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荐才

举汉 第四百四十五章 荐才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四百四十五章 荐才

刘景闻言一怔,王粲的提议虽有些冒昧,却让他陷入沉思。

王粲家世无可挑剔,其曾祖王龚、祖父王畅,皆官至三公,其父王谦尽管早亡,亦知名天下,曾任大将军长史,山阳王氏,是真正的公卿之家,高门名族。

刘景曾祖刘寿官至司徒,曾与王粲曾祖王龚共事,但不得不说,两家门第相差一大截,单以家世而论,山阳王氏子娶长沙刘氏女,绰绰有余。

只是,刘景看了看王粲瘦弱的小身板,其子身体若也和他一样,女儿嫁过去八成要变寡妇。

路过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王粲好像是绝后了,其子受到魏讽谋反案牵连,被曹丕诛杀。

由此也可看出曹丕的阴狠,要知道,王粲可是他的至交好友,王粲素好驴鸣,其死后,曹丕曾不顾身份,在葬礼上当众学驴叫,以告慰好友王粲在天之灵,此事流传后世,引为佳话。

然而一旦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曹丕立刻变得残暴起来,丝毫不念旧情,直接杀得好友绝后。

以致远征在外的曹操听说后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对左右叹道:“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虽是酒后戏言,刘景却也不好当面拂其意,既未同意,也为拒绝,而是道:“不瞒仲宣,此前曾有良医断言,此次少君所怀,必为男孩,出兵前,我已提前为其取好名字——弼。”

弼者,辅也。

刘景取这个名字,是借鉴了光武帝刘秀,其为次子取名辅。

刘景作为后世人熟知历史,三国发生了太多次兄弟争位,互相倾轧的闹剧,从袁绍到刘表到曹操到孙权,莫能例外,晋代八王之乱,更是将华夏推入深渊,数百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刘景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为次子取名弼,希望他能像沛献王刘辅一样,做个谨慎守节的“贤王”。

若能更进一步,如东平王刘苍一般,为人宽宏,雅有智思,以宗室之身,位居宰辅,辅佐兄明帝、侄章帝两代君王,最后功成身退,那就最好不过了。

“原来如此,愿如医者言。”见刘景顾左右而言他,王粲心中稍感失望,却也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刚说出口就后悔了,两人若仍是朋友关系,提议结亲自无不可,但现今两人已定下君臣名分,他这提议就有些不合时宜了,要提也是刘景提,哪有他说的份,所幸刘景并未见怪。

瞥见王粲神色变化,刘景心下一笑,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转而对王粲道:“仲宣,你既为东曹掾,当为我多多举荐贤才,不知眼下你心中可有人选?”

“自然有,”王粲轻轻颔首,本着举贤不避亲疏,率先推荐两位好友:“河东裴文行,为人材博有雅思;河内司马子华,性亮直有干略,二人皆为世之良才,足以担大任……”

刘景听王粲介绍二人的出身、经历种种,不住点头,二人皆是史书有传的三国名臣,尽管不是济世之才,却也是一时之选。

谈及司马芝,刘景不可避免联想到了其族弟司马懿,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两人不仅同岁,且表字都为仲达。

眼下司马懿尚在家乡河内,其父司马防是曹操的举主,曹操闻司马懿少有奇节,博学洽闻,欲召入幕府,司马懿不愿曲节曹操,借口自己有风痹病,不就。

曹操都招揽不到司马懿,刘景就更没戏了。

“陈留蔡子笃,博学善辞章,扶风士孙文始,清雅有文采,皆一时之美士也。可惜士孙文始因父功封侯,已离荆就国。蔡子笃尚在襄阳……”

此二人同样是王粲的好友,甚至比起裴潜、司马芝还要亲密,二人与王粲少小相识,当年一同离京,南下荆州,沿途同甘苦、共患难,情谊之深,远非旁人可比,只是二人才干不及裴潜、司马芝,才被王粲放在后面。

士孙萌出身扶风大族士孙氏,其父士孙瑞,仕历显位,名垂朝野,官至尚书令,后为西凉乱兵所害,天子迁都许昌,追论其功,封其子士孙萌为澹津亭侯。

而蔡睦,出身陈留蔡氏,乃卫尉蔡质之子,大儒蔡邕之侄,王粲十五岁登门拜访蔡邕,与蔡睦结识,二人可谓有总角之好。

推荐完好友,王粲又开始举荐乡人:“山阳伊机伯,学识不凡,明于法理……”

刘景闻言不禁哑然失笑,在他这个后世人看来,伊籍的表字简直辣眼睛,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他自然知道伊籍其人,尽管他在三国史上留下的痕迹少得可怜,可谁让他是刘备的臣子呢,相比于裴潜、司马芝等曹魏大臣,刘景无疑对伊籍更熟悉。

王粲不知刘景为何发笑,大感愕然,不由停下话语,刘景收起笑容,摆手道:“想起一事,不觉发笑,仲宣,你继续说。”

王粲点点头,又继续道:“安平崔州平,少传家业,有名称;颍川石广元,专务经纶,有节礼,二人素与诸葛孔明友善,自不用我多做介绍,想必将军早已有所了解。”

刘景微微颔首,崔钧、石韬及徐庶、孟建,合称“诸葛四友”,可惜听诸葛亮说,孟建思乡心切,已返回汝南家乡。

刘景问道:“还有吗?”

王粲点头道:“京兆赵叔茂,其乃司徒王公故吏,王公为凉州叛贼所害,长安莫敢有为其收尸者,唯赵叔茂弃官营丧,海内义之。其人忠正多谋,可以济大事……”

“京兆隗子牙,出身单家,学问精深,通《诗》《左传》,尤善天文、星官……”

“南阳陈孝起,敦笃不苟、南阳刘恭嗣,黄中通理……”

王粲博闻强记,一连举荐二十余位北方士人,其等出身、经历、品性、才能,王粲不假思索,随口道来,也只有他这等过目不忘之人,才能记得如此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