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所谓“盖棺而论”

第三百九十一章 所谓“盖棺而论”

哥哥如此轻生,使得他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哥哥,有时候想,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他的一生就如此定性了,不然再活多二三十年的话,哥哥的一生会变成怎样,会更好还是更坏真的无人能够确定啊。

就好像唐代白居易所写《放言五首其三》里面所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样。

如果周公旦在满镐京都是谣言满天飞,纷纷传言他要谋夺周成王的皇位,如果周公这时候“病死”的话,后世的历史会怎么书写周公这个人物真的很难说了,起码也不会是孔子心中的那个圣人了。

同样,假使王莽在谦恭待人、不受朝廷封赏,被世人誉为在世圣人、“今周公”的时候,就这样死了,那么后世最多就传言当年有个叫王莽的圣人,他待人接物如何如何,不贪财不爱官之类,却不会成为那个万世唾骂的人。

想到这里,我又不由假设一下曹操,如果曹操在当年宛城之战中就战死沙场了,那么凭他的几个儿子,应该是没有办法继续维持他的地盘的。

如此一来,之后的官渡之战就应该不会发生,或者就算发生,战果也会完全反转,那么最终统一中国北方的就会变成袁绍势力了。

以袁绍那种性格和世家大族爱惜名声的做法,加上袁绍自恃门生故吏满天下,汉家天子无论如何都不敢冒大不韪将其族诛。

种种因素考虑,如果再有一二能言善辩又与袁绍交好的谋士相劝,很难说袁绍会不会走出军阀争霸的另一条路,将军政大权奉还给汉室天子,自己接过祖父、叔父、父亲的位置,继续做三公,那么袁家就再次迎来辉煌了,“五世四公”,甚至以袁绍此时还是盛年,扶保一下自己的儿子做下一个三公也是极为有可能的,这可也是与“称皇登极”不遑多让的诱惑啊。

而且严格来说这个风险可比自己率军打荆州、扬州、交州、益州这些地方小得多了,只要看看后面曹操打荆州、扬州翻船就知道了,魏晋两国也是耗到蜀汉、东吴朝政不稳、国中疲敝才能一举平掉这些州。

要说历史上其实也有这类人,晚唐郭子仪和晚清的曾国藩就是最著名的两个,两个都是为朝廷平定了半壁天下,手下要人有人、要财有财,下属也有不少规劝两人趁机自立,南面称孤的。

而两人都是拒而不受,最终还是将君权奉还朝廷,曾国藩还好,虽不掌军权,但是其为政不俗,还任两江总督,郭子仪行伍出身,只能闲赋在家,做一闲散王爷了,甚至为了避嫌还搞出“大门洞开”、“醉打金枝”等趣闻。

从当年袁绍接到天子诏令,与属下谈论的“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之语中就可以得知,当时心慕汉室的人还是会不少的,逢迎天子恐怕会分薄自己的权力。

从此可见,袁绍和其属下还是对汉天子心存敬畏的,如果袁绍一统北方后真的奉还大权给汉天子,那么剩下的就是简单模式了。

汉室拥有了全天下最强大的实力,又有大义所在,起码刘表、刘备、刘璋这些人就没有名义再继续折腾了,要不就入朝为官,要不就听从天子号令,重新变为州刺史。

如果历史进程真的变成这样的话,以曹操首倡逢迎汉天子的功劳,加上有旧人为其奔走,真的有可能混上一个“故汉征西将军曹侯”的墓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