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告朔之礼与春晚

第三百九十三章 告朔之礼与春晚

所以,有时候惯例这东西,除非你真的了解其背后的种种原因和关联,以及其中的好处和坏处,不然的话,还是不要轻易改变的好,不然就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危害的。

就犹如《论语·八佾》里面记述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想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告朔又谓告正朔,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然后到了历书所定之“朔日”,也就是每年正月第一日由诸侯前去祖庙拜祭祖先,向祖宗报告今年历书已经从周天子那里拿到了,现在就开始实行。

本来告朔之礼,是十分庄重严肃的一件事,估计是三牲俱备,但是后来周王室式微,礼崩乐坏,到了鲁文公的时候,鲁文公就不亲自行告朔之礼了,只是命礼官杀一只羊(就是所谓的“忾羊”了。)敷衍了事。

之后的鲁国历代君主,都按照此例执行了,到了子贡(也就是端木赐,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为鲁国之相时,就觉得这只羊杀与不杀都没有分别,反正也是没人过问的,于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打算连这只“忾羊”也不杀了。

所以孔子才会说出子贡爱惜的羊本身,但是他爱惜的是羊背后代表的那种礼,因为其实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有历书这种东西,知道每一日具体是什么节气的,所以告朔之礼并不是只是国君之事,乃是向全国上下宣示新的一年开始的仪式。

只有知道了新年第一天是什么时候,才能根据经验推算处之后哪一天是什么节气,而节气这种事情,在古代可是关乎农时的,如果不知道节气,很多农人就会错过农时,引致歉收或是失收的。

当然了,子贡能得孔子赞曰“达”字,也不是如此不晓事理之人,农时之事自有下面官吏劝农而作,但是告朔之礼却代表了国君的重视程度。

就犹如历史上的“天子亲耕籍田”一样,天子拿着耒耜(最古老的耕田工具,相传“舜发于畎亩之中”的时候,帝舜就是拿着这东西的。)三推三返,三公是五推五返,少师、少傅、少保是七个来回,其余官员则是十二个来回,之后的一百亩到一千亩不等的籍田就交由大司农属下的人负责耕完。

其中天子其实就是作个姿态而已,难道你还希望天子真的如老农一般,时时伺候这么多地,充其量这就是“天子试验田”,让天子大概对天下农事有个概念而已,也是朝廷判断天下丰收还是歉收的参考物。

因为这块籍田所出,一般是收归天子私库,最终赏赐朝廷诸臣工的,若然伺候得不到位,估计相关人员断然没有好下场,而如果这样的田地收成也有问题的话,那么当年全国的收成绝对是岌岌可危了。

而告朔之礼,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个礼,而是这个礼背后具有的象征意义,就像后世的春晚一样,虽然越办越尴尬,节目选排也备受诟病。

后世甚至有人高呼停办春晚,号召身边的人一起不去看春晚,但是其实春晚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来说,也是有着不少象征意义的。

这是向全国人民宣布一年已经终结了,全国上下无论什么人都应该停下来歇息一下,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看会电视放松放松。

而且这还是由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代表的是国家的重视,也是中央领导们的重视,可是意义不凡的。

告朔之礼与后世春晚,形式上虽然完全不同,但其实背后的代表的东西也是有不少相通的,所以孔子才认为应该保留这种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