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偷渡阴平

第三百六十九章 偷渡阴平

而这个意外随着钟会、邓艾领大军攻蜀来到了,二人领军攻打蜀国,由钟会率领主力先取汉中,直入蜀国腹地,邓艾、诸葛绪则领魏军偏师往沓中围堵姜维,务必死死纠缠住姜维军团,不让姜维增援成都。

姜维面对魏军的围攻,显示出身为诸葛亮弟子的本领,通过一系列手段避开了诸葛绪和邓艾的围追堵截,及时领军回防,可惜此时汉中、阳平关已经丢失,姜维只能领军进入剑阁雄关防守,将钟会、邓艾所领十数万大军挡在关外。

十数万魏军围攻多时,都拿“峥嵘而崔嵬”的剑阁雄关毫无办法,眼看再久攻不下,魏军就要粮尽撤军,随时可能被姜维率军衔尾追击,一次过将之前打下的成果吐出来。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险计,就是由他领一支小部队数千人走“阴平邪径”,留意了,这个名词是邓艾自己说的,他的原话是“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可见邓艾对自己要走的这条路十分清楚,根本上连“路”都谈不上,只是“径”而已,崎岖难行已是肯定的,关键是“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无从补给,只要山中有小股敌人把守,定然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就算无人把守,但是山中歧路颇多,能否在粮食耗尽前走出山路真的是无人得知了。

但是这个时候,魏军若不行险一搏,就肯定要撤兵,幸运的话还能守住汉中,若然被姜维趁机进兵击败,则汉中必失,大军还有几人能顺利返回魏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所以最后钟会明知道邓艾此计乃是九死一生的,也只能硬着头皮允许了邓艾如此弄险了,而邓艾却是求仁得仁,虽然明知道此去多半无功而回,甚至会有性命之虞,但是此次攻蜀,邓艾可算是寸功未立,若然魏军最后丧师回国,邓艾就基本上注定不用混下去了,丢官削爵是肯定的了,至于会不会被皇帝拿来问罪斩首,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于是邓艾明知阴平山径几乎是绝路,也要提议闯一闯这条死路了,就这样,钟会与邓艾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邓艾便领着五千人尝试走通阴平这条死路了。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邓艾竟然领着这支小部队真的越过了阴平,出现在蜀汉的涪城前面,虽然这时邓艾所部已经食不果腹、精疲力尽,只要涪城的守军稳守数天,邓艾这支部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不过谁也不曾想到,蜀汉这时的吏治和人心已是不堪之极,涪城守将马邈见到眼前突然出现的魏**队,竟然连一丝抵抗之心也没有,顺手就投降了。

如此一来,邓艾所部就安然度过了从山路走出后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的难关,部队得以在涪城休整恢复了战斗力,然后扑向成都最后的屏障绵竹关。

而在邓艾部队休整的时候,成都那边也已经得到消息,于是派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领军支援绵竹关,以抵抗邓艾的入侵,希望争取时间好让姜维方面派兵从后包夹邓艾。

但是诸葛瞻幼年丧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充分教导,只是一个中平之才,本来稳守待援乃是这个救亡存危时候的最佳选择,可惜诸葛瞻竟然中了邓艾的激将之计,领兵出城与邓艾所部野战,蜀汉这时候能征惯战的精兵尽在姜维手中,诸葛瞻所部又如何能敌邓艾所部,结果被邓艾领兵大败,诸葛瞻丧身乱军之中,绵竹关丢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