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九十六章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第二百九十六章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的一生,一直围绕着“神勇”这个词,项羽凭借一己之勇,可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二十六岁如此年轻的时候就称霸了(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项羽在而立之年前已经立下了不世功业,实在是年轻得过分了。),以此战绩,项羽也成为了中**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

故此清代的李晚芳才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而太史公司马迁也将项羽的传记写入了《史记》“本纪”中(要知道“本纪”可是记录帝王事迹的,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之高。)。

但是,成也“神勇”败也“神勇”,项羽就是太过迷信自己的武力,完全忽略了内政、外交、形势分析等的重要性,总觉得只要自己有军队在手,就能战胜一切。

所以等到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大势已成的时候,就连一向颇为尊重,被项羽称为“亚父”的范增,项羽也开始不听其言了(范增在“鸿门宴”前后及期间,曾多次劝项羽擒杀刘邦,项羽均没有听从,逼得范增只能玩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戏。),甚至到了楚汉相争的后期,项羽轻易中了陈平设下的“离间计”,开始疏远范增并夺去他的权柄,范增只好自乞骸骨,告老还乡了。

项羽也不挽留,范增就启程回去彭城,不久就在途中背发毒疮而亡,项羽连唯一忠于自己的谋臣也失去了,之后自然是被刘邦那边的顶级谋臣张良、陈平屡屡得手,渐渐陷入被动,最终兵败而亡,以至于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也说了这么一句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自恃神勇,不但不听老臣规劝,也是没有驭人之法,刘邦麾下最重要的统帅韩信,以及仅次于张良的谋臣陈平,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效力于项羽麾下的,只是项羽用事,以勇猛为主,都是以力破之,简单一个字就是“莽”,所以才被称为“勇战派”的代表。

故此韩信的军略、陈平的谋略都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韩信数次进言还被项羽拒绝了,估计还挨了不少喷,最终韩信无法忍受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地方,转而投向刘邦,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一系列故事,韩信更是被称为“兵仙”,是“武庙十哲”中的一员。

而陈平,虽然被萧何、张良、韩信的“汉初三杰”组合掩盖了光芒,其实他也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谋略家,先后三次救过刘邦。

第一次是鸿门宴之后,虽然项羽没有听从范增劝说,杀掉刘邦,但是也开始对刘邦有所戒备,迟迟不兑现“先入关中者王”的承诺,一直留在关中压制刘邦。

此时的陈平乃是项羽军中的信武君,虽然没有多少发挥本领的机会,但是颇受项羽喜爱,能够在项羽面前说上话,于是张良秘密联系陈平,让他帮助刘邦就封,以解除项羽随时能够击灭刘邦的危险,陈平应允了(史料没有记载为什么陈平如此轻易就答应张良的请求,只有传闻说陈平在鸿门宴上见过刘邦后,就认为刘邦必能取得天下,所以及早投身而已。)。

不久后,陈平进言项羽,让项羽派范增出外办事,成功将范增调离后,张良和陈平先后在项羽面前进言,让项羽将在咸阳中的各路诸侯遣走,各自返回封国。

各路诸侯走后,项羽独留刘邦不让他就封,陈平又使手段,让刘邦向项羽要求回家乡探亲,项羽担心刘邦回去老家自立为王,于是分别找来张良和陈平商议(这就是提早调离范增的重要性,使得项羽身边没人,只能找张良和陈平。)。

张良和陈平先后劝说项羽兑现承诺,让刘邦率领自己所部到汉中为王,然后项羽带兵去刘邦老家,将刘邦父母家眷请到彭城作客,如此既不失信于天下,又让刘邦有所顾忌,自然不会起兵反叛。

项羽听从了张良、陈平的建议,就这样将刘邦放跑,到了汉中为王,如此才有了后面楚汉相争的局面,陈平也在刘邦这边算是有了“投名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