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汉室世家最有战斗力

第二百四十五章 汉室世家最有战斗力

世家大族之患,皇朝初期或许不显,毕竟新朝刚立,朝廷上下存在大量富余,有足够的利益空间安置这些世家大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世家大族不断壮大,慢慢将朝廷上下的利益空间侵占一空,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力量越来越少,甚至连朝廷任命的官员,也全部是世家大族之人。

阶层严重固化,庸官横流,若然世家大族中代代都有明智之人还好,但是犹如那句俗语一样,“明君贤臣岂会长于深宫夫人之手”,如此阶层固化,代代安乐无忧,只会越来越多如“贾宝玉”一样的多情公子,要想诞生如诸葛老大、荀彧、司马懿这样的顶尖智者,可谓千难万难了。

如此一来,朝中有识之士日渐稀少,朝廷一旦有变,只能逐渐衰落,难有再兴之象,所以历朝历代的灭亡,世家大族的野蛮生长可谓有占了一半原因。

就算后世的隋唐朝代,新定了“科举取士”之策,后来的朝代也基本沿用此策,但充其量只是培育出文官集团,与世家大族分庭抗礼而已,在郡县一级,世家大族的影响依然是不可小觑。

相比于后世,汉代的世家大族其实还算是有出息的了,不过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汉朝历来有武将行文事的传统,自“萧规曹随”的武将曹参任丞相后,先后有周勃及周亚夫两父子,都是武将出身被任命为丞相,可见汉朝之时,文武并没有太大分别,更没有后世普遍存在的“重文轻武”的现象。

而且汉朝,历来屡有重用外戚及宦官弄权的现象,这却是汉室皇帝有意为之的,这也算是汉室刘氏自汉高祖刘邦传下来的家学了,凡是历史上有点作为的汉朝皇帝,基本上个个都是玩平衡的高手。就算是被人诟病说是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汉灵帝刘宏,自其利用宦官从太后窦妙与太后父亲窦武手上夺回大权后,虽然历经东羌叛乱、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军之乱、凉州羌族叛乱。张氏兄弟联合乌桓叛乱等等强风暴雨,汉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是在汉灵帝刘宏的操控下还是支撑了下来,并没有翻船,而且汉灵帝刘宏自始至终,大权都没有旁落,真的是权谋大家啊。

而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在教育当时为太子的刘奭(后来的)汉元帝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就充分说明了汉朝皇帝本质上都是一类人,什么有用就用什么,都是实利主义者。

故此,汉朝的世家大族,在武将、外戚、宦官的数重夹击下,凡是能跻身于朝堂高位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没有那么一点斤两,随时被人吃抹干净也是常事啊。

然而到了后来曹魏晚期和晋代,搞了那么一个“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永远都是世家大族,不论才能只论出身,啥都不是也能代代为官,如此一来,晋代的世家大族就开始急速腐化,除了留下了那句名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谢安谢安石,以及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苻坚大军,留下了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谢安的侄子谢玄等寥寥几人外,其余都是乏善可陈。

世家大族自此就与“腐朽”、“懦弱”、“无能”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了,真真应验了孟子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

但是如今按照诸葛老大的战略构想,汉室欲要复兴,重新平定中原,还是要大力依靠世家大族的了,而要如何尽量减少世家大族造成的危害,还真是要好好思索一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