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上书

举汉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上书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上书

被刘景任命为房陵太守,对黄射来说,无异于天降之喜,要知道,之前刘景可是打算将他留在身边,看似重用,实则闲置。

而房陵郡虽地不过一县,户不过数千,可终归是两千石之任,黄射当然更愿意外放房陵。

刘景分完了东三郡这块“蛋糕”,至此,荆州治下拥有荆南四郡、荆北四郡、东三郡,总计多达十一郡。

之后刘景又与黄祖、黄射、申耽聊了一会,直到大堂逐渐昏暗,需要燃灯照明,才结束会谈。

黄祖、黄射父子从安远将军府中出来,既没有返回自家宅邸,也没有入住官舍,而是直接来到刘表别府,入灵堂为刘表守灵。

翌日清早,刘表出殡,黄祖、黄射父子更是亲扶棺柩送葬。

刘景看在眼中,一笑置之。

这种心怀故主的行为,若是放在后世,或许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然而放在极度重视“忠孝”的汉代,不但没有性命之忧,且还会受到世人的高度赞扬。

刘景麾下右长史桓阶、南阳太守赵戬都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故主收尸营丧,从而天下人交口称赞的义士。

刘景当初誓死抵抗刘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故主张羡报仇。

世风如此,刘景心里不管作何感想,面上都要予以褒赞。

受刘表恩惠的岂止黄祖、黄射父子?刘景亲自出席刘表葬礼,向外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举彻底打消了襄阳士民心底的顾虑,是以刘表出殡之时,随行车辆超过千乘,徒步者数万,襄阳内外人山人海,场面蔚为壮观。

刘表墓地位于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尽管修建时间不算长,规模却颇为宏大,前、中、后室和东、西耳室一应俱全,形制符合其镇南将军、荆州牧的身份。

刘表从来不是一个简朴之人,其师王畅担任南阳太守时,因南阳是光武帝乡,贵戚众多,风气奢靡,王畅为纠正风气,常常身着布衣皮褥,乘坐简陋车马。

对此身为弟子的刘表认为王畅行事过于激进,虽是出于好心,却有“以俭逼下,强人所难”之嫌,劝说王畅遵循孔圣明训“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即可。

可惜刘表成为荆州之主,直接将当年的言论抛到九霄云外,生活极尽奢雅,子弟并骄贵。

汉世厚葬之风极盛,百姓纵然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刘表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即便基业覆灭,墓中仍陪葬了大量的金、银、铜、陶、瓷等贵重物品。

今荆州初定,多年的战乱导致州中仓库空虚,刘景正为缺钱而发愁,见此不禁扼腕叹息。

这些陪葬品全都是荆州的民脂民膏,它们应该有更大的用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埋入土里。

王充《论衡·薄葬篇》中有言:“死人无知,厚葬无益。”

古人都能看清厚葬的弊端,刘景这个现代人自然不会看不清,他暗下决定,日后必须要对厚葬之风加以遏制,倡导薄葬。

刘表顺利入土为安,当日,刘琮便被刘景迁往武陵郡汉寿县。

此前刘琮曾提出想在父亲刘表坟前结庐守墓,持孝三年,刘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刘表坐拥荆州十余载,期间受其恩惠者不知凡几,若非刘表死得突然,刘琮又坚决投降,刘景岂能如此轻易的进入襄阳?

刘表墓地与襄阳近在咫尺,同意刘琮为刘表守墓,简直和在身边放一颗定时炸弹没什么两样,除非刘景一直坐镇襄阳,否则他前脚离开襄阳,后脚可能就会有不轨之徒挟持刘琮,聚众反叛。

不能将刘琮留在襄阳,也不能放他回山阳老家。兖州可是曹操的地盘,尽管双方目前正处于“蜜月期”,可未来双方终会反目,刘景没理由将刘琮主动送给曹操,为自己添乱。

思来想去许久,刘景最终决定将刘琮迁往武陵郡汉寿县。

首先荆州刺史部的治所,原本就设在汉寿县,只不过刘表单骑入荆州后,才改治襄阳。

其次汉寿县位于长江之南,而荆南正是刘景的大本营所在,一旦到了荆南,别说刘琮,就算刘表复生,也要乖乖受囚到死。

如今黄祖、黄射父子归降,刘表入土,刘琮南迁,放眼整个荆州,惟有三峡尚未安定,不过那只是疥癞之患,无碍大局。

秭归豪强邓忠、邓任兄弟此前趁着刘景北伐襄阳,后方空虚之际,聚众叛乱,霍峻及时守住峡口,将叛军堵在三峡内。刘景已命驻守武陵郡的单日磾率蛮兵北上平乱,相信以二人之能,通力合作,不日即可平定叛乱。

此前鉴于黄祖、黄射父子未降,尚存变数,所以刘景并未急于上书,而今刘景手握荆州十一郡,心中再无顾虑,亲自执笔尚书,向朝廷邀功求赏。

毕竟刘表可是朝廷钦定的“逆贼”,刘景为国除贼,可谓有大功于社稷。

刘景和朝廷全然没有客气,一口气表举麾下五将为将军,一偏四裨。

刚刚被任命为章陵太守的族兄刘宗,又被刘景表为偏将军。

刘宗性护前,耻为人下,向以军中第一人自居,此前一直对王彊升任裨将军,压他一头而耿耿于怀。如今凭借逼迫刘琮举州而降,立下大功,顺理成章升为偏将军,重新成为众将之首。

四裨将军则分别为蔡升、韩广、甘宁、黄忠。

蔡升、韩广皆为刘景旧部,追随刘景征战多年,劳苦功高。甘宁、黄忠虽是后来加入,然每战必先,功劳常居众将首。

此番北伐,蔡升、甘宁独领一军,当方面之任,韩广、黄忠先登陷阵,斩将搴旗,四人战功卓著,拔为裨将军,合乎众望。

刘亮、刘祝、马周、于征、阿仆、魏延、冯习、高翔、文聘等十余人皆为中郎将。都尉、校尉就更多了,足有二三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