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逍遥津

第三百六十五章 逍遥津

至于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后的陆逊,观其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重修蜀吴联盟,而此时陆逊在东吴已是位极人臣,孙权对其十分信任,甚至刻了一方玉玺放于陆逊府邸,委其全权负责与蜀汉通信联系之事。

而这段时间,蜀吴之间再无发生龌蹉,甚至联系颇为紧密,这从诸葛亮数次北伐,东吴都能勉强跟上步伐,出兵呼应就可知了。

综上所述,陆逊后来被任命为大都督后也是颇有大局观的啊,但是其还是参与了吕蒙背刺关羽的作战计划,甚至还出谋献策了。

如此分析,陆逊还是有点矛盾的啊,不过一来当时背刺关羽,已是孙权和吕蒙的共识,而且已经交予吕蒙执行了,就是说无论陆逊是否参与,背刺关羽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故此陆逊为了己方不至失败造成损失,尽心尽力为吕蒙谋划一二也是正常不过了。

二来陆逊,方在东吴阵营中崭露头角,正是受到孙权关注之时,急于在孙权面前有所表现,以谋求更高的地位也是情理之中。

东吴方面最为出色的“四大都督”,都有半数由于种种利害关系,做出或者协助这种背刺盟友、留下千古骂名的行为,由此可想而知,其他东吴的大臣是何等水平了。

姑且不论吕蒙和陆逊在这场背盟之战中充当了何种角色,就是他们两人背后下命令的孙权,在这次背盟行动中也是有点异常。

孙权此人,就算不如其兄长孙策那么豪烈勇猛,但在赤壁之战时,也是坚毅果敢之辈,敢以周瑜为前驱,自己任后援,领数万人就直接硬扛着曹操所领起码二十万人马,还真不是一般庸碌君主。

而在赤壁之战后,面对刘备一方仅仅出兵数千助孙权击败曹操的功绩,就敢擅自攻取零陵、桂阳、长沙此荆南三郡的局面,孙权却在鲁肃的规劝之下,大度不与刘备计较,还为了让刘备一方壮大起来共抗曹魏,同意将南郡及荆州一些郡县交给刘备养军,由此可见,孙权也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君主。

就是这么一个表现得相当出色、让曹操感叹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赞语的君主,在鲁肃死后,其判断及战略布局却与之前大相径庭,可谓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本来孙权与刘备结盟,并助刘备壮大起来,是让刘备牵制曹操在荆州方面的军力,好让自己能够攻略交州,此目的达到后,刘备方一面稳守荆州一线,一面西进入川谋夺益州,而孙权一方则谋取合肥一城,以解除曹魏对自己都城建业的威胁(合肥距离建业很近,只需一员良将领二三万军,两三日就可以杀到建业城,以古代的通信条件,估计才收到敌军来犯的信息,就能看到敌军了)。

如果合肥能够顺利攻下,东吴自能继续谋取曹魏辖下的青、徐二州,届时蜀汉在西面和中部出兵攻打曹魏,东吴再从东面策应,如此的话,曹魏真是三面受敌,就是不被攻灭也会大伤元气。

只是孙权后来的战略全面改变,竟然要取了荆州全境以自保,再无攻灭曹魏,再与蜀汉决一高下一定中原正统的雄心了。

究其原因,可能与数年前孙权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一战有相当关系,此战东吴方面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合肥城中由张辽、李典、乐进等将率七八千人守御。

此战无论怎么看,都是东吴方面大占优势,就算磨也能磨死合肥中的七八千守军了,不过曹军主将张辽却是非同小可,竟然领着八百死士于凌晨之时直冲东吴阵营,吴军无备,被张辽八百死士左冲右突,杀得大乱,最后还被张辽领军撤退回合肥城中。

经此一战,东吴上下士气全无,就算在孙权的督战下包围合肥城十数日,也没法攻陷合肥,于是孙权见事不可为,决意撤军,自己领着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将在逍遥津北岸巡视,监督大军缓缓撤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