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军粮盗卖的难处

第二百二十三章 军粮盗卖的难处

官粮储备仓的盗卖情况难以禁绝,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乃是官粮储备仓里面的粮食,最终的去处是灾民,普通的老百姓要与官吏计较已是千难万难,而受到天灾的老百姓,只要官吏随便给点吃食以作果腹,让他们不致饿死已是千恩万谢,又怎么会计较这些粮食的质量和多少呢,举凡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了。

如此一来,就更是助长了这些盗卖粮仓里面粮食官吏的气焰,只要稍有手段,随便弄来粮仓储量一半或是十分二三的粮食,极端点来说甚至弄来十分一多点的粮食,就能应付天灾过后一段时间内的赈灾任务,只要赈灾有那么一两个月到三个月,自然可以向朝廷禀报,灾民众多,赈灾之米粮将尽,请朝廷拨下米粮,就算朝廷一时三刻没有粮食下拨,这个时间也差不多到下一季的粮食收上来了,这样就可以撑到朝廷下拨粮食或是朝廷无粮下拨然后停止赈灾之时。

这些赈灾的真实情况,其实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和珅和大人与纪晓岚那段震惊观众三观的“救民先救官”、“易子而食,手中有载,可是亲眼目睹,方知孩童在饿极的人眼中只是一堆肉”、“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对话里面说得很清楚了。

尤其里面那句“灾民还算是人吗?”,虽然听上去似乎有点残酷没人性,但在古代却算是相当真实的了,历朝历代的朝廷,只要下面的官员能够赈灾给力,天灾发生过后没有灾民作乱,基本上都会给予褒奖,而不去追究赈灾粮仓里面的粮食是否存在亏空。

由此,这些盗卖粮仓中粮食的官吏,都是深悉对上和对下的套路,故此方会如此大胆去做下此等亏空之事,皆因此事风险有限,获利巨大。

但是军粮储备仓就跟官粮储备仓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军粮乃是直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所以军粮储备仓里,官吏及看守之士卒,基本都是军中之人,也就是军粮储备仓内,行的乃是军法,而军法可是历来都以严苛闻名的,就犹如唐代兵书《虎钤经·军令第九》里面说的“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可谓是动不动就是死罪。

故此历朝历代,除非是到了朝代末期,一切成法都已破败不堪,不然的话,军队这个系统都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会那么容易被腐蚀掉的。

何况历来皇帝,奉行的都是文武分治之法,务必使武将和文臣互不咬弦,方便皇帝在其中安然无恙地进行平衡之策,由此,军粮储备仓的官吏,很难以像官粮储备仓的官吏一样,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因为一旦有事,朝廷派来调查的钦差大臣,肯定是文臣,这班军中之人,可没有什么消息渠道提早得知消息以作准备,也没有相应人脉用来搪塞敷衍啊,等待盗卖军粮者的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

接着就是军粮的去处,顾名思义,军粮最终的去处就是军队,而军队什么时候需要到军粮储备出取用军粮呢?

一就是大军开拔,二就是大军日常所用,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想盗卖军粮敛财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也是杜绝盗卖军粮的主要原因了。

大军开拔,肯定受到朝廷所命,通常都是皇帝和朝中重臣统一意见后下令的,而大军开拔,是有时限的,一般就是十数日到一个月不等,可没有半年或者数年时间让人操作,以弥补亏空啊,而且大军开拔受朝廷老大所命,若有任何差池,那位老大可是会要命的,这可就不好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