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射策(上)

举汉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射策(上)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射策(上)

邓芝告别刘景,在刘宗的护送下沿淯水北上,途经家乡新野时,邓芝特地回了一趟邓氏族地。

由于曹操、刘表近年不再针锋相对,新野的局势勉强还算安定,加上疫情有所缓和,之前四散逃亡的邓氏族人纷纷返回家乡,只是气象却不及昔日百一。

南阳邓氏自太傅邓禹始,世代官禄,兴盛至极,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豪门大族,可惜盛极而衰,在繁荣昌盛了百余年后,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败下来。

邓芝劝宗人出仕辅佐刘宗,亦可南下投奔刘景,有邓瑗这层关系,南阳邓氏必能再度兴盛。

邓芝祭拜完祖坟,在刘宗的护送下继续北上,直至棘阳县。

棘阳县位于章陵郡最北端,与曹操辖区宛县地界接壤,如今的宛县令,正是刘景好友杜袭。

杜袭之前为南阳郡西鄂县长,他上任之初,西鄂县外有刘表为患,内有寇盗作乱,百姓离散,田野荒芜,处境十分艰难。

所幸不久之后,刘景崛起于荆南,全歼刘表南下之军,从此刘表专心南方,不再北寇。

没有了刘表的掣肘,杜袭征募壮士,很快剿灭境内贼寇,继而劝课农业,恢复生产,四方百姓多归之,两年间至五千余家,政能为曹操所叹,迁为宛县令。

邓芝队伍才进入宛县地界不久,城中的杜袭就收到了消息,当即心急如火的出城相迎。

刘景尽管一直严密封锁消息,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杜袭近日听到不少南方传来的消息,有说刘表、刘备击退了刘景,也有说刘景已成功夺取襄阳……

杜袭急切想要知道答案,听说有传车自南而来,哪还坐得住。

车队抵达宛县城下,邓芝钻出车厢,见一位高冠华服,佩戴印绶的官吏迎于城门,扬声问道:“足下可是颍川杜子绪?”

杜袭闻言心中一动,颔首道:“正是,敢问足下是?”

邓芝从容道:“在下南阳邓伯苗,为安远将军右司马,此番特奉将军之命,入京职贡。”

坐实了心中的猜想,杜袭喜不自胜,道:“这么说来,传言不虚,刘仲达真已夺取襄阳?”

邓芝点头道:“将军自三月举兵北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北军死、降略尽,刘表忧病而死,刘琮不战而降,荆州诸郡,黄祖等辈莫不望风归顺,现今整个荆州尽为将军所有。”

杜袭听得一脸震惊,所谓荆州尽降云云,可能并非实情,但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当是事实。刘表雄踞江、汉十余载,曹公亦不敢轻之,视为平生大敌,没想到面对刘景的进攻,竟然一战败亡,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邓芝随后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杜袭,口中说道:“这是将军写给足下的信。”

杜袭没有急着看信,将邓芝邀入县寺,才打开信笺,不想越看越是震惊,原来近期灭亡于刘景之手的除了刘表,还有张津。

仅仅半年时间,刘景连灭张津、刘表两大诸侯,吞并交、荆二州,莫说他感到震惊,就算曹公听说后,也要寝食难安了吧?

杜袭久久无言,当年他北归时,刘景还只是长沙一百石吏,次年,即建安二年,二人先后成为一县之长,可谓起点相当,并无差距。

一晃五年过去,杜袭只是由西鄂县长迁为宛县令,增秩几百石而已,仕途之路不及预期。

相比之下,刘景却摇身一变,成为荆、交二州之主,两人如今差距大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对于刘景所取得的成就,杜袭并无嫉妒之情,发自内心为好友感到高兴,只是高兴之余,他心里亦不免生出几许忧虑。

杜袭实在太了解刘景了,他性情极其自负,昔日寄身市井时,便视天下群雄如无物,常有鞭笞天下之心,澄清天下之志。

偏偏他又有着与之匹配的才智,志大才疏的人天下多矣,董卓、袁术,莫不如是。刘景则不同,其英明神武,略不世出,用兵如神,简直就是光武第二。

刘景、曹公皆为超世之杰,志在天下,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二人相遇,岂能相安无事?

刘景不知杜袭的担忧,他此刻正在将军府中,接见五业从事宋忠、綦毋闿、司马徽三人。

三人虽然皆领州职,算是刘景的下属,然宋忠乃刘景之师,綦毋闿、司马徽亦为耋德故老、清雅高士,不能以下属视之,刘景亲自出迎,引三人入室。

宋忠不等落座,便迫不及待的对刘景道:“射策考题已经全部拟好,将军请看,若无问题,随时可以开考。”

刘景从宋忠手中接过厚厚一摞纸,笑道:“先生辛苦了。”

刘景认为以茂才、孝廉为代表的察举制发展到现在,已然僵化,有意革新取士途经,所以一入襄阳,便巡视学校,公开表示要开甲、乙之科,取士百人,甲科供职州、府,乙科补郡、县,并准备形成常制,两年一考。

此番开科取士,一共三轮,即帖经、试义、会试。

第一、第二轮帖经、试义,主要考的是《五经》要义。

专业的事,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刘景命宋忠、綦毋闿、司马徽负责拟定考题,历时半个月之久,而今总算完成了。

宋忠摇头道:“此非我一人之功,綦毋广明、司马德操,乃至学校诸掾,无不殚精竭虑,废寝忘食,遍阅《五经》,期间辛苦诚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皆赖先生及诸君之力。”刘景又道:“既然考题已定,自然是越快开考越好,不如就定在明日吧。”

有一天时间准备足够了,宋忠问道:“明日将军是否亲临考场?”

“首轮帖经,至关重要,我若现身考场,恐怕会令学子分心,影响考试。”刘景指了指身旁的诸葛亮、王粲二人,对宋忠道:“明日我会让孔明、仲宣代我前往学校,巡视考场。”

宋忠点点头,诸葛亮、王粲皆为刘景麾下重臣,他们出现在考场,足以表明刘景的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