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四百五十一章 水镜

举汉 第四百五十一章 水镜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四百五十一章 水镜

刘景执弟子之礼,拜见宋忠,之后又与宋忠身旁褒衣大袖,白须垂于胸前的綦毋闿见礼。

綦毋闿字广明,耆德故老也,学贯五经,名亚于宋忠。

当初刘表立学校,以“五经章句烦琐,远离本质”为由,命宋忠、綦毋闿对《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删繁就简,编成《五经章句》,谓之《后定》,作为荆州官学教材,极大提高了学子学习的效率。

自今文经学成为官学,数百年来可谓繁荣到了极点,以至于一经之注解,动辄百万言,造成学者白头而不能通一艺的困境。

世祖光武曾入太学读书,深知其弊病,曾让精通《严氏春秋》的钟兴“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汉明帝亦“自制《五家要说章句》”。

帝师桓荣、名臣张奂等也都对经书进行过大幅删减,然而始终不成体系,直到刘表命宋忠、綦毋闿编纂《五经章句后定》。

且《五经章句后定》并不局限于今文经学,如《五经章句后定》收录的《周易章句》,所依据的就是古文经《费氏易》。

这是本朝以来,古文经学首次成为官学教材,刘表此举,堪称开创先河之举。宋忠、綦毋闿也凭借着《五经章句后定》,确立了一代儒宗的地位。

綦毋闿虽是儒宗长者,面对刘景却也不敢托大,含笑还礼。

宋忠身侧还立有一人,此人年约五旬,身量一般,容貌丑陋,却别有一番儒雅气质。

经过诸葛亮介绍,刘景方知此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说实话,刘景心里吃惊不小,司马徽乃中国名士,谁能想到,其人容貌竟是如此不堪。

据说司马徽之前在鱼梁洲隐居时,刘琮闻其名,前往拜望,当时司马徽正在园中亲自耕锄,刘琮左右见其容貌鄙陋,衣着简朴,以为其是司马家的下人,问道:“司马君可在家?”司马徽回道:“我是也。”

结果惹得刘琮左右大骂:“死庸!将军诸郎欲求见司马君,你这园奴,也敢妄称司马君?”

司马徽是位“好好先生”,并无一般名士的清高自傲,被骂也不生气,旋即返回家中,刈头著帻,来见刘琮。刘琮自知看走眼了,行大礼向司马徽谢罪。

刘景与司马徽素无交集,前身在襄阳求学期间,司马徽尚在鱼梁洲隐居,但诸葛亮、庞统、向朗等人都曾受学于司马徽,且又有私谊,因此显得分外热络。

刘景对司马徽也颇为上心,言语间十分亲近,他和宋忠、綦毋闿不同,绝非单纯的“教书匠”,其为人清雅,有知人之鉴,被沔南名士庞德公誉为“水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诸葛亮曾说过,司马徽并非无心仕途,只是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所以才在面见刘表时,故意藏拙,甘愿被当做小书生,安心躲在官学内教书育人。

历史上曹操南下荆州,意欲重用司马徽,可惜司马徽其时已身染重病,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只留下了几则寓言故事及“水镜”之名,若非诸葛亮,恐怕其人早就淹没在历史的浪涛中。

刘景心中对招揽司马徽并没有多少把握,准备先让诸葛亮、庞统私下探一探对方的口风。

接下来刘景又见了几位官学师、掾,及诸曹大吏,而后当众道:“自董卓乱国至今,十余年来,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衰败,儒道尤甚。刘荆州虽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然于国家丧乱之际、礼教凌迟之时,修、立庠序,国学之兴,自其始也。”

刘景肯定了刘表兴学的功绩。刘表入主荆州十余载,期间为政宽和,广树恩德,深得人心,刘景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动动嘴皮子,对失败者说上几句好话,既能显示自己的气度,又能借此收获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刘景一席话,如预期般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随后邀老师宋忠共乘一舆,进入学城。

天下学城皆模仿太学而建,荆州官学亦不例外,由师掾吏舍、学子横巷、内外讲台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外讲台乃是荆州官学的标志性建筑,长十丈,阔三丈,宏大宽广,甚为壮观,可同时容纳数百千人听讲。

刘景车舆绕过外讲台,停于大堂门前,刘景进入堂中,刚一就坐,便命人取来竹纸,盛放于宋忠、綦毋闿、司马徽等人案前。

看着面前色泽土黄的纸张,宋忠不由“咦”了一声,取一张在手,只觉此纸紧致绵韧,匀细光滑,一时间颇有些爱不释手。

宋忠也算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如此精良的纸,包括大名鼎鼎的左伯纸,亦远不及此纸。

宋忠目光望向刘景,急切地问道:“仲达,此纸你是从何处得来?耒阳?不对,耒阳纸我也用过不少,绝无这般精良。”

刘景含笑道:“先生也知道,弟子素好书法,挥墨之际,常觉纸张质地薄脆,差强人意,便想着造出堪用之纸。经过多番尝试,弟子终以嫩竹造出佳纸。”

“嫩竹?”宋忠、綦毋闿、司马徽等,闻言莫不愕然。

据他们所知,造纸的原料,以树皮、麻布、鱼网等柔软之物为主,嫩竹虽有一个嫩字,却是竹子,材质坚硬,如何能造纸?

刘景对此没有多做解释,制造竹纸的技术,可是荆南的最高机密,岂能随意泄露。

宋忠、綦毋闿、司马徽显然也知道此事涉及机密,没有多问。

当听刘景提及竹纸目前已经量产,正逐步取代竹简,成为荆南官府公文的载体,宋忠大喜过望,立马向刘景求取竹纸。

刘景痛快的答应赠送官学竹纸万张,继而说道:“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今荆州始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官学学子,皆海内之俊杰也,我欲参考太学之甲乙考课,选拔人才,先生以为可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