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晋的爱恨情仇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晋的爱恨情仇

事已至此,诸葛老大在收到费祎传回来的这个信息后,就与我探讨,此事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难点就只有两个了,一是费祎如何用手上掌握的资料,取信于孙权,二是孙权及其找来相商的心腹大臣,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仅凭费祎说出的只言片语,就推断出整个计划的原貌及其背后的种种考虑,从而得出与大汉及东吴两者都有利的选择。

毕竟后世所谓的“三国鼎足而立,唯曹魏独强,蜀汉与东吴合力尚且难支,何况独力乎?”这种论述,是经过后世许多人花费不少时间及精力,对三国整个历史情况有了详尽的了解后,才得出的这种后世当时人人俱知道的结论。

但是生于三国这个时代的人,其实大多没有这种看穿整个时代的眼光,顶多只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才有蜀汉与东吴互为唇齿之依,一方若亡,另一方必为曹魏所趁的想法。

只是这种想法,颇有秦灭六国时的光境,战国末期,秦国强势尽显,六国逐渐势弱,而当此之时,天下唯有赵国一国,凭其精锐骑兵及战国四名将其中的“廉颇、李牧”,独力阻挡着秦国东进之路,使得秦赵成为了世仇,双方皆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

秦赵双方屡屡血战,单单为了迅速灭掉赵国这块挡路巨石,秦国不少次都是倾其全国之力攻打赵国的,赵国可谓成为了六国中的最佳肉盾,一个国家,就分担了秦国一半到七成的伤害。

而这个时候,六国的其他五个国家,可谓是各种作死了,首先是与赵国同出一源的魏国和韩国,赵国、魏国和韩国,都是从春秋五霸中的晋国分裂出来的,故此史称“三晋”。

魏国和韩国,在从三晋分裂出来后,都是远远强大于赵国的,魏国还一度称霸于群雄之间,早年打得秦国没有还手之力,强占了秦国河西大片土地。

如此才有秦孝公为了雪耻,盯着宗室和旧部的压力,力行变法,甘愿将全国大权交予商鞅,任商鞅在秦国上下“折腾”,足足“折腾”了十八年,将秦国活生生从“弱秦”变成了一个“虎狼之秦”。

而生生将秦国逼得行“断臂求生”之事的魏国,后来竟慢慢没了声息,从一代霸主变成了秦国的“补血包”,隔三差五就来割去数个城池。

与魏国同为难兄难弟的韩国,也是差不多的经历,一番折腾,渐渐在战国中没了声息,从“劲韩”沦落为“弱韩”,反而当年三分晋国中最弱的赵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名将、贤臣、明君不断,逐渐从三晋中最弱的那个变为了三晋中的老大哥,魏国和韩国还要仰其鼻息,非但如此,赵国还慢慢成为了时代最强音之一,竟与秦、齐、楚等三强相提并论。

魏国与韩国历经这些高低起跌,加上三晋之间其实也有互相算计,希望三晋归一,摇身一变再成为那个“秦晋之好”中,与秦国平起平坐,甚至稳压秦国一头的强大晋国。

出于这些心理,魏国和韩国竟对秦赵之间的连场血战,总是冷眼旁观,就算是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濒临灭亡的时候,魏国也是独善其身,始终不肯发兵救赵。

最后还是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不顾魏国君主的反对,私下盗窃虎符,领军与其他国家的援军联合起来,一起击退了秦国大军,成功保全了赵国,这就是有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典故。

而韩国在这次救援赵国的战争中,也表现得极为差劣,明明是最近赵国的国家,军队都一直观望,直到远方的楚国春申君带着楚军杀到,魏军也在信陵君的带领后来到,韩军这才出动,跟随列国联军摇旗呐喊了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