风仪十分出众。

他今年已满十九岁,身高八尺,五官俊伟,已经蜕变成一名形容伟岸的大丈夫。

他去年就成婚了,娶的是襄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蔡瑁一共有两个姐姐,大姐嫁于黄承彦,小姐则成为刘表的继室。如此一来,诸葛亮因为妻子黄氏的关系,与刘表、蔡瑁成为了姻亲。

诸葛亮的左右,还坐着两人,他们都是诸葛亮近年结识的好朋,其中一人身长七尺余,疏巾单衣,体躯健朗,面貌刚毅。

此人名叫徐庶徐元直,乃是颍川郡人,本出身寒家,年轻时好勇斗狠,曾为人报仇,以白涂于面部,蓬头垢面出逃,被郡吏所捕,幸而无人指认,后被党羽所救。徐庶心里非常感激,从此弃其刀戟,折节学问。徐庶旅居襄阳七八年,所识者颇众,却特别欣赏足足小他九岁的诸葛亮,认为他有着特殊的才能。

另一人高冠锦袍,身体高大健壮,容貌轩昂,丰姿俊爽。

他名叫崔钧,字州平,幽州安平人,其家族乃是北州首屈一指的大族,其曾祖崔骃、祖父崔盘、父亲崔烈、从父崔寔并为名士,著于天下。

父亲崔烈官至太尉,虽因花钱登上三公之位,而受到时人讥讽,但是当在李傕、郭汜进攻长安时,他奋不顾身,英勇击贼,最终战死长街,可谓壮矣。

诸葛亮今日和徐庶、崔钧应刘琦之邀,参与酒宴。其实诸葛亮原本是不想来的,之前也曾屡次拒绝刘氏子弟的邀请,只是这次躲不过去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倒也不是他故作清高,而是他实在是看不上刘表子弟的作为。

刘表据有荆州,子弟并骄豪,设立酒宴为三爵。大杯曰伯雅、次杯曰仲雅、小杯曰季雅。伯雅受酒七升。仲雅受酒六升。季雅受酒五升。称之为“雅量”。

又坐端置一根木棍,木棍的顶端安放一枚长针。如果哪位宾客喝多了,或者趴到酒案底下睡觉,子弟们就亲自持着木棍,以顶端长针刺其屁股,将对方扎醒后,命其继续喝。

这样的做法,是酷于赵敬侯以筒酒灌人也。

诸葛亮一向认为“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摆设酒宴招待客人,目的是符合礼节、表达情意,既要让身体舒服,又要让心情愉悦,吃饱喝足之后就应该及时退席,这才是一场和谐圆满的宴会。如果主人感觉还没尽兴,客人也不觉得疲倦,可以再饮到酒醉,但绝对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乱来,尽兴而不乱性。

是以,诸葛亮对刘氏子弟这样肆意放纵的行为十分厌恶。

“喝……”刘虎面颈通红,摇摇晃晃来到一名宾客身侧,一边挥舞木棍,一边威胁道。

“喝、喝、喝……”而周围的酒客,也纷纷跟着起哄。

诸葛亮暗暗摇头,这时,一名头戴苍巾的奴仆脚步匆匆进门,贴着左侧的墙壁绕到主位的刘琦身侧,附耳私语。

刘琦本有了几分醉意,可是听了仓头的禀报,立刻醒了大半,他当即起身,喝止了从弟刘虎,并且匆匆结束了这场酒宴。

再坐者不由面面而视,从前刘氏子弟举办酒宴,往往要持续很久,恨不得通宵达旦,这次仅仅进行了一个多时辰就匆匆宣告结束,这是出了什么事情?

诸葛亮反倒松了一口气,参加这场酒宴,对他就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折磨,早结束早解脱。

随即与徐庶、崔钧结伴离开,出了刘琦府邸,徐庶忍不住叹道:“早闻刘氏子弟骄横,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崔钧倒是没觉得这又什么,他家世豪贵,父亲官至三公,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京师“公子”。当年他在洛阳时,酒宴可比刘氏子弟夸张多了,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有发生,正应了那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诸葛亮摇头道:“而今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争利,刘将军作为宗室,既没有周公之心,亦无齐桓、晋文之志,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约束子弟,唉……”

…………

刘琦乘车赶往刺史部,一路上眉头紧皱,三弟刘修、从弟刘虎都已经喝得大醉,父亲这时正在气头上,若是见到他们醉酒失态的模样,必定会怒上加怒。

蔡瑁这个蠢货,荆州水军何等强盛?居然会败在刘仲达之手。

车辆抵达刘表办公之处,刘琦刚刚下车,尚未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父亲愤怒的声音。

刘表一直以来的形象就是雍容君子,风雅之人,很少动怒,这次却是被蔡瑁气坏了。

“蔡德珪枉费孤之信任。”刘表来回踱步道:“孤欲将其调回,以从子刘虎代之,如何?”

“不可。”別驾刘先道:“将军息怒。昔日荀林父大败于郧,晋侯仍让他官居原位;孟明视兵败于崤,秦伯不撤他的官职。所以晋景兼并赤狄土地,秦穆称霸西戎。将军还应该沿用二君做法,暂时饶恕蔡军师的罪过。如此一来,蔡军师日后必定知耻而后勇,以回报将军的恩德。”

刘表心里并非真的要换掉蔡瑁,毕竟,这么做等于是故意羞辱蔡瑁。他之所以能够在荆州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蔡瑁和蒯越,如果他仅仅因为一场败仗就对蔡瑁重罚,必然会引起众人的非议。而且也不利于统治的稳定。

心里是这么想,可刘表仍然要摆出态度,面色深沉道:“蔡德珪将荆州水军,犹败于刘仲达之手,即使这次原谅他,下次他就一定能够雪耻吗?”

刘先道:“刘仲达,荆楚俊杰也,然终究势力弱小,力所难伸,这次蔡军师大意了,下次必可雪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